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河南 | 河北 | 山东 | 山西 | 广东 | 广西 | 湖南 | 湖北 | 福建 | 浙江 | 四川 | 重庆 | 申请地方频道
人物传记网 ——记录历史  传承文化
感动中国 | 人民公仆 | 人物访谈 | 社会名流 | 企业领袖 | 商界精英 | 地产骄子 | 海外赤子 | 艺苑奇葩
教坛名师 | 巾帼风采 | 律师在线 | 杏林名医 | 创业之星 | 时尚风云 | 明星专栏 | 专家学者 | 个人传记
本站新闻 | 专题报道 | 理事单位 | 作家专栏 | 家族史话 | 国学天空 | 企业文化 | 畅游天下 | 健康保健
  当前位置:人物传记网 ——记录历史 传承文化 > 人与自然 > 正文
癞蛤蟆也光彩
来源:中国人物传记网  作者:蔡亚娜  2011年05月14日 17:23

目   录

一.无辜的癞蛤蟆

二.癞蛤蟆也有光彩照人的身世

三.“万岁”蟾蜍——肉芝

四.癞蛤蟆贵在其“癞”

五.癞蛤蟆是克隆动物的先锋

六.没有外祖父的癞蛤蟆

七.没爹没娘的非洲爪蟾

八.丑朋友也是好朋友

九.癞蛤蟆的忧伤

十.保护癞蛤蟆


一.无辜的癞蛤蟆

    癞蛤蟆,在现代生物学分类系统中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正统的名字叫蟾蜍。蟾蜍是蟾蜍科动物的通称,也可简称蟾。蟾在地球上是个大家族,共有300多种,分布于世界各地。只是在过去,澳洲、马达加斯加、和一些大洋的岛屿上没有蟾蜍,这是由于陆地上的动物中,鸟类能飞,爬行类能游,而两栖类却没有本领飘洋过海,到达彼岸。现在当地有的一些种类,当然是后来被人类带去的。 

    我国比较常见的种类是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和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蟾蜍与人们熟知的两栖纲、无尾目、蛙科中青蛙(俗称田鸡)的样子差不多,但外表没有青蛙漂亮,行动也没有青蛙灵活。虽为两栖动物,蟾蜍的成体却喜欢呆在陆地上,昼伏夜出,阴雨天活动频繁。它们腹大、肢短、不善跳跃;行动时,步态蹒跚笨拙;背部的皮肤粗糙不平,疙疙瘩瘩的,为此,中国老百姓给它们起了一个难听的俗名——癞蛤蟆。 世人多因癞蛤蟆之形丑而恶之,故而不得人缘。一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歇后语,就让人联想到那一定是痴心妄想、自不量力、没有自知之明、不安分守己的丑八怪。此外还有“癞蛤蟆想飞”(不是上天的料)、“癞蛤蟆吹唢呐”(有啥好听)、“癞蛤蟆吃称砣”(铁了心)、“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癞蛤蟆上脚面”(不咬人恶心人)等,都说明人们对它没有好印象。不过,在学术交流和发表论文等正规场合,人们还是尊称它为蟾蜍的。在国外,蟾蜍也不招人喜爱。英汉词典对Toad 的解释首先是蟾蜍,此外还有“卑鄙的人”、“讨厌的家伙”等贬义的解释;就连与Toad有点关连的词,也会受到牵累。如:toady(諂媚、奉承)、toadeater(马屁精)等。在西方的传说里,巫婆们煮的迷幻汤中,一定少不了蟾蜍。在口语中,洋人有時干脆就把令人鄙視的人或事稱做toad,就像我們常常拿豬、拿驴來罵人一样。实际上,人类社会的种种瓜葛,与蟾蜍实在毫无干系,癞蛤蟆真的好无辜!


