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8日,全球生产规模第三、亚洲最大的铝型材制造企业中国忠旺控股有限公司(1333.HK)在香港联交所挂牌。募集了13亿美元,成为去年9月至今全球资本市场最大的一单IPO。持有上市公司74.1%股权的董事长刘忠田由此获得超过370亿港元的财富。
如果不是六年前那场决然的转型,今天的忠旺或许跟国内其它600多家大小建筑铝型材制造商一样,正在日益摊薄的毛利率和过剩的产能之间饱受煎熬。也就不会收获上市的成功了。
2003年,刘忠田决定压缩公司的建筑型材生产,转向工业铝型材,转型之念来自于跨国同行美国铝业公司的触动。
2003年开始,忠旺先后投入了20多亿元资金,用于兴建厂房和向德国订购6台大型挤压机。其中最大一台125MN的挤压机,对应的铝型材产品目标市场直指火车与飞机配件。这台设备的生产工艺在国内同业里无人可出其右,但对应的代价是3年漫长的制造期,和2年设备完工后的安装与调试。
后来的数字证明忍耐一时的寂寞有多值得:2005年开始,忠旺定制的工业型材制造设备陆续到位,得以为铁道部下属的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南车集团株洲车辆厂、南车集团北京二七车辆厂、包头北方创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供应火车车架,用于国内城市地铁与轻轨的导电轨铝型材订单也在2007年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