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河南 | 河北 | 山东 | 山西 | 广东 | 广西 | 湖南 | 湖北 | 福建 | 浙江 | 四川 | 重庆 | 申请地方频道
人物传记网 ——记录历史  传承文化
感动中国 | 人民公仆 | 人物访谈 | 社会名流 | 企业领袖 | 商界精英 | 地产骄子 | 海外赤子 | 艺苑奇葩
教坛名师 | 巾帼风采 | 律师在线 | 杏林名医 | 创业之星 | 时尚风云 | 明星专栏 | 专家学者 | 个人传记
本站新闻 | 专题报道 | 理事单位 | 作家专栏 | 家族史话 | 国学天空 | 企业文化 | 畅游天下 | 健康保健
  当前位置:人物传记网 ——记录历史 传承文化 > 艺苑奇葩 > 正文
(1810-1849)钢琴诗人---萧邦
来源:中国人物传记网  作者:George Sand  2011年05月14日 12:15


    钢琴诗人---萧邦                                                                           
    波兰给他骑士般的心胸和年深月久的痛苦                                                       
    法国给他潇洒出尘,温柔蕴藉的风度
    德国给他幻想的深度
    但是大自然给了他天才和一颗最高贵的心
    他不但是个大演奏家,同时是个诗人
    弹奏钢琴时的萧邦
    既不是波兰人,也不是法国人或德国人
    他的出身比这一切高贵的多
    他真正的国度是诗的梦幻国度
    …德国诗人海涅对萧邦的注解

钢琴诗人---萧邦
目 录

一,萧邦的家庭背景
二,萧邦的生平

※萧邦的儿童时代 (出生~12岁)
※萧邦的少年时代 (13~25岁)
※萧邦的壮年时代 (25岁~逝世)
※萧邦大事年表

三,萧邦的爱情

※初恋情人:康丝坦琪亚 格拉德芙丝卡
※玛丽亚 渥金斯卡
※乔治 桑

四,萧邦的作品

五,萧邦的乐曲风格

六,乐曲欣赏

七,萧邦的轶事二则

八,傅聪,诗情萧邦

九,参考资料

一,萧邦的家庭背景

Frederic Francois Chopin
出生:波兰小镇泽拉左瓦 沃拉村
年代: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 17日
萧邦的父亲(职业∶法语教师)
萧邦的母亲(名字∶幽丝蒂娜)
萧邦有一姊姊
萧邦是家中幼子

二,萧邦的生平

※萧邦的儿童时代 (出生~12岁)
    费德利克 弗朗梭 萧邦(Frederic Francois Chopin),一八一零年三月一日出生於波兰首都华沙郊外的杰拉左 瓦佛拉.
    萧邦自幼就酷爱钢琴稍微懂事后,时常三更半夜独自爬起来弹钢琴.在四岁时,父就教他弹琴,六岁正式随季夫尼老师学习.
    萧邦年幼时,使双亲无比担忧,原因是这个小男孩一听钢琴声就会哇哇大哭,原来,萧邦是因为很喜欢而    泪动地哭起来,不久大家就发现这个小男孩居然会自己爬上琴椅,用小手敲打键盘,发觉能弹出声音就手舞足蹈.当姊姊弹琴时,他也吵著妈妈要弹琴.
    於是,母亲就设法让四岁的萧邦和七岁的姊姊一块儿学琴,可是过不了多久,他就越过了姊姊了.六岁时,父母亲终於明白他具有音乐异禀,於让他和宫廷钢琴季夫尼正式学习音乐.
    八岁生日时,萧邦就举行公开演奏了,这是在慈善音乐会上弹奏罗维兹的钢琴协奏曲.八岁在华沙的音乐会上演奏,使听众讶异不已,被誉为「莫扎特第二」.从这时期开始,他时常即席作曲立刻演奏,他非常擅长这种「即兴演奏」.
    萧邦十二岁起,随华沙音乐院院长艾斯纳学习和声与对位法,这位优秀的教授,很快就发现萧邦具有成为作曲家的优异创造能力,於是避免呆板的教学法,尽量让他自由地发展.
※萧邦的少年时代 (13~25岁)

故事一

    一八二八年秋天,有一辆驿马车,从柏林赶往波兰首都华沙,中途跑到一个小镇时,不料马蹄脱落了,马车无法继前进.马车夫只好带客人们走进一家客栈休息.

    这家简陋的旅馆中,有一台相当古旧的钢琴,琴盖上积 一层灰层.突然有一个老人喃喃埋怨说∶「真是糟糕,不知道等多久才能再出发.」说罢,就指著钢琴问∶「有谁会弹钢琴吗?请弹音乐,放松一下大家的心情吧!」

    听到这句话,一位十八岁的青年就走到前.接著,他就不慌不忙地把双手放到键盘上.从古旧的钢琴上居然泻出这麼优美的琴声,大家都讶异不已.

    不一会儿钢琴四周己围满一堆人,这个年轻人,就弹得更起劲,更为精彩,使人们深深著迷.

