地方频道: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河南 | 河北 | 山东 | 山西 | 广东 | 广西 | 湖南 | 湖北 | 福建 | 浙江 | 四川 | 重庆 | 申请地方频道
人物传记网 ——记录历史  传承文化
感动中国 | 人民公仆 | 人物访谈 | 社会名流 | 企业领袖 | 商界精英 | 地产骄子 | 海外赤子 | 艺苑奇葩
教坛名师 | 巾帼风采 | 律师在线 | 杏林名医 | 创业之星 | 时尚风云 | 明星专栏 | 专家学者 | 个人传记
本站新闻 | 专题报道 | 理事单位 | 作家专栏 | 家族史话 | 国学天空 | 企业文化 | 畅游天下 | 健康保健
  当前位置:人物传记网 ——记录历史 传承文化 > 商界精英 > 正文
李东生:技术创新中国企业要吸取日本企业教训
来源:中国人物传记网  作者:ll  2012年12月18日 16:02

过去十年,TCL的关键词是“国际化”;未来十年,TCL的关键词是“国际化+创新”。国际化是我们未来十年—也许更长时间—的一个持续战略,我们还在国际化的路上,还要继续完成国际化布局,目前TCL只有38%的销售收入来自海外,未来我们希望能够达到50%。要实现这个目标,技术创新是最重要的驱动力,我们一定要有更好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未来立得住。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企业要吸取日本企业的教训。日本家电巨头之所以一蹶不振,一方面是管理体制僵化,难以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反应,另一方面就是由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它们以往的领先技术,更多是在精益制造技术上;而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往往需要突破性的创新,比如当年苹果设计出了iPhone,这确实需要一种非常大胆的创新概念,而这种创新机制和基因,恰恰是日本企业不太具备的。

我们现在在努力地建立这种能力。与苹果和三星这样的公司比,中国企业还是有差距的。但是,我们可以向三星这样的公司学习,因为大家发展的历程有点相似,都是从传统产业向新的互联网技术转变,这需要在观念上更多强调创新、效率和速度。

现在TCL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3%左右。我们去年收入600亿元,大概投了20亿元在研发方面。未来,这个比例可能会进一步提高,TCL通讯会把这个比例提到5%,多媒体公司也准备把这个比例提到4%,家电业务这个比例会略低一点。

未来十年,TCL会继续将精力集中在主业彩电上,因为彩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液晶电视销量已超过4000万台,以美国平板电视总销量3600万台来算的话,中国如果达到美国消费能力的70%,意味着我们的电视机销量应该会达到8000万台,也就是说,我们还有将近一倍的增长空间。所以彩电业绝不是夕阳产业。

当然,如果固守原来的技术,彩电业肯定会日渐式微;但倘若企业能跟上技术发展潮流,彩电业仍然大有可为。平板化、图像显示质量的持续改善与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相结合……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未来多媒体终端显示产品—彩电—将蕴藏无限商机。

现在这种趋势已经初露端倪,两大国际IT巨头苹果和谷歌已经开始推出各自的智能电视来争夺客厅了。中国企业也要在未来的客厅里分一杯羹。TCL不久前刚刚发布了一个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基于Android架构开发的。未来,在智能电视这一领域,我估计中国企业有很大机会和国外巨头并驾齐驱。我们肯定不会沦为给苹果、谷歌代工的境地。和这些巨头相比,我们的优势在于,在智能电视或者多媒体终端显示这一领域我们有非常深厚的产业技术积累和生产工艺经验的积累,这些都是那些IT公司所不具备的。

中国彩电企业和IT巨头之间不止是竞争关系,也存在合作的可能。比如TCL和谷歌,就真的有可能合作。我相信谷歌不会去做产品,它可能会做一个盒子,但显示屏我相信它是不会做的。这些上游的服务商是我们潜在的合作对象。包括腾讯,我们不久前就跟腾讯合作推出过智能云终端产品。

从智能电视本身来说,无论是操作系统还是一些应用程序软件,我们都大有可为。不一定是全包起来,但我们可以参与其中的一些环节。现在我们中智盟搞了一个产业基金,准备支持开发运用智能电视的应用程序,这就能让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好,产业链更完善,对未来这个产业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推动。

除了智能电视之外,商用显示面板的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无论是机场、车站,还是商场、餐厅、银行、学校,到处都可以看到正在使用的显示面板。这是一个很大的增量。目前商用显示器在我们的销量占比大概还不到20%,未来这个比例会增到30%甚至更多。

未来十年,在整个家电领域,包括白电、黑电、通讯这些产品,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影响力和话语权将会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的行业集中度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大。韩国在1997、1998年东亚金融风暴之后实施了一个大的产业整合行动,现代、大宇就把电子业务全部转给三星、LG了,三星又把汽车业务转给了现代,这样一来,大家就能更加集中专业分工。中国企业未来可能也会在主要的产业领域效仿韩国,行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可能会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也会进一步提高。