二,癞蛤蟆也有光彩照人的身世

    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夏王朝。现代的中国人,常骄傲地自称自己是华夏子孙,因为“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相传是禹的儿子启所建立的奴隶制国家。而蟾蜍则是夏代的图腾。在先民们的意识中,月亮与蟾蜍早就扯上了关系。慢慢地,一些与“蟾”字组合的词组不仅成了月亮的象征,还带有一点“仙气”或“尊贵”,如:“蟾宫折桂”指的是科举应试得中;“蟾兔”、“蟾魄”、“蟾轮”、“蟾宫”、“蟾窟”、“蟾闕”、“凉蟾”、“玉蟾”等,皆指月亮;而“蟾光”当然就是月光了。据说,这是源于“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是射日英雄后羿的夫人,后羿从王母娘娘那儿讨到不死灵药,吃了就可以即刻成仙。但是,当后羿外出时,药被嫦娥吃掉了。于是灵药发威,一瞬间,就把嫦娥送到了天际,嫦娥成了我国的第一个女航天员,直奔月球,化为月精蟾蜍,定居其上。美丽的嫦娥为什么要化为丑陋的蟾蜍哩?有学者考证,当时嫦娥所在的氏族是以蟾蜍为图腾,化为蟾蜍当时也是至高无上的了。所以远古的民间俗信,蟾是仙界灵物、月中仙虫、代表长寿、吉祥、预兆财富、还可引魂升天。那时的蟾蜍可不是一般的动物,是没有人把蟾蜍叫做癞蛤蟆的,尽管曾有多种不同的称呼,如蟾诸、去蚥、去甫、苦蠪等,但都不会在名字的前面戴上一个“癞”的帽子。特别是秦汉时期,蟾蜍被人们喜爱、景仰和颂扬,蟾蜍的正面形象随处可见,如:彩陶、青铜器、画像、石画、帛画、墓室壁画等;有时,还以金、铜、陶等打制,作为吉祥物用来祈福、镇邪、祭祀、陪葬。西汉名将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的墓冢在陕西省兴平县,是汉武帝茂陵的陪葬墓之一。石刻是霍氏墓的组成部分,其中就有两快蟾蜍雕石。东汉科学家张衡(公元78~139),在公元132年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上的八个含珠龙头,对着的就是八个铜蟾蜍。现珍藏于江西省高安市博物馆的陶制蟾蜍“砚滴”,是1983年在一座东汉墓葬中出土的。砚滴是文房用具之一,盛水以备磨墨之用。可以想象得出,那时的蟾蜍砚滴与文房四宝齐列于案头,真还有点书生气质。台湾历史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棵汉墓出土的陶铸摇钱树,都有蟾蜍的造形,大摇钱树的树干上有5只直立的蟾蜍,小树的树座就是蟾蜍。另外,蟾蜍既是月精,月乃属阴,阴乃生水,水可致雨,古人便认为蟾蜍有降雨的功能。所以古代术士取用蟾蜍起雾祈雨的风俗非常流行。有趣的是,直到2005年6月,在网上还能看到印度的个别地区,因天气炎热、久旱无雨,便沿袭先人留下的传统,为两只癞蛤蟆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典礼,期盼降雨!


三.“万岁”蟾蜍——肉芝

    现代的科学记载,蟾蜍的寿命一般10余年,最长寿的记录是36年。这类小动物,能活30多年,够长寿的了。但据《尔雅•释鱼》记载,不仅有三千岁的蟾蜍,还有活到万岁的蟾蜍。这种老蟾蜍,头上皆有“角”。人若吃了三千岁的蟾蜍也可以长生不死,活到千岁;如果能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抓到名叫“肉芝”的万岁蟾蜍,阴干了,带在身上“可以避兵”,也就是说,刀枪不入。可是古往今来,从未见有资料记载,由于吃了蟾蜍而有千年不死的老人,或是刀枪不入的英雄。根据现代的科学的认识,头上有角的蟾蜍确实存在,而且,只有我们中国才有,是四川峨眉山、福建、广西等地的特产,人们叫它“角怪”、“胡子蟾”,生物学家叫它“髭蟾”,并且只有雄性髭蟾的上颌有数目不等的黑色的角质刺。在现代生物学分类系统中属两栖纲、无尾目、锄足蟾科,所以与蟾蜍科一样,具有两栖纲、无尾目的共同特性。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敬佩先贤们对这些珍稀动物的发现和细致观察,只是由于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予以神话般的解释,也情有可原。直到现在,髭蟾都在《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三有”保护动物名录》之列。保护它们是因为珍稀,而决不是上述的特异功能。


