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福建省华发包装集团董事长施学顺先生
照理,在落笔写施学顺先生这样一个光芒四射的优秀企业家及慈善家的开头,笔者不应跳过他那些辉煌的成就,而写了这么一个看似微小的细节。但是,施学顺先生在各个场合都能看到的笑容切切实实地给我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让笔者不写不快。他的笑容总是和善真诚地挂在微弯的眼角和上扬的嘴角上,额头饱满,眼睛发出睿智的光芒。那笑容,让人在看到他的第一眼就摒弃与他所有的距离与悬殊,就像见到故友一般亲切。此时,他就已完成了从一个陌生人到故友的角色的转换,进驻到我们的心里,而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成功者。随后,择一处幽僻静雅的角落,沿着施学顺先生坦诚豪爽的话语,轻易地,我们就能走进他那异样的人生风景里。在那里,我们会发现,他的笑包含的不仅是亲切和善,还是心怀慈悲,助人济世的大爱,是经历风雨后的平和,是岁月磨砺后智慧的沉淀,是对人生深沉的哲思……
没有证书的少年时代
所有的故事,都有他的源头。而施学顺的人生故事则应从福建省晋江市龙湖前港村说起。就像施学顺常说的,住哪都没有住家里舒服,他对家乡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这种情感在他辗转走过多个城市后,仍然没有丝毫的减弱,乡情便是对这种情感最好的诠释。但,就是他心心念念牵挂不已的故乡,却给了他一个充满遗憾的少年时代。出生于1955年的施学顺,小学四年级就碰上了“文革”;初中毕业,又因家庭是华侨成分,毕业证书的事被一再卡壳;高中还没念完,他就跟着父亲习农习商了。现在,施先生说起此事,都当是笑谈。但可以想象当时他的失落。
事实上,那些未能得到的证书,并不仅仅指证书本身。它象征了在那个身不由己的年代里,那些人们无法规避而又无法掌控的因素。而遗憾,也不仅是因无法得到证书的失落。更是一穷二白,以艰苦为主旋律的生活给施学顺留下的淡淡的印记。尽管出生并成长在那样的年代里,并伴随着淡淡的遗憾,施学顺还是健康地成长起来了。开朗,勤奋,坚毅,大跨步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而且充满感恩,对那个给他一段不尽完美的人生的故乡,依然深爱,并为之付出无尽的心血。杂糅着铁骨铮铮的闽南汉子的硬朗和恋旧爱乡的赤子的柔和,故事还没开始,施学顺便已深入人心了。
“空白才能描绘最美的画”
1978年,施学顺移居香港,开始了自己从无到有的打拼历程。先是在亲戚的包装厂打工,工作时间长,活儿累。但他没有丝毫的怨言,而是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个细节。因其吃苦耐劳、精明能干,而备受赏识,一干就是八年。在这八年里,他没有一天大意过,也在八年的时光里,为自己之后作为毕生追求的包装事业打下了坚实的业务基础。在经验及资金都有了一定积累后踏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这让笔者想起他曾说过的话,“空白才能描绘最美的画。”这句话,不仅具有修辞方面的美感,并且意味深长。如果说,从大陆到香港是他为自己展开的一张空白的画布,那么从打工到自主创业,又是另一段空白的开端。而空白就意味着风险与付出,但施学顺总是不惧为自己创造空白,而后,又努力地在这块空白上描绘最美丽的画。这样一句话折果敢勇毅品质的传达。而他确以行动告诉世人,他是如何在空白上描绘出最美的画的。创业伊始,条件异常艰苦,只有五个工人,一条生产线。施学顺一个人几乎兼任了所有的角色,很多时候,一天要工作二十四个小时。坚强的毅力让他几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了,并等来了属于他的春天。
人们常说,做大事者不拘小节。可偏偏就是小节成就了施学顺的大事。施学顺以他的精益求精、心思缜密创造了一个奇迹。早年,施学顺在为一家客户送货时,总是主动地为其整理凌乱的仓库,且每次送货都是如此,一次又一次。他好意的举动被当时玩具厂的仓务主任看在眼里。他做这件事,只是本着认真负责的心态为之,并未期冀有什么回报,无意中却给他的企业带来了实质性的飞跃。所谓天道酬勤,大抵便是如此。1989年,麦当劳决定将包装业务集中整合给同一家企业来做。而巧的是,当时玩具厂的仓务主任已在麦当劳担任采购部的经理。他见识过施学顺工作态度,在他的大力推荐下,施学顺的企业一举通过麦当劳的各项技术评估,一举中标。企业规模扩大,在业界声名鹊起。看似运气,实为必然,取决于施学顺良好的品质。
在快速决策捕捉商机、注重品牌开发、多元化发展等原则的指导下,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并在内地东莞、他在福建省的泉州、厦门、漳州、福州已先后投资开设了7家工厂,总投资在5亿人民币以上。现在,每年营业额达5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并涉足房地产开发,态势良好。尤为可贵的是,在发展企业的同时,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培植。如强烈的环保意识。施学顺说,包装产业的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何等深远的目光和宽广的胸怀才能透过利益的迷雾,说出这般有远见卓识的话来。而这只是华发深厚企业文化的冰山一角,有此坚定的灵魂,我们似乎能窥见华发集团更长远的辉煌。看来,施学顺已经描绘出他心目中最美的画。
“公益是每个人对社会的一份责任”
