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河南 | 河北 | 山东 | 山西 | 广东 | 广西 | 湖南 | 湖北 | 福建 | 浙江 | 四川 | 重庆 | 申请地方频道
人物传记网 ——记录历史  传承文化
感动中国 | 人民公仆 | 人物访谈 | 社会名流 | 企业领袖 | 商界精英 | 地产骄子 | 海外赤子 | 艺苑奇葩
教坛名师 | 巾帼风采 | 律师在线 | 杏林名医 | 创业之星 | 时尚风云 | 明星专栏 | 专家学者 | 个人传记
本站新闻 | 专题报道 | 理事单位 | 作家专栏 | 家族史话 | 国学天空 | 企业文化 | 畅游天下 | 健康保健
  当前位置:人物传记网 ——记录历史 传承文化 > 巾帼风采 > 正文
梁丽娟:奥运,他们的共同语言
来源:中国人物传记网  作者:刘晓玲  2011年05月11日 14:11

——记何振梁夫人梁丽娟女士 

  品味着申奥成功的胜利果实,无论是媒体还是普通的百姓,在欢欣鼓舞之后,逐渐地将目光集中到一个与奥运结下近50年缘分的重要人物---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身上。

  当何振梁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上,用流利的英、法语动情的言辞作最后陈述时,你可知道听众席上有一双最热烈期盼的眼睛;当何振梁为北京申办奥运呕心沥血度过那700多个焦灼劳累、通宵达旦的日日夜夜时,你可知道他身边始终有一位风雨同舟冷暖相依的伴侣搭档;当何振梁两次经历宣布投票结果那激动人心的一刹那时,抑或悲伤难过抑或欣喜若狂时,你可知道早有一人将抑制心脏病发作的药物为他准备好,以防不测,关怀备至。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位伟大的女性。这位女性就是何振梁相濡以沫40余载的结发妻子,人民日报的记者---梁丽娟。

  最正确的一次选择

  谈起两个人的最初结合,梁丽娟脸上洋溢着幸福与自豪的神情:"我是1951年在团中央国际部工作时,与同在这里共事的何振梁认识的。我比振梁大两岁,当时是团支部书记,振梁是团支部宣传委员。振梁认为我是个性格乐观、对人纯真又乐于助人的女性,对我很钦佩。也许我们两人性格、兴趣各方面共同的东西太多了,在愉快地合作了一年多以后,振梁忽然觉得我就是他最理想的终生伴侣。他大胆地向我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当时我毫无心理准备,一下子愣住了说不出话来。我们毕生美满的爱情生活就这样有趣的开始了。

  "婚后我们的物质生活很简朴,但精神生活却非常丰富。我们总有那么多欢笑,那么多要共同学的、做的事,我们总是高兴地忙个不停,永远没有闲得无聊的日子。谁都确信自己在另一个的心中,永远占有最好的位置。我们这一对,至今一直是所有认识我们的人最羡慕的幸福配偶。结婚40多年来,我们总是那么和美亲热,互相从来没有吵闹过。我们在工作中总是互相支持,各自在工作中自强不息。振梁总是说,入党和与我结合是他一生中最正确的选择。"

  从1955年何振梁调到国家体委后,他便开始了一生与体育结缘的生活。夫妻间更多的是聚少离多的思念。当年夏天,儿子即将出生,何振梁却接连出差。临产前,梁丽娟挺着大肚子自己带上东西住进了医院。为了让当时在丹麦开会的丈夫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什么模样,梁丽娟画了儿子的一幅肖像托人带给何振梁。待何振梁回家时,梁丽娟的产假已经快结束了。1958年,女儿出生了。梁丽娟抱着女儿从产院回来才半个月,丈夫又出差了。"振梁与家人相聚的时间实在太少了。"梁丽娟不无感叹地说。

  申奥中的最佳搭档

  众盼奥运,这是十多亿中国人民的心声,也是中国从国家领导到平民百姓几代人的梦想。从1991年正式申办2000年奥运会开始,何振梁就以全部身心投入申办工作。对于为了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中合法地位而斗争了几十年、终生从事奥林匹克事业的何振梁来说,能为祖国争取到一次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机会,这将是他一生最大的愿望。