四.癞蛤蟆贵在其“癞”

    癞蛤蟆虽然不能使人千年不死,但却可入药,治疗人类疾病,这全仰仗于它的“癞”。我国第一部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共收载药物365种,详述性味、功用和主治,疗效大多确实,其中就有癫蛤蟆。多少年来,人们采集癞哈蟆耳下腺及皮肤腺的白色分泌物,晾干制成蟾酥。蟾酥是我国的传统名贵药材之一,其功能是解毒消肿、主治痈毒疔疮;对心血管系统有强大的兴奋作用,是六神丸、梅花点舌丹、一粒珠等几十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我国生产的蟾酥在国际市场上声誉极高,每年都能从国外挣会大量外汇;近代的研究,蟾酥还有抗癌作用。

    癞蛤蟆当然没有那么好的思想,为人类健康分泌蟾酥!实在是因为癞蛤蟆虽为水陆两栖,但只是在水中繁殖,平时多在陆地,皮肤表面分泌的液体可使皮肤经常保持湿润以适应陆地生活。与此同时,他们很脆弱,浑身上下都没有什么锐利武器可以保护自己,只有靠这些疙疙瘩瘩里包含的那一点毒汁来防身自卫。让吃它的动物,咬上一口,马上就会把它吐出来。否则,轻则口肿舌胀,重则一命呜呼!一般把敌人毒翻在地,则是常有的事。


五.癞蛤蟆是克隆动物的先锋

    克隆一词是英语“Clone”的音译。美国植物生理学家韦柏 (Webber, H. J., 1865~1946) 1903年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最先使用了这个术语,定义为:“用植物的营养器官部分,如块茎、球茎、枝条、芽等无性繁殖所得到的品系”。我们常说的“无意插柳柳成荫”,就是克隆的原意。把一根幼嫩的枝条插入泥土后,可以长成一株完全一样的植物体。它的形成与性毫无关系,不需要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参与和结合来产生后代,人们称之为无性繁殖。用这种无性繁殖的方法生产和培育植物历史悠久,古时就已在园艺方面被普遍运用。直到现在,大量果树以及无数的观赏植物均由无性繁殖产生。无性繁殖也就是单亲生殖,这种由单个亲体而来的后代,称之为无性系,也就是克隆。

    在动物界,无性生殖是一种低级的生殖方式。动物进化的层次越低,越有可能采取这种生殖方式;动物进化的层次越高,则越不可能采取这种生殖方式。

    在低等的无脊椎动物中,天然的无性生殖是很多的。例如变形虫,可由一个个体直接分裂成2个个体;可以用亲体出芽的方式产生后代,芽体与亲体分离就可发育成新个体;或当水螅身体的任何一部分损坏或脱落,都可以重新恢复其丧失的部分以保证其个体的完整等等;这些都是无性生殖,是由一个亲体产生子代的原始方式。

    至于脊椎动物,一般来说不能进行无性生殖,只能依靠有性生殖的方式繁殖后代。癞蛤蟆是低等脊椎动物,生殖季节,成熟的雌雄个体要寻找水源,到水中同时产卵和排精,只有雌雄性生殖细胞结合后,才能开始发育,小的时候叫蝌蚪,经过变态才长成小蟾蜍,然后离开水源到陆地生活。但自从20世纪中期以来,无需精子,甚至也无需卵细胞参与的脊椎动物无性繁殖(克隆)技术有了重大的进展。而这个进展就是从癞蛤蟆开始的。