在笔者看来,施学顺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精于包装事业,可是他的心,却从来赤诚,毫不矫饰。用包装来美化这个世界,用坦诚来待人接物,包装与袒露,看似矛盾的一对反义词却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结合。而落差甚大,而又在施学顺身上集于一体的还有商与哲。商是商人。商人一词源于商朝,在创词之初,就含有贬义,与肤浅与逐利紧密相连。所谓“无商不奸”等俗语便是来源于此。如今,商人演化成一个中性的称呼,但隐约仍残留着旧时的阴影。哲是哲人,思考着世界终极存在,人生终极意义的人,是思想家。看似两个完全没有交点的角色,又在施学顺身上和谐相处了。作为优秀的企业家,在商务繁忙之余,他又酷爱哲学,常常陷入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里,正是这样的思考让他多了几分深度。笔者以为,正是这样的矛盾造就了全新的作为慈善家的施学顺。
包装事业是他积极行善的物质基础,善良是善举的根源,对人生意义的哲思则是善行举足轻重的动力。问及何时第一次行善,施学顺先生讲起了十六年前女儿的生日。按照家乡的风俗,有红白喜事,势必大操大办。而施先生则有他独特的视角。他把钱拿出来修建了村里的水泥路。十几年过去了,那条水泥路仍在服务前港村的百姓,称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以自己的举动引领了移风易俗的新潮流。他说,钱不应该拿来拼排场,而应该拿来拼慈善事业。质朴的语言道出的是施学顺赤诚之心。这次善事,还有其特殊的意义,在女儿的十六岁生日上,施学顺以自己的行为为了涉世之初的女儿做了最好的榜样,让节俭、博爱的美德,成了女儿最珍贵的生日贺礼。如今,在这条公路上,还立着高大的山门,山门上,施学顺以父亲的名字为这条公路命了名。就这一条路,我们除了看到施先生的慈善精神,更能体会到父子、父女之间的深情,尤其令人震撼的是,这条路让我们看到乐善好施的中华传统美德在几代人之间的传承。这种传承让世人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上读出了更多的爱与希望。
第一次捐出数十万元修建公路时,施学顺还只是一个打工的,经济并不宽裕。可是,他拿出那笔钱仍毫不犹豫,这让他的一颗慈善之心显得尤为珍贵。十六年来,他的慈善足迹随着事业的轨迹遍布香港、泉州、漳州等多个城市的各个领域。教育、救灾、扶贫济弱、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无所不及。先从教育说起,这是施学顺先生尤其重视的一个领域。本是好学之人,但时代让他无法走完求学之路,他将没有证书的遗憾转化成了帮助更多好好完成学业的动力。家乡晋江,阳溪中学、南侨中学、前港小学,都曾得到过他的捐赠,盖综合楼、电脑室、设置奖教将学基金。平时,学校有需要,施先生就大方出手。长此以往,积累数额达数百万元。这笔钱有力得推动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他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并不只局限于晋江,而是走到哪,捐到哪。如此看来,慈善已是施学顺流淌在血液里的一种品质。在漳州,他出资100万为龙海一中修建校舍;在福州,他为福州大学、福建示范大学捐赠数十万元;在北京,为华文教育基金会投入200万元,为在世界范围内更好地展开华文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自古以来,尊重知识、重视教育是有识之士的共识,而施学顺先生也不例外。尽管事务繁忙,他依然坚持自学,这样的精神本身便是众多学子的榜样,精神的引导加上经济的扶助,施学顺为教育之昭昭然公心,令人动容。
慈善总会,作为扶贫济弱的重要机构,也一直备受施学顺的垂青。晋江慈善总会、龙海市慈善总会、漳州市慈善总会都曾得到他的捐赠,累计数额上百万元,他的大爱通过慈善总会这一平台,辐射到无数需要帮助的个人与家庭上,唱响了一曲动人的爱之赞歌。只要是需要的地方,都会有施学顺的身影。漳州遭受台风侵袭,灾情严重,施先生捐资60万 元,四川地震,他两次捐出了80万元,台湾地震,他亦为一海之隔的同胞送去了一份爱心。他关心的事业还有很多,晋江市、福州市统战部,龙湖及福州市侨联,龙湖祠堂等,都有他慈善的足迹。十几年,他为慈善事业的投入已达上千万元。
侨乡钱江村真如殿是一座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古宫庙,规模宏大,壮丽恢弘,作为施氏家庙,多年来庇佑子孙,功德无量。而施学顺作为真如殿重建工程的发起人,不仅多方奔走、积极斡旋。自己也捐献巨款,建成十一殿中的中殿。真如殿修建成功,不仅有力地促进海外乡亲与家乡的文化及情感交流,也为当地民众寄托宗教信念、参修道德提供了场所。对于这样的家族盛事,施学顺一向热心,前港祠堂重修,他亦出资30多万元,支持建设。作为施氏后代,他已然成为家族的骄傲。而他的善举不仅得到世人的赞誉,有关部门也表示了充分的肯定,泉州市政府更是为其立碑表功。
精心经营事业,热心慈善之余,他还积极参加各个社团的活动,于多个社会团体担任要职,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委员、中国包装协会副会长、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名誉会长、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理事……,可是,无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褪去所有的头衔与光环,他就是一个真实的普通人,笑容满面,待人谦和,深爱自己的子女、妻子,是个恋家的好男人。而他又不是一个普通人,他能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对家人的爱转化为对世人的大爱,行善不辍。这样的施学顺除了是一个好父亲、好丈夫,还无愧于无数人口碑相传的“好人“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