    最后一曲弹完后,老人就面露笑容对年轻人表示∶「我是退休的老风琴师,在我漫长的生涯中,还不曾听过这样杰出的钢演奏.如因莫扎特还活著而且听到这个演奏,他一定会紧握你的手说∶『你是我的继承者!』 年轻人愉快地以优美,高贵的声音答说∶承蒙您的夸奖,实在不敢当.我叫费德利克 弗朗梭瓦 萧邦.」

    这件轶事,发生在萧邦十八岁时.萧邦十六岁时,进入华沙音乐院就读.

    次年萧邦到奥国首都举行演奏会,此次音乐会相当成功.评论虽然指出萧邦的演奏缺乏充沛的音量,可是对他纤细的触键和灵巧的指法,都相当欣赏.对於他自己谱写的作品,也认为极具才华.
 
    萧邦所写的「芵扎特唐乔望尼主题变奏曲」(Op.2) 立刻引起浪漫运动骁将舒曼的注意,他在此曲的乐谱写下这样的名句∶

    「诸位请脱帽,天才已出现!」
    萧邦就在这一年的九月十二日,载誉荣归.就在这个时候,萧邦开始为初恋而烦恼.
    他所爱慕的姑娘,就是华沙音乐院声乐系的女生 康丝丹奇亚 葛拉德柯芙丝卡.一八三零年三月裏,在寄给好友狄都斯的信中他说∶
    「我很感伤,因为我已坠入情网.我每夜都梦见她的倩影,但还不曾和她交谈过一言半语.当我思念她,辗转难眠的夜冕,写下协奏曲中的慢板乐章.」这就是F小调第二钢协协奏曲的甚缓板第二乐章,有人把这个无比绮丽的乐章叫做「爱人的画像」.
    萧邦离开祖国后,这桩爱情就中断了.一年后,康丝丹奇亚更嫁给一个商人,不久却双目失明.
 
一杯祖国的泥土

    萧邦要出发前往维也纳的前夜,朋友们和老师,为他举行一次热闹的惜别晚会.在这聚会中,大家举杯祝福,为萧邦打气.唱过几首歌曲后,有一个朋友拿出一个装满黑色波兰泥土银杯送给萧邦.

    萧邦紧紧抱住这银杯,感动得热泪盈眶.自此,这杯祖国的泥土就不曾离开过萧邦的身边.
革命练习曲

    当萧邦和好友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才发现情况完全改变了.非常不幸的是,正好在这时候,华沙发生了暴动.由於波兰对俄国宣战,和俄国国有同盟关系的奥国,也开始敌视波兰人.萧邦不得不离开决定到巴黎或伦敦谋求机会.

    在前往巴黎的中途,九月八日到达德国的斯图加特时,突听到华沙被俄军攻占的消息.这时,萧邦无比悲愤,於是注入他澎湃的爱国情怀,流著热泪,在钢琴上敲打般婵出无比泪昂的音乐,用来抒泄内心的苦闷与愤怒感人肺腑的「革命练习曲」就这样产生了!

钢琴诗人

    一八三二年二月二十六日,萧邦在巴黎举行第一次演奏会.
    这时前来聆听的,只是逃亡到巴黎的穷波兰人,收入很少,可是萧邦需要用钱,流亡到巴黎的穷同胞,帮不上忙.为了生存,萧邦考虑坐船前往美国.
    不过,成名的机会就在这时出现.在拉土维尔伯爵的安排下,萧邦有机会在贵族面前表演,当晚所有的贵族,都被萧邦的即兴演奏深深著迷,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演奏终於告一段落后,大家都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不断称赞他.
    一夜之间,萧邦就变成巴黎的宠儿.不仅不再闹穷,大量的金钱还滚滚而来.这时候,萧邦已经和舒曼成为两大浪漫主义音乐的作曲家,此事要归功於拉吉维尔伯爵的友情.如萧邦去了美国,或许不会有这样的成就.

※萧邦的壮年时代 (25岁~逝世)

    由於李斯特的介绍,萧邦和乔治桑认识了.起初对於这位过分豪放的女人,萧邦并无好感.可是相处一久,在这两位个性回异的男女之间,居然产生了热烈的爱情.同时,乔治桑的小说以及其坚强的求生意志,也使萧邦为之神迷.就这样,二十八岁的萧邦和三十四岁的乔治桑终於相爱,双双离开巴黎,住到有「热情之岛」之名的马约卡岛.
    九年后,萧邦终於和乔治桑吵翻,两人就此分手.此后,萧邦的健康急速恶化,一八四九年十月十七日凌晨两点,钢琴诗人萧邦因肺病去世,举世哀悼.