六.没有外祖父的癞蛤蟆

    癞蛤蟆的出生,当然和人类一样,有父有母,有爷爷奶奶,还有外祖父外祖母。没有外祖父的癞蛤蟆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是中国实验生物学家、第一届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洗先生(1900~1962)1959年在实验室里人工创造出来的,也就是说:是“克隆”出来的。朱洗先生1932年以前,就在法国研究脊椎动物(两栖类)的人工单性发育,研究在没有精子(没有父体遗传物质)的参与下是否能正常地繁衍后代。回国后,自1951年开始,匠新独具的他,采用非常微细(直径仅有10μm)的玻璃丝针尖,在解剖显微镜下,一个一个地点刺癞蛤蟆的卵,再将针刺后的卵放置在适宜温度的恒温箱中培养、孵化。经过长达8年的实验研究,点刺了将近4万粒卵,终于在1959年获得了成功。 孵育出了25只癞蛤蟆的幼体——小蝌蚪。其中有2只经过变态发育到成体(都是雌性)。1961死去了一只,仅存的这只没有父亲的雌性癞蛤蟆在1961年3月初的繁殖季节,与正常雄性个体抱合,排出了3000多颗卵,均能受精,发育良好,从中发育成“没有外祖父的蝌蚪”800多个,多数变态、登陆为正常的小癞蛤蟆。于是,世界上第一批“没有外祖父的癞蛤蟆”、也即第一批脊椎动物无性系问世。这项人工单性生殖方法的成功,证明脊椎动物的成熟卵具有发育成为新个体的整套遗传物质,只要受到适当的物理或化学刺激,就可以启动发育程序,进行单性生殖,长成为无父有母的新个体。由此而来的无性系子裔具有正常的生殖能力。此项研究不仅被列为我国50年代重大科技成果,同时也轰动了世界。为了纪念朱洗教授及其同事们的卓越贡献,我国曾在1961年将这项科技成果拍成科教片,片名就是《没有外祖父的癞蛤蟆》,该片同年获首届中国电影百花奖。当然,成果的意义远远不止于电影百花奖。


七.没爹没娘的非洲爪蟾

    在朱洗先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962年,英国生物学家格登(J. B. Gurdon)用非洲爪蟾蝌蚪的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核(既不是精子也不是卵子的核,而是幼体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了核的卵细胞中,培育出了健康的、没爹、没娘的非洲爪蟾。说明脊椎动物两栖类幼体体细胞的细胞核具备父母双方的全套遗传物质,并能发育成为新个体、正如同柳树枝条插入泥土后,可以长成一棵新柳树一样。

    进一步的克隆研究是在哺乳动物中进行。鼠是哺乳动物,与蟾蜍相比,克隆的难度更大。因为哺乳动物的胚胎需要一个子宫来保障和促使它的发育和成长。这样,就需要找一个提供子宫的养母,将克隆出胚胎移植到养母的子宫内发育。这个养母与它所产下的动物没有任何亲缘关系,它仅仅是承担怀孕过程和临产阶段。

    1977年,美国繁育出了第一个没有父亲的小鼠,这是我们这个行星上的第一号哺乳动物克隆。以后,克隆鱼、克隆兔相继问世。这些动物的诞生全都不需要雌、雄性生殖细胞,个个都没爹、没娘。特别是1997年,英国培育出了克隆羊“多莉”。多莉是由成体绵羊的乳腺上皮细胞核发育而成,并于1988年4月当了妈妈,生下的女儿 “邦尼”, 从而证明:由成体体细胞克隆出的高等哺乳动物也能生育。克隆羊的成功仿如原子弹爆炸,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意味着:在高等哺乳动物身体中,任何一种细胞的细胞核都包含有整套的遗传物质、具有发育成为一个完整、正常、新个体的潜能,就好象齐天大圣孙悟空从自己身上拔下一根毛,吹一口气就变成好多小猴子一样。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约1500~约1582)在其巨著《西游记》中的神话通过克隆已经“梦想成真”。于是克隆猫、克隆狗、克隆猴、克隆猪、克隆骡、克隆牛等蜂拥而至。克隆技术的成熟,已经完全可以达到无障碍地克隆“人”的地步了。在这些巨大的成功面前,我国这位“没有外祖父的癞蛤蟆”功不可没。因为,是她作为先锋,换来了脊椎动物克隆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重要的理论、经济和生态学意义。近阶段的直接受益者将是畜牧业。它可以大量繁殖优良品种动物及畜群中特别优秀的个体;创造新的物种;加快育种速度;减少种畜数量;加快珍稀物种的繁殖;挽救濒危物种;重现已灭绝的物种等。至于克隆“人”计划,目前是受到全世界抵制的。