作为一个公民,我希望,下一个十年,中国社会能够向更加法治、民主、公平、和谐的方向发展。

法治最重要。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法治社会,中国未来无论是在社会改革、经济发展,还是个人的发展上,都能够有一套框架或者规则来支持和保护。

现在为什么每年有那么多资本外流?就是因为国内的法治还不是很健全。随着中产阶级的增加,特别是拥有投资能力的有产阶级的增加(这部分群体是经济持续增长很大的动力,他们创造了大量的个人财富,自己消费的只占很小一部分,大部分还是会再投入在实业当中,他们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如果法治不完善,他们觉得没安全感,就会影响很多人的投资行为,那对中国的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第二就是民主。一个民主的社会才能够保护全体公民的权益。但中国在这个发展阶段,确实不能和西方一样,我们需要有相当的集权,在某些领域,可能还需要一点专制。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特别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完全是一人一票来选举,我相信在目前这个阶段是不合适的。我同意柳传志的看法。像我们这种看法的企业家还不少。

但是,中国未来却不能因此继续走老路,还是要逐步改变。首先,党内民主要真正能够更加有效地实施起来。如果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特别重要的事情不开会,而是酝酿,几个人就把事定了,就挺不好。我们最好能在党内民主方面做些有效的探索。共产党是执政党,国家的大政方针从执政党这里出来也是很正常的,但是执政党制定政策一定要经过民主讨论的过程,能够吸取各方面的意见,官员的产生应该有更加民主的方式,应该能让外部看清楚决策的形成过程。

法治、民主、公平,这在十八大报告里提得很清楚,我觉得社会对此共识度非常高,现在是怎么做好的问题。如果前面三点做好了,社会的和谐就是一个顺理成章的结果了。

要实现民主、公平与和谐,最重要的还是法治,大家要有尊重法律的精神。我们在这二三十年的改革当中,一直在这一点上突破不了。上世纪80年代,我们还讨论过“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问题的实质是,执政党是不是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运作?我们的党章是这样写的,如果执政党本身能够很清晰地界定好这层关系,法律的框架就不会出现很多漏洞。所以,要想实现法治,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带头走出一条正确的路。(

 
   更多相关
    付松山:山高人为峰
    刘强东:我是个有趣简单和透明的
    花家碧:勇气、诚信与坚持
    依酷狼,一个牛仔品牌的成长故事
    宋卫平:浪漫赌徒的离场
    林世铿:从苦力到亿万富商
    吴桂周:萍踪粤影踏千重 砥柱人
    黄怒波:商人赌未来企业家改变未
    余进:不经历风雨 怎能见彩虹
    薛宴军:有梦好飞翔
   特别推荐
许又岚:鲲鹏展翅九万里
许又岚:鲲鹏展翅九万里
陈景河:黄金山上撰写黄金人生
陈景河:黄金山上撰写黄金人生
魏伟伟:甜蜜鸟背后的故事
魏伟伟:甜蜜鸟背后的故事
王子耀:悬壶济世为苍生
王子耀:悬壶济世为苍生
陈爱娟:一棵会开花的树
陈爱娟:一棵会开花的树
   特别策划·专题报道
· 华为的秘密:为何整个世界都怕它?
· 在商学院里到底学什么?
· 禹晋永: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生存“忽
· 解密“淘宝式”经典骗局:以假乱真 会
· 苏芩:33岁剩女十年悲催相亲史
· 环球时报:反制日本“购岛”应立即行动
· A股上市家族企业TOP100:新希望三一比
· 神秘富豪张志熔发家史:国企高管带来巨
· 十年来那些被资本“逼宫”挤走的企业创
· 罗援:只要是中共在执政 美国就不会放
   热点人物
· 李国平:飞翔的光电神鹰
· 邹锡昌:“三心”成就地产英雄
· 孙鹏程——中国PPS领航者
· 梁伯强:在指尖上成就霸业
· 冯军: 他来自中关村
· 丁志忠:学出来的鞋王
· 王均金:临危受命演绎造富神话
· 马云:十年来的忽悠精神
· 施学顺:智与善的融汇 商与哲的交辉
· 吴树海:直挂云帆济沧海
   推荐人物
· 林春蓝:解读天下第一经卷
· 李国平:飞翔的光电神鹰
· 王 石:打造千亿万科背后的取舍之道
· 郭广昌:实践中的梦想家
· 硬汉李幼斌的“另一半” ——史兰芽
· 杨钊:做慈善要让人知道
· 林峰:从电视转战电影是眼前的高峰
· 熊乃瑾:女人的媚是让人幻想的
· 俏江南失色:家族餐饮企业的困境
· 钟庆明:冠军心 力臻美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本站文章或资料,敬请注明:来源中国人物传记网,并署上文章作者的名字!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资料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其他合法者所有。如内容涉及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本站,将尽快处理!
本站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关于本站 | 分支机构 | 投稿须知 | 代写文章 | 加盟合作 | 书籍出版 |
联系电话:015102060385 投诉:013802424218  电子邮箱:chinarwzj@126.com QQ:865676504
中国人物传记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5 Chinarwz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2031299号 技术支持:广州市源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