  梁丽娟曾是人民日报派驻英国的记者,给读者奉献过《英国的罢工浪潮》、《从内部看英国》等几十万字的优美文字。1986年离休以后,梁丽娟就将自己后半辈的余生,与何振梁从事的申奥工作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梁丽娟说:"过去我们夫妇两人各忙各的工作,对于对方的辛劳知之甚少。申办奥运以后,使我有机会直接分担他的忧愁,分享他的快乐,更理解了他对争取申办成功的执著追求。"

  在首次申办期间的3年内,何振梁的飞行里程大约64万公里,等于绕地球16圈。"由于申办那一段老在外面跑,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如在阿尔及利亚做工作时,下榻的宾馆就曾经发生过爆炸。我们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在陪同振梁出访前,我们给孩子留好了短信,写上了最简短的告别嘱咐,让孩子们在万一父母回不来时拆开看。幸亏这封信没有派上用场。"

  有过申办经验的国际奥委会委员提醒何振梁:"千万不要忽视对夫人的工作,委员们决不会投票支持一个他的夫人不愿意去的城市。"梁丽娟在不少场合都破例随同何振梁出访。梁丽娟女士说:"建立和加强同夫人们的友谊是一门学问,要从点滴着手,自然亲切,像春雨那样润物细无声。" 在国外参加活动时,梁丽娟常给夫人们拍照片送给她们,她们很高兴。梁丽娟和许多拉美委员夫人成了好朋友。梁丽娟过去长期搞外事工作,英语底子好,又当过驻外记者,知识面较广,这些都成为她和不同类型的夫人们融洽相处的有利条件,通过夫人们间接影响了委员。

  何振梁、梁丽娟夫妇就这样一搭一档地做申办工作。在国内时,何振梁向请进来的委员介绍情况和交谈,梁丽娟则陪夫人参观名胜古迹。在国外,当何振梁必须泡在会场里时,梁丽娟就去参加一些何振梁顾不上的活动,尽可能地同夫人们打成一片。

  针对国内日益高涨的申办劲头和许多误解,从1992年起到上次申办结束,梁丽娟在《新体育》杂志上撰写了《艰难的申办历程》系列文章。这期间,梁丽娟有好几个月每天只睡几个小时,赶着翻译了《萨马兰奇与奥林匹克》这本萨马兰奇的传记,趁他来参加上海第一届东亚运动会时出版。在首发式上,萨马兰奇高兴地伸开双臂,将何振梁和梁丽娟夫妇揽在怀里。在国际奥委会圈子里,很少见到萨翁这种动情的时刻。

  这次申办,根据国际奥委会的新规定,委员不能访问申办城市。何振梁利用他本身是委员的特殊有利条件去访问委员,当面做争取委员的工作。仅今年2月到6月,他们夫妇就到过20个国家和地区,同49个委员面对面地进行了亲切交谈。

  艰难申奥悲喜交加

  1993年9月23日投票决定申办权那天,何振梁心里压力极大。因为申办是一场只有冠军的竞赛,其他竞争者不论成绩多好,连一块银牌的安慰都没有,就是这样残酷。梁丽娟说:"振梁的心脏不好,我怕他经受不了宣布结果时那一刻的心理压力。一早起来我不仅给振梁口服和外贴了防止心脏发病的药,还在振梁口袋里放上急救的口服药和喷雾剂。为了预防万一发生什么情况需要紧急处理,头一天我又把一份急救药交给了与我们交情甚笃的日本委员猪谷,请他在会场里帮忙照顾。"

  当表决结果宣布了是悉尼时,何振梁感到心里特别难受。熟悉何振梁的一位国奥委员紧握着何振梁的手说:"我知道当你微笑着向悉尼祝贺时,你的内心在流泪。"