八.丑朋友也是好朋友   

    癞蛤蟆长成那副模样,只是在进化的过程中适应陆地生存的结果,它皮肤的颜色如战士穿的迷彩服,表面麻麻癞癞、鼓鼓囊囊的,这些都是对地球生存环境的适应,很正常的嘛!也许,正因为人类觉得它丑,反倒因祸得福,否则,会像青蛙一样,早就被人类捕捉光了。癞蛤蟆肯定不会觉得自己丑,丑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它们的。即使在人类社会,丑也不意味着坏。世上丑陋无比的人莫过于名著《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席莫多(Quafimodo),但在法国大文豪雨果(1802-1885)的笔下,卡席莫多虽是“渺不足道的微粒尘芥”,但却那么“忠厚善良”。《巴黎圣母院》还有另一个书名《钟楼驼侠》,歌颂的就是卡席莫多“把一切豺狼虎豹、一切刽子手踩在脚下的侠义行为”。因此,动物也和人一样,丑陋的外表下,常常藏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在自然界中,所有的生命原本是平等的,而且蟾蜍从不与人类为敌,在人类对它不理解、不尊重的情况下,仍然默默地在大自然中维护着生态平衡,保持着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基础。这样的丑朋友当然是人类的好朋友。 癞蛤蟆是捕食昆虫的能手,和青蛙一样,都是“农田卫士”。稍稍不同的是,青蛙喜欢在白天工作,而蟾蜍则无怨无悔地终生值着夜班。据统计,一只蟾蜍每夜捕食昆虫上百只,半年可消灭害虫近2万,尽职尽责地保护着人类的庄稼。它们还曾经为人类的农业发展立下过大功。20世纪30年代,人们曾经把150只原產於南美洲的大蟾蜍(Bufo Marinus)用飞机运到夏威夷,后来又被人们从夏威夷运送到菲律宾、新几内亚等有热带作物生长的地区,用来对付一种危害甘蔗的害虫——灰背甲虫,保护那里的甘蔗田。这是一种世界上最大的癞蛤蟆,为蟾中之王。它们易于适应新环境,生活力极强,胃口也特别好,很快繁殖起来,活动在成片的甘蔗田里,胜利地完成了任务。1935年, 又有人从夏威夷将102只大蟾蜍带到了澳洲的昆士兰。开始时,表现出色,创造了消灭蔗田害虫的光辉业绩。但当任务完成以后,它们便“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地繁殖、扩张起来。不仅吃虫,任何能塞得进嘴巴的动物它们都会吃,塞不进嘴巴的动物,也会被它毒死,严重威胁着当地野生动物的生存,成了澳洲一大忧患。澳大利亚的研究者们一直在为此寻找对策,并足足努力了将近40年;澳洲的聯邦政府也投入了大量资金治理蟾灾,真令澳洲有关部门头疼万分。我们的好朋友在澳洲的表现实在很不光彩。但是,这也不能全怪罪于蟾蜍呀!一方面由于澳洲原本没有蟾蜍,所以就没有控制蟾蜍的天敌;    另一方面,人们当时只重视了“生物防治”,而忽视了“物种入侵”。这样的教训,直到现在仍比比皆是。根据2005年我国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现在已有400百余种外来生物入侵本土。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紫茎泽兰、豚草等11种主要外来入侵生物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74亿元人民币。我国目前是遭受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例如:大家所熟悉的牛蛙、福寿螺、非洲大蜗牛、凤眼莲 (水葫芦 )、飞机草等,除经济损失外,已对我国生态环境及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只是它们中的大多数,当初也像澳洲蟾蜍一样,是被我们自己作为嘉宾请进来的啊!