萧邦大事年表

公元
年龄
大事
1810 0
二月二十二日生於波兰华沙附近捷拉左瓦的渥拉地方 ( Zelagowanolq ) 幼从艾得特 最尼( Adalbert Zwyny ) 习钢琴.
1816 6
跟季夫尼学习钢琴,季夫尼发现他的作曲天才
1817 7
发表了他的第一首作品--波兰舞曲∶并开始在私人音乐会演奏钢琴
1818 8
在慈善音乐会公开演奏,受到好评
1824 14
入华沙高等学校. 同时从依斯纳( Elsner )习作曲到沙时尔尼亚一位同学的家乡渡假,接触到农民的生活,收集到不少波兰民歌资料.
1825 15
圆舞曲作品第一号发表在沙皇面前演奏,沙皇送他一枚钻石指环.
1826 16
用功过度,损及健康.母去世
1827-1828 17-18
离开高等学校,曾一度投效华沙音乐院,成绩不太好,乃终日写曲弹琴,许多练习曲,短曲,以及-- 两首钢琴竞奏曲,大部成於此时.
1829 19
胡迈 (Hummcl) 在华沙表演钢琴,萧邦颇受影响.去维也纳,举行两次音乐会,成名为钢琴家及作曲家,返华沙继续创作.
1830 20
三月,在华沙举行音乐会演奏钢琴协奏曲.十一月,他带著一小杯波兰泥土到外国发展.首先来到奥国的维也纳.再度访维也纳,举行音乐会,并与各大音乐家接触,又因不满於维也纳生活,乃决心去巴黎.
1831 21
抵巴黎,列身於音乐领袖之林,开始接近黛芙尼,波泰卡,九月八日华沙沦陷,悲愤而作革命练习曲(作品第十号).在维也纳开音乐会,但失败了.七月,转到德国.九月,在斯图加特得知俄军攻陷华沙的消息,十月,来到巴黎.
1832 22
E小调钢琴竞奏曲,在巴黎亲自弹奏演出,成名为钢琴教师,常与李斯特,查勒堡等过从在巴黎举行演奏会,大受好评.
1835 25
到波希米亚探望渡假的父母,又到德累斯顿探望朋友,和以前的钢琴学生玛利亚重逢,两人热恋起来.经德雷斯顿去莱比锡,晤舒曼及孟德尔颂.
1836 26
和玛利亚分手,和里平斯基绝交.
1837 27
拒绝授受沙皇颁赠「沙皇陛下首席钢琴家」名衔.十二月,初次和女文学家乔治桑夫人会面,并同居后,颇受影响,同年左肺初期病象显露.
1838 28
因病与乔治桑去马约卡岛( Maiorca )嗣因气候不适,肺病加剧,不得已又回法 国.在马赛养病数月.
1839 29
二月,和乔治桑回法国,到诺昂住下来.返巴黎,病中作品颇多
1840 30
居巴黎,尽健康的可能,教授钢琴,在贵族圈里消磨岁月.绝少公开演奏,病况日下.已出版至作品二十四号.
1844 34
父亲去世.
1847 37
与乔治桑关系告终,萧邦以D大调前奏曲( PREI-UAEIND )为纪念.
1848 38
春天,二月十六日在巴黎举行离别演奏会后,带病赴英,在伦敦举行音乐会两次,相当成功.又应弟子斯太玲( Stir Ling )小姐之请去苏格兰,九月十六日,在伦敦基尔德堂为波兰人筹款开演奏会--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的演奏会.在爱登堡和格斯拉哥表演,健康益损失.
1849 39
一月再赴伦敦之后,返巴黎.回到巴黎,一直生病,病渐不支,不能教学,靠朋友帮助度日,与病魔相斗争,无效,於十月十七日病逝.他的心脏给摘下来运回华沙安葬.

三,萧邦的爱情故事

    我曾经问我的老师,为什麼萧邦的曲子大都是小调,很忧郁似的.老师说萧邦样子生得俊俏,很有「女人缘」.生活困难时曾经被一个有钱女人困住,故他生活得不快乐.....我发觉萧邦生平也有很多女朋友,有句话道:「爱的力量真伟大」,萧邦之所以能谱出那麼多优美如诗的钢琴曲,也是因为爱情的魔力,将他的生命渲染得多采多姿之故.萧邦一生当中,也曾经爱过三个女人——格拉德芙丝卡(Konstancja Gladkowaska),玛丽亚.渥金斯卡( Maria Wodzinska)与乔治 桑(George Sand).当然,曾和他谈过恋爱的更多更多,例如Delfina
Potocka,晚年的女友Jane Stirling等,在此介绍的乃是对他影响至深的三位.

初恋情人:康丝坦琪亚 格拉德芙丝卡 Konstancja Gladkowaska (1810-1889)

    萧邦曾在写给密友狄都斯的一封信上,道出如此的文字,透露出他正沉浸於恋爱中: ——噢,也许是非常不幸地,我已经拥有了我的理想.对於她,我忠实地奉献,而且默默地经过了半年,她是我的梦,我的「慢板曲调协奏曲」[第二号]的灵感得自於她;并且,在今天早上,促使我做「小华尔滋曲」的,也是她,..你不会相信,现在我发现华沙竟是如此地阴沉而寡欢. 他著名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被人称做是「爱人的画像」,那具有夜曲风甜蜜的主题,是由萧邦对康丝坦琪亚缱绻的深情编织而成,充满了爱的憧憬与温婉的感情.这乐章的优美纤弱,便彷佛是幅绮丽的画像,从音符间隐隐可见康丝坦琪亚的神韵与风姿.