  梁丽娟女士回忆说:"那天大会后,振梁拖着身心交瘁的身子,穿过拥挤的人群,感谢委员们的抚慰。他反复对自己说,坚持住,决不能垮下。他回到代表团所在的旅馆,向大家介绍投票的经过。回到房间后,他还尽量冷静地回答朋友们接连打来的慰问电话。到了深夜,当北京的女儿哭着来电话说她难以接受这个结果,要我们多保重并说她爱我们时,振梁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失声痛哭了起来。"

  这次与上次截然不同。2001年7月13日,当北京申奥获得成功,一辈子为之奋斗的愿望终于实现的那一瞬间,何振梁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说:"在看到有的国际奥委会委员是哽咽地听完我的陈述时,我想我能做到的事情已经都做到了。"作为妻子,梁丽娟最懂得丈夫此时的心情:"8年前振梁强忍着泪水,强迫自己微笑来面对世界媒体,为的是要表现出中国人不会被失败打垮的气度,而这次振梁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任其流淌,完全是自由奔放的流泪。申奥成功,振梁这辈子没有遗憾了。"他们俩人都泪流满面地接受委员和夫人们的热情祝贺。

  把"财富"留给后人

  几年前,好几个出版社联系准备出版一本关于何振梁的传记,都被何振梁婉言谢绝了。梁丽娟最了解丈夫的性格,尽管他对工作的投入很执著,遇事也有自己的见解,从不人云亦云,与他谈论工作他可以滔滔不绝,但他不肯也不愿谈论他自己。了解何振梁的朋友们都知道,他有着将近半个世纪中国体育外交的经历,进入国际奥委会后,更是领导了全世界的体育事业。他还为打破海峡两岸体育交往的障碍作出了努力。没有其他人在中国体育对外和对台方面有他这样全面的经历。

  朋友们说,这段经历不属于何振梁个人,而是属于国家。为了后人,也应该如实地记载下来。何振梁终于被说服了。但他苦于国际国内社会活动频繁,没法挤出大块的时间,加上他又不善于同别人谈自己。于是,两年多以前,梁丽娟自告奋勇地担负起写《<何振梁与奥林匹克》这本书的重任。夫妻之间经过几十年的共同生活,她对何振梁比别人更了解。对他的经历,不会像任何其他人那样有隔靴搔痒、说不到点子上的感觉。虽然梁丽娟在写作过程中何振梁多次强调,只写他经历过的事,不要写他本人。但是读者们会透过这本30万字的书中所介绍的各个事件的脉络,了解到何振梁的为人。

  萨马兰奇在为梁丽娟所著《何振梁与奥林匹克》这本书作的序中,对何振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同时感谢梁丽娟为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史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萨马兰奇说:"撰写传记并非易事。难道人的一生能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吗?为此我感谢作者。为年轻一代提供人生坐标是有益的,这将使他们理解我们传递给他们的遗产,或许也可以谦逊地为他们提供榜样。"

  心永远年轻

  梁丽娟的记者生涯是从51岁开始的,念中学时她就盼望能当个记者,中学毕业后她到上海沪江大学读社会系,曾希望以此作为到北京燕京大学念新闻系的过渡。没想到入党后由于地下工作的需要没能转学。解放后,梁丽娟从事了20多年青年方面的国际工作和对外宣传工作。直到1978年"四人帮"垮台后,她才真正如愿地到《人民日报》干上了新闻工作这一行。

  从此,梁丽娟在新闻文字的海洋里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她写的通讯曾被邓颖超大姐称赞"文情并茂",也曾被日本大使夫人赞赏是"流着激动眼泪采访的记者"。驻英国记者站的两年间,梁丽娟发回96篇有深度的报道,完成了3年的工作量。回国后仍笔耕不辍,把大批新闻作品奉献给读者。特别是自申办奥运以后,她采写了艰难申办的全部历程,给中国的体育史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1994年夏天,梁丽娟得了一场大病,挺过最令人担忧的日子之后,她萌发了一个念头,想到生命无常,应该给万一再见不到的朋友和她所热爱的世界留下点纪念。她将自己发表过的文章汇编成个集子,取名为《笨鸟集》。丈夫何振梁最了解梁丽娟的勤奋,他说:"就我所知,丽娟离休后的许多文章是在她一天繁琐家务或紧张外事活动之后挤时间写的。有时为了不惊动家人,是半夜悄悄起床后躲到别处写的。何振梁在为《笨鸟集》所作序中写道:"丽娟是在过了50岁才开始当记者的。她热爱这工作,碰见什么题材,总有股想与读者分享的冲动。从她题材的广泛、观察的细致、文风的朴实,可以看到她对国际事务的关切。透过她的文字,人们不难感受到她那特有的从不炫耀的真挚感情。丽娟把她起步晚的记者生涯自比是只笨鸟。但她是一只从不倦飞的鸟,她仍在勤奋的工作,《笨鸟集》只是反映了她的一个小小侧面。我相信,读者会从书中分享到她在国际不同领域的涉猎和见闻,分享她对生命、对工作的热爱和追求。"