九.癞蛤蟆的忧伤

    癞蛤蟆好不容易刚刚迎来了人类对它的了解与尊重。可是,新的灾难又接踵而至。现在,癞蛤蟆成了天鹅肉,有些地区的人“喜欢”吃癞蛤蟆了,并把癞蛤蟆当作天然的保健品食用。什么物种,到了人类喜欢吃的时候,大概离濒危和灭绝也就不远了,因为“人”成了癞蛤蟆的天敌。特别是在上海和广东,吃癞蛤蟆几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在上海商店的食品柜中近来增添了一个新品种,一只只拳头大小的动物,被压得扁扁的、熏得黄黄的,既分不清头,也看不出脸,商品名称写的是“熏拉丝”,问营业员,才会知道是蟾蜍。在广东就更简单了,酒家、食肆的食牌上,清蒸的、葱爆的、椒盐的、火锅的,蟾蜍的吃法五花八门。本地土生土长的蟾蜍吃完了,就吃周边地区的、外省的、外地的。据报道,上海一个青浦区(蟾蜍的地下集散中心)每天的交易额就有10 余吨;附近的小镇还把吃蟾蜍(熏腊丝)作为当地特色旅游产品向外推销。安徽、山东、浙江、江苏等地的蟾蜍通过水、陆等各种渠道源源不断地被偷运到上海。重庆每年有数百吨癞蛤蟆流向广州等地。捕杀癞蛤蟆者多为前几年捕捉青蛙和蛇的人,青蛙和蛇抓光了,就改捕癞蛤蟆来替代;与此同时,癞蛤蟆的药用价值也日益扩大。蟾酥、蟾油 、蟾蜕、干蟾、等的价格均呈现大幅上扬的态势。2003年10月29日广州日报刊登了一幅照片,题目是“蟾蜍绞刑架”。表达的是四川省自贡市某镇的一快空地上,3万多只蟾蜍正被人用绳子穿过双眼,成排成行、密密麻麻地吊在架子上,两个人在紧张忙碌地将蟾蜍开膛破肚、抽筋剥皮。不知这些蟾蜍是怎样地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痛苦万分地在这个悲惨的世界和残酷的人间咽下最后一口气!专家警告说:如不及时制止这些非法行为,可能在几年之内,就会出现大规模虫灾等生态危机。

    虽然目前癞蛤蟆还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野生动物,不受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保护,但是,2000年已经被列入国家林业局发布实施的《“三有”(有益虫、有重要科研价值、有经济价值)保护动物名录》中。由于它们喜欢吃蚊子、蜗牛、蛞蝓、地蚕、蝇蛆、白蚁、蟋蟀、蝗虫、蛾类、蝶类等多种害虫和小动物,是市郊和农村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如果这样滥捕滥杀,无疑将严重破坏自然界的生物链,影响生态平衡,对我国本已严峻的生态安全,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十.保护癞蛤蟆