    萧邦在给狄都斯的信上又写道:「我很感伤,因为我发现已坠入情网中.在这半年里,每夜都梦见她的倩影,但我还不曾与她交谈过一言半语.在思念她的时候,我写成了协奏曲中的慢板.」 康丝坦琪亚 格拉德芙丝卡 ( Konstancja Gladkowska ) 是位漂亮的波兰女高音,生於一八一○年元月十日,是当时一位社会名流的女儿,也是华沙音乐院的学生.萧邦第一次看见她,是在一场音乐会上,便情不自禁为她秀丽的姿容与优美的歌声所吸引,而悄悄爱上了她.萧邦本身是位内向羞怯的人,见康丝坦琪亚有许多的崇拜者,也就觉得这分爱慕没什麼希望,於是只敢将对她的爱加些理想化的色彩,收藏在内心深处. 在经过漫长的单相思岁月,约一两年后,在名声乐家宋达格家中,萧邦很偶然地又遇到康丝坦琪亚,也许是在这时,两人才经正式介绍而认识.后来康丝坦琪亚亦发觉萧邦对她的情意,於是两人便进而相爱,并且交换了戒指.在萧邦的纪念册上,康丝坦琪亚曾如此地写道:「记住,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波兰人是在全心全意地爱著你..,在国外,也许人们会赞美你,褒扬你,但他们绝不会比我们更爱你..」多麼圣洁而真情流露的词句啊!她曾为他参加过许多场音乐会,也唱过不少激起大众喝采的Mazurka曲. 但,后来萧邦必须前往维也纳发展,离开波兰了.在一八三○年的十月十一日,一个深秋的日子中,举行了一场「告别演奏会」,这是他在华沙的最后一场音乐会.当然,这次也了却了萧邦的一桩私人心愿,因为康丝坦琪亚也出席参加了这场音乐会.

    据萧邦自己说法有这样的叙述:「她穿著漂亮的白色长衫,头发上插著玫瑰花.」当萧邦发现她在合唱团的一角时,忍不住热泪盈眶地紧紧握住她的双手.. 这时两人都已认识对方,萧邦也有对她表示好感,但她所表现的态度,却远不如萧邦的深情款款.在萧邦死后,人家告诉她萧邦曾是多麼爱慕她时,她却说道「他很容易发脾气,充满了幻想,并且不值得信赖」这样一句话.据说当时萧邦离开祖国一年后,康丝坦琪亚便嫁给了一个商人,后来却双目失明..也许,萧邦的离去对她而言,也算是个难以割舍的痛吧! 萧邦难忘的一段初恋,也就此随著他离乡背井的脚步,逐渐远去,画下了一个深沉的句点..
Konstancja Gladkowaska

玛丽亚 渥金斯卡 (Maria Wodzinsk( 1819~1896 )
    玛丽亚 渥金斯卡是萧邦友人的妹妹,当萧邦童年时,曾和这一家族的男孩们,一起渡过欢乐的童年生活.后来渥金斯卡家族在一八三一年的暴乱中离开了波兰,定居日内瓦,到一八三五年的夏天,又来到德勒斯登访问.
    当萧邦再次访问渥金斯卡一家人时,意外发现当年未脱稚气的玛丽亚,已经长得亭亭玉立了.由於有过康丝坦琪亚的那段经验,萧邦在感情方面,显得格外地谨慎,但他仍在玛丽亚身上寻得了一股温情,使他不禁陷入了她的魅力之中.她是位很好的钢琴家,后来她在华沙的音乐会中,演奏了萧邦的一首叙事曲,以及萧邦为她而作的「降半音的华尔滋」[作品69第一乐章].

    玛丽亚的母亲也查觉到萧邦对她女儿动了感情,但是并没有劝阻他们,其他人也注意到了这件事.而在冬天时,萧邦不幸地得了非常严重的流行性感冒,而且他一直隐瞒著病情,因此很多人都得不到他的消息,甚至有传言说他已经死掉了.萧邦并不希望让渥金斯卡家的人知道他生病的事,因为,他们不会让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身体羸弱,几乎濒临死亡的一个人.玛丽亚并不在乎这件事,但她的母亲却很在意.
    一八三六年七月,渥金斯卡家邀萧邦一起到马林巴渡假,那是个靠近卡斯巴的波西米亚温泉胜地.萧邦应邀前往,好不容易到了八月时,他终於有机会和玛丽亚单独在乡间的小路散步;对萧邦而言,这是比较幸福的一段时光. 九月初,渥金斯卡家前往德勒斯登,萧邦也随行.在这里,他作了纤美流畅的「降A大调练习曲」,也就是作品25的第一首,并且也谱了另一首歌曲「戒指」,这是取材於威特斯基的一首诗,很能反应出萧邦的感情.也许,这是他想起康丝坦琪亚所带给他的痛苦,而下的决心:
    『我已经爱上了你 你的小指戴著 我给你的银戒指 别人娶了我钟爱的女孩 那女孩年轻貌美 我给了她戒指 终究还是个陌生人 音乐家应邀参加婚宴 我亦在婚礼中歌唱 你嫁为他人的妻子 我仍然深爱著你 别人嘲笑我 我是多麼伤感 此情不渝 竟是往然 赠与戒指 亦属枉然』

    这首歌曲是八日写的.第二天黄昏时,萧邦便向玛丽亚求婚,她接受了.但她的家人并没立刻同意,说要看萧邦日后的表现再作决定,他们特别规定他晚上不得在巴黎贵族的沙龙中厮混.
    萧邦在回巴黎前,玛丽亚送了他一朵玫瑰花,并且告诉他,他们一定还可以再相见的.回到巴黎之后,萧邦立刻忘掉了渥金斯卡夫人的劝告,开始过著自由自在的社交生活.但正如严冬肆虐巴黎一样,他的健康情形急速恶化,终於再度病倒了.这段期间,他和玛丽亚仍有书信的往来,然而根据流传下来的这些书信记载,内容并不像是爱人间的情书,而且写信的通常是她的母亲伯爵夫人,而玛丽亚只是在信后,草草附加两三行而已.渥金斯卡家人终於决定,不让玛丽亚嫁给萧邦,并且取消了他俩的婚约.玛丽亚无法表示意见,因为当时风俗,她不能对父母的决定提出疑问或加以反抗.
    在萧邦去世之后,被发现他将玛丽亚一家人写给他的信,以及那朵玫瑰花,全都用信封装起来,绑上丝带,用波兰文在上面写道:「Moja bieda」,也就是中文「我的悲痛」.他将这段短暂的回忆,永恒地尘封起来,让时间去冲淡它.. 到一八四一年,萧邦从姐姐露德贝卡那儿,得到玛丽亚与史卡贝克伯爵结婚的消息,他衷心祈祷著她能幸福.然而几年后,玛丽亚就跟史卡贝克离婚,又嫁给别人.玛丽亚后来每次在音乐会上独奏时,总是弹奏萧邦的钢琴曲,虽然他们未能一起生活,可是在玛丽亚的内心深处,始终烙印著萧邦的影子.