  采访梁丽娟能使人感到,从她身上总是迸发出一股年轻人的激情。她虽然已是74岁年逾古稀的老人,但谈起申奥、谈起事业、谈起追求,总是那样专注而热烈。也许人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在她那里永远是一个不等式,正如她自己所说:"头发可以白,心总是年轻。" 

 
   更多相关
    张晓霞:谁说女子不如男
    向永芝:用心创造“七彩”的世界
    张书霞:返乡创业的“女强人”
    王东林: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周华:铿锵玫瑰 自主创业绽放精
    李小宁:相濡以沫 亲情似海
    朱萍仙:天使情怀
    杨发菊:创业路上的引擎人
    于静:爱心天使
    徐爱华:越女胸怀
   特别推荐
许又岚:鲲鹏展翅九万里
许又岚:鲲鹏展翅九万里
陈景河:黄金山上撰写黄金人生
陈景河:黄金山上撰写黄金人生
魏伟伟:甜蜜鸟背后的故事
魏伟伟:甜蜜鸟背后的故事
王子耀:悬壶济世为苍生
王子耀:悬壶济世为苍生
陈爱娟:一棵会开花的树
陈爱娟:一棵会开花的树
   特别策划·专题报道
· 华为的秘密:为何整个世界都怕它?
· 在商学院里到底学什么?
· 禹晋永: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生存“忽
· 解密“淘宝式”经典骗局:以假乱真 会
· 苏芩:33岁剩女十年悲催相亲史
· 环球时报:反制日本“购岛”应立即行动
· A股上市家族企业TOP100:新希望三一比
· 神秘富豪张志熔发家史:国企高管带来巨
· 十年来那些被资本“逼宫”挤走的企业创
· 罗援:只要是中共在执政 美国就不会放
   热点人物
· 郗慧林: 逐梦纳斯达克的商界超女
· 韩小红:民营医疗专业体检第一人
· 中国名女人的赚钱智慧系列 - 沈爱琴
· 中国名女人的赚钱智慧系列 - 龚心如
· 中国名女人的赚钱智慧系列 - 杨澜
· 黄妙真 - 映日荷花别样红
· 王祖贤 - 寸寸青丝愁华年
· 陈爱娟:一棵会开花的树
· 张梅梅:她在丛中笑
· 毛菊红:人生淡如菊 幸福别样红
   推荐人物
· 林春蓝:解读天下第一经卷
· 李国平:飞翔的光电神鹰
· 王 石:打造千亿万科背后的取舍之道
· 郭广昌:实践中的梦想家
· 硬汉李幼斌的“另一半” ——史兰芽
· 杨钊:做慈善要让人知道
· 林峰:从电视转战电影是眼前的高峰
· 熊乃瑾:女人的媚是让人幻想的
· 俏江南失色:家族餐饮企业的困境
· 钟庆明:冠军心 力臻美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本站文章或资料,敬请注明:来源中国人物传记网,并署上文章作者的名字!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资料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其他合法者所有。如内容涉及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本站,将尽快处理!
本站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关于本站 | 分支机构 | 投稿须知 | 代写文章 | 加盟合作 | 书籍出版 |
联系电话:015102060385 投诉:013802424218  电子邮箱:chinarwzj@126.com QQ:865676504
中国人物传记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5 Chinarwz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2031299号 技术支持:广州市源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