    从地球的生物进化史来说,包括蟾蜍在内的两栖类动物是人类的先辈。根据现代生命起源于水的观点,是它们,挺起了脊梁骨爬到陌生的陆地上,后来,才慢慢有了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乃至站起来的人类。可是,当人类在地球上繁荣昌盛以后,两栖类却逐渐失去了立锥之地和栖身之所;它们薄而湿润的皮肤具有可渗透性,对外界的变化十分敏感,由于同时生活在水体和陆地上,这就意味着其中任何一种环境遭遇到破坏或污染,它们都将难以生存。加之,国内外对蟾蜍的应用范围又在不断的日益扩大,使得许多种类的蟾蜍已经成了世界珍稀濒危动物。所幸,人类已有所反省,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正在积极地采取措施于以保护,如:伦敦动物园即将建造包括蟾蜍在内的全球首家蛙类综合保护中心馆,于2007年向公众开放;我国国务院1987年就发布的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及2000年颁布的“三有名录”中,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等许多种类都名列其中。 英国动植物保护协会在泰晤士河畔的白金汉郡的一条公路下面修建了蟾蜍专用隧道;我国重庆交警九支队也在黄桷桠镇专为蟾蜍建立了“绿色通道”;而美国的两栖动物隧道现在大约已有100个。为的是便于蟾蜍穿越公路到附近寻找水源繁衍后代。否则它们就会成群结队地在公路上被碾成肉饼,成为车轮下的冤魂。有的国家还特地在它们经过的地方设立“交通警示牌”,请驾驶员减速或绕道。2001年,我国的《海南新闻报》、《信息快报》、《市场信息报》、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所、南京吉宁信息中心等七个单位发起了保护蟾蜍的联合行动。2002年,上海已经将蟾蜍列为地方重点保护的动物。2003年,四川省自贡市“蟾蜍绞刑架”事件出现后,即刻受到自贡市林业局的制止,并立案调查。上海青浦区,2005年已经发出了对蟾蜍的禁杀令。积极鼓励发展人工养殖蟾蜍等等。特别是最近,有许多人士在期刊、报章或互联网上以各种标题为癞蛤蟆鸣冤叫屈、评功摆好。诸如:“癞蛤蟆不赖”、“癞蛤蟆之美”、“癞蛤蟆的悲惨命运”、“哭泣的癞蛤蟆”、“癞蛤蟆的真面目”、“为癞蛤蟆伸冤”、“为癞蛤蟆正名”、“被误解的蟾蜍”、“不要小看癞蛤蟆”、“认识蟾蜍”、“拯救蟾蜍”、等等。

    人们正在努力谋求野生蟾蜍的生存之道,想必蟾蜍有知,也会感动的。

 

 
   更多相关
    蔡亚娜:动物世界的不了情
    鲨鱼的忧伤与渴望——保护生物多
    曲项向天歌——保护生物多样性
    大雁的风采——保护生物多样性
    为狼正名
    从麻雀说起
    “蠢驴”不蠢
    动物的悲惨世界
    鼠的是与非
    猫的是与非
   特别推荐
许又岚:鲲鹏展翅九万里
许又岚:鲲鹏展翅九万里
陈景河:黄金山上撰写黄金人生
陈景河:黄金山上撰写黄金人生
魏伟伟:甜蜜鸟背后的故事
魏伟伟:甜蜜鸟背后的故事
王子耀:悬壶济世为苍生
王子耀:悬壶济世为苍生
陈爱娟:一棵会开花的树
陈爱娟:一棵会开花的树
   特别策划·专题报道
· 华为的秘密:为何整个世界都怕它?
· 在商学院里到底学什么?
· 禹晋永: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生存“忽
· 解密“淘宝式”经典骗局:以假乱真 会
· 苏芩:33岁剩女十年悲催相亲史
· 环球时报:反制日本“购岛”应立即行动
· A股上市家族企业TOP100:新希望三一比
· 神秘富豪张志熔发家史:国企高管带来巨
· 十年来那些被资本“逼宫”挤走的企业创
· 罗援:只要是中共在执政 美国就不会放
   热点人物
   推荐人物
· 林春蓝:解读天下第一经卷
· 李国平:飞翔的光电神鹰
· 王 石:打造千亿万科背后的取舍之道
· 郭广昌:实践中的梦想家
· 硬汉李幼斌的“另一半” ——史兰芽
· 杨钊:做慈善要让人知道
· 林峰:从电视转战电影是眼前的高峰
· 熊乃瑾:女人的媚是让人幻想的
· 俏江南失色:家族餐饮企业的困境
· 钟庆明:冠军心 力臻美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本站文章或资料,敬请注明:来源中国人物传记网,并署上文章作者的名字!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资料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其他合法者所有。如内容涉及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本站,将尽快处理!
本站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关于本站 | 分支机构 | 投稿须知 | 代写文章 | 加盟合作 | 书籍出版 |
联系电话:015102060385 投诉:013802424218  电子邮箱:chinarwzj@126.com QQ:865676504
中国人物传记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5 Chinarwz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2031299号 技术支持:广州市源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