Maria的自画像 Chopin painted by Maria
乔治 桑George Sand(1804-1876)原名奥罗 杜邦 ( Aurore Dupin )
    生於一八○四年.比萧邦年长.她十八岁便结婚了,丈夫加西米尔 杜凡特是个沉闷,没有创意的男人,很少关心他的妻子.后来她离开家庭,前往巴黎,她发现在这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和音乐家,作家,以及画家们在一起. 这一切,正符合她那独立,坦率,自由,浪漫的个性.随著岁月的飞逝,她的个性愈来愈潇洒,特质是愈来愈明朗化.
    乔治 桑是李斯特的情妇玛丽女伯爵的亲戚朋友.一八三六年的秋天,乔治 桑去参加女伯爵在法兰西旅馆所举办的晚会,晚会中邀请了很多音乐界和文学界的知名人士.萧邦也在邀请之列,这是他和乔治 桑的初次会面. 十二月时,乔治 桑要求想认识萧邦,遂在李斯特带领下,参加他所主办的晚会.其中的一位宾客,描述当晚的情形—— 「乔治 桑女士,庄严,冷漠..她的衣著华丽,她穿了一件白色的长袍,系了一条深红色的腰带,里面穿著一种类似牧羊女式的紧身上衣,上面有一排深红色的衣钮.她的黑色头发中分,卷成小圈圈,垂到面颊的两旁,她的头上扎了一条丝带.她满不在乎地选了一张靠近壁炉的沙发坐下来,点燃了她的雪茄,简短而严肃地回答坐在她身旁的男孩所提出的问题..当李斯特演奏完一首奏鸣曲后,萧邦拿出冰块给宾客们.乔治 桑牢牢地坐在沙发上,一刻也不停地抽著雪茄.」
    尽管乔治 桑与萧邦见面时,彼此握过手,可是萧邦对她并没什麼好感.喜欢穿著贵族服装,经常居住在飘散花香的房间中的萧邦,看到这个喜欢穿著长上衣,长裤,还结领带的乔治 桑,就觉得她是一个很奇怪的女人,甚至怀疑,她是不是真的女人.同时,当萧邦陆续知道乔治 桑的生活史以后,他可能吓了一跳.乔治 桑跟「卡门」的作者梅里美,有过七日的恋爱,跟比她小七岁的诗人缪赛,从一八三三年起,也狂恋了两年多... 萧邦认识乔治 桑,是在一八三六年十二月;得到流行性感冒,是一八三七年二月;他收到玛丽亚最后一封信,是一八三八年四月;而萧邦跟玛丽亚在德勒斯登共度快乐的时光,是一八三六年八月,因此是在认识乔治 桑的几个月之前. 也许是由於萧邦依然忘不了玛丽亚,所以起初对男装的乔治 桑并没啥好印象.但,乔治 桑却深深背萧邦迷住,因为他跟她以前所认识的任何男人,都不一样,於是虽然她继续和一些不重要的小艺术家们,断断续续地有著暧昧的关系,甚至和李斯特都可能有过一些纠缠不清的韵事,但萧邦是她热切要去征服的.
    一八三八年的夏天,萧邦开始跟乔治 桑保持密切的接触,此时他和玛丽亚之间的婚约早已破裂.他开始发现乔治 桑是个很好的交谈对象,他可以把那些长久以来对玛丽亚,以及更早一次对康丝坦琪亚的那种郁积内心深处的情感表露无遗,而且可以从乔治 桑身上找到一分安全感. 然而不久之后,人们的闲言闲语,使得巴黎不再是令萧邦和乔治 桑感到愉悦的庇护场所,他们急於获得自由,他们希望逃避窥探的眼睛,以及深怀恶意的风风雨雨.
    有一天,乔治 桑正离开萧邦的住所,她那怒火中烧的情夫,就在街上追逐著她.萧邦觉得这种情形,令人感到很不愉快,很明显地,他与乔治 桑两人必须离开巴黎.她表示同意,因为她的十五岁儿子得了风湿症,於是她俩便前往马约卡岛去度假. 他们两人同居的生活,虽然环境恶劣,但相当地自由,平静.萧邦以及乔治 桑热切地想保持一种在艺术上的同好关系,而非一对热恋的情侣,他们很成功地瞒过了很多人,包括萧邦的父母也蒙在鼓里. 
    萧邦的健康状况一直很不好,尤其是当气候不佳时,他的肺病屡屡发作,全赖乔治 桑细心照顾.他们住的地方经常变迁,因为附近的居民都不愿意,这样一个会传染的肺病病人,居住在他们的地方,抑是租他们的房子来住.萧邦的病情也因无法得到很好的疗养,而逐渐走下坡. 对萧邦而言,一八四四年是相当重要的年分,这年是他生命和艺术上的高潮,也是关键性的一年.由於与乔治 桑的相恋,使他的创作到达巅峰,谱下不少动人的美妙作品.虽然萧邦在音乐上有很伟大的成就,然而他是一个缺点不少的人.乔治 桑对於他的哲学态度,以及喜怒无常的坏脾气,因此她写了一封信给他的姐姐露意丝,邀请她以及她的先生[露意丝的先生对於萧邦的成就与名望,非常地嫉妒],到巴黎来探望萧邦,并在夏天时一起到诺汗. 萧邦对於能够暂时地与姐姐重聚,感到十分欢欣.九月,当她离开诺汗之后,曾经写信给她,吐露出许多回忆.稍后,十月的最后一天,萧邦又写了一封信给露意丝,说明了他在诺汗的生活情形.从信中可以看到他不满的暗示,不满的对象是乔治 桑的儿子莫瑞斯.此时的莫瑞斯已经长大,成为一个对於生活环境有自己的见解和批评,并且意志很坚定的男人. 虽然萧邦和莫瑞斯之间的关系不太融洽,但他仍然相信能获得乔治 桑的支持;并且纵使有许多人认为乔治 桑在这一时期所写的小说「路克利芝亚 佛罗里安尼」,是以自己和萧邦为主角,对她在诺汗日益不协调的生活作一种寓言式的描写,但在他们的信件之中,找不到任何感情逐渐淡薄的迹象.
一八四五年,虽然萧邦的健康情形继续恶化,和莫瑞斯的紧张关系也显著地升高,但大体上说来,日子仍然在和往常一样的步调下继续过著.只是乔治 桑和索兰姬开始在这场冲突中,扮演著主动的角色.第二年的春天,他们家的成员中,新增加了奥古斯丁 布劳特,她是乔治 桑的一个远亲,支持莫瑞斯打击萧邦.后来乔治 桑正式收她为养女,但并不能缓和紧张关系.
    莫瑞斯并不愿意接受萧邦友谊性的馈赠,并且对於萧邦控制及左右乔治 桑的行为,感到愤怒.在后来几年当中,他甚至发表一些关於萧邦及乔治 桑之间关系的匿名信,故意歪曲他们真挚友谊的本质,但效果并不显著. 索兰姬比较同情萧邦,并且不喜欢奥古斯丁,她经常数落奥古斯丁的卑微出身.因此在这场家停冲突中,莫瑞斯和奥古斯丁联合起来,萧邦和索兰姬.乔治 桑左右为难,很不自在底处於冲突之中,最初,她保持中立,但在莫瑞斯的煽动及圈套设计之下,乔治 桑终於逐渐偏向莫瑞斯那一方. 最早的一场冲突,在一八四五年的夏天发生.莫瑞斯和奥古斯丁,鼓励家里的其他仆人,起来反对萧邦的波兰籍仆人——这个人是他唯一能够用本国语言交谈的人.在一场喧嚣骚动之后,痛苦的萧邦,只好辞退了他的波兰籍仆人.
    萧邦和乔治 桑的哲学观原本不一致,如今歧异日渐加深,已渐渐不能容纳对方了.乔治 桑是一位热切关心社会问题的时代女性,而萧邦则仍生活在传统思想中,传统的社会架构在两个不可移动的水平——统治阶级和仆人之上.这种分歧的态度,破坏了萧邦和乔治 桑之间原本牢不可分的关系,并使在诺汗的冲突气氛越来越不可平息.千真万确的一个事实是,一八四五年的整个夏天,萧邦谱不出一个音符. 一八四六年三月,到一八四七年的夏末之间,发生了几件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导致萧邦与乔治 桑的决裂.在一八四六年六月底,萧邦和莫瑞斯之间发生争执,而这一次,乔治 桑竟然站在她儿子那方.乔治 桑的背叛使萧邦震惊,他无法接受这项事实. 乔治 桑却误解了萧邦的心情,她以为他心情变稳定了,实际上,萧邦却是很勉强地使自己接受乔治 桑支持她儿子莫瑞斯的者项事实.早些年,他们之间共处的那段如梦般的日子,已经无可挽回地失去了.. 这时索兰姬和费兰德 皮劳斯订婚,他是一个出身良好,品行绝佳的年轻人.然而,第二年的二月,一个新的追求者奥古斯特 金出现,他曾是个军人
,后来成了个刻苦成功的雕塑家,他为索兰姬塑了一个美丽的雕像,并且热烈地追求她,鼓励她私奔.索兰姬终於在婚礼的最后一刻,拒绝嫁给皮劳斯,后来与奥古斯特闪电结婚了.
    萧邦一直在他们结婚后,才知道这件事,但纵然他对於索兰姬嫁给这无赖的事感到恼怒,却也因病得太厉害,无法介入这种事情.索兰姬是个自私的人,当奥古斯丁和莫瑞斯的一个朋友狄奥多尔订婚时,她却又发现自己的丈夫并非理想中的人选,於是非常不能忍受奥古斯丁的幸福.索兰姬於是捏造了一连串的谎言,告诉狄奥多尔说,奥古斯丁曾是莫瑞斯的情妇,乔治 桑训诫了她一番,未料她又指控她的母亲和莫瑞斯的一些朋友有染..索兰姬并且写信给萧邦,歪曲一切事实,天真的萧邦深信不疑——乔治 桑十分愤怒,遂写了封措词严厉的信给萧邦.. 对萧邦和乔治 桑而言,这件事所造成的伤害和侮辱,都是不可挽回的.后来虽然乔治 桑曾努力地澄清事实,但萧邦依然宁愿相信索兰姬的话,而不愿相信乔治 桑.
    萧邦和乔治 桑最后一次见面,是一八四八年的三月,但这次见面,只限於礼貌性地交谈,并未尝试将过去两人所遭受的伤害忘怀或医治. 但,纵然两人曾经发生过多少不愉快的事,终至不欢而散,萧邦却永远无法忘记乔治 桑.他在他的日记本里,小心地保留了一束她的头发,一直到他去世为止..

四,萧邦的作品
作 品
介 绍
夜曲
Nocturn
二十一首
「夜曲」英语为Nocturn,法语为Nocturne,义大利语为Nocturno,其语源是从拉丁语的Nox所演变的,使用於罗马时代的「夜神」之意.
    夜曲的音乐形式,其创始人一般被认为是英国的约翰 费尔德 ( John Field, 1782~1837) 他是出生於爱尔兰的钢琴家兼作曲家,在俄国度过他的后半生.他之为这形式的音乐命名,可能是取自天主教会的祈祷「夜祷」,英语为Nocturn,法语为Nocyurne.不过在他心里,这曲式是他自己的创意:在低音部的和弦伴奏形上,高音部响出夜的寂静,以及梦般优雅的旋律.
    萧邦一生写下了二十一首夜曲,其中的十八首是在他的生前分别以两首或三首成集而刊行的.很明显地,萧邦是承袭了费尔德的「夜曲」形式而作的曲.在他的初期夜曲作品中[作品9之2,第一号及第二号]都有著费尔德的痕迹,不过其外型与内容方面都超越了费尔德.萧邦并不止是单纯地承袭了费尔德,而是使内容多样性地,更加热情.换句话说,他是把费尔德的表现法发扬光大,使之走上完璧的领域之功臣.
    哈聂卡说:「萧邦是把费尔德创造的形式筑高,吹进戏剧性的气息,热情,使其更加壮大.费尔德的夜曲是朴素的牧歌型.相反地,萧邦所努力的不是单纯的,而是经过装饰的,太过於阴郁,热带性的——或许说是东方最为妥当——.这不是经由暖房,飘溢出音乐学校的异国情调,也没有非诗性的爱尔兰人所栽培的野生花之新鲜气味.」

波兰舞曲
Polonaise
十一首
萧邦生前一共出版了八首波兰舞曲,包括「幻想波兰舞曲」,此外,他在一八二五年及一八二八年,都有波兰舞曲的创作,死后又以作品71出版了三首.
   萧邦幼年时代及一八二六年的少年期作品,都雀跃著活泼的童心,到了一八二七年的作品71的三首,已经有了深深的诗情,而作品26的两首波兰舞曲,则更加显著.其中作品22为萧邦赴巴黎之前,在维也纳作的,内容方面有意表示出钢琴高手的风格倾向.作品40的两首是很优秀的作品,作品44及53为真正的杰作.「幻想波兰舞曲」为一八四六年的作品,在这里萧邦的创作达到了一生最后成熟的境界.从这时代起,他的健康与精神已直接面对破局,次年他与乔治 桑离别,因此也放下了创作的笔.虽然如此,这首曲子并不欠缺灵感,萧邦的创作力却更加深刻,把心中的痛苦牵直地化作最优美的音乐.
    波兰舞曲的起源於何时已不可考.不过,这是法国的亨利三世登基为波兰王后,贵族们在他们的新王御前配合著有节拍了音乐,列队行进之际,才确定的形态.
    波兰舞曲便这样地先是做为仪式用,后来成了政治性的舞会之用.最初的波兰舞曲是依歌词而作曲,然后逐渐地成为民俗风格的表现.不但是表现国民的政治感情与关心,更表示出国民的气质与爱国心,任侠的精神.不过,舞会用的波兰舞曲隆盛时代,早在萧邦以前已经终了.音乐方面,则化为更繁荣的类型.
    使波兰舞曲赋予新的感觉与感情的,让它突然光辉起来的是韦伯 ( Carl Maria von Weber, 1786~1826 ),后来由萧邦追从继承.但是,当韦伯忘却了波兰舞曲勇壮爱国心之际,萧邦把波兰舞曲过去的光荣及目前的悲哀与愤怒,以及对未来的忧郁预感,成功地表现了出来.
    波兰舞曲独特的节奏,夸示著那壮大的三拍子节奏,其特徵为:特别强调一小节中的第二拍,经常把他弹成切分音,再第一拍的后半加上重音.

马厝卡舞曲
Mazurka
五十一首
    马厝卡原文Mazurka又称为Mazurek,与波兰舞曲 ( Polonaise ) 同是波兰最具乡土色彩的舞曲之一,发源於波兰风光明媚的马厝维亚 ( Mazovta ) 地方.马厝卡舞曲自勃兴以来到今天经过多次的变迁,往时的原始样式与今天的形态,内容上都有明显的不同.
    马厝卡舞曲为波兰乡土舞曲之一,也是克拉科维克舞 ( Krakoviak ) 的一种,相传是由此衍生出来的.但是马厝卡舞曲没有克拉科维克舞那麼粗笨,住在山区的克拉科维克人,在马厝维亚平原跳著的这些舞曲,被叫做「乖僻的克拉科维克」.
    马厝卡舞曲有两种形态,一种为声乐用,一种维舞蹈伴奏用.声乐用曲由两个部分组成,大体上前半部为小调,后半部为大调,有浪漫曲 ( Romance )风格的装饰.这种在波兰就被称为「为了歌唱」( do Stuchavia ),原为3/8拍,速度比圆舞曲慢.节奏方面,以附点音符为其特徵,而且是强有力地,温暖地,多少带点威严.不过,现在的马厝卡舞曲一般都以3/4拍来写.萧邦的马厝卡舞曲便是清一色全用3/4拍子写成.
    就如同波兰舞曲一样,萧邦借用了波兰固有的乡土舞蹈曲的形式,依他独特的创意发展成新鲜的形态及内容,使马厝卡舞曲成为有史以来不曾有过的伟大艺术.从形态上来说,萧邦赋予它更为精练的旋律,尤其是经常被构筑在大调与小调的混合音阶上,予人调性明显的不可思议现象.在和声上,萧邦也打出了新机轴,马厝卡舞曲本来地使用匈牙利风格之增二度及三度之跳跃,萧邦却增用了增四度和大七度,使马厝卡舞曲保持本身原有的珍奇之外,又加入了独创的内容,异国的情调.在节奏方面,萧邦打破了从来的常套,使之有无数的变化.萧邦的马厝可舞曲是照自己自由奔放的意向而作,对於当年不合时宜的保守作曲家们,这些作品被讥为:「生硬,非艺术的转调,唐突的进行,情绪的突然变化,令人难以忍受」( 莫雪勒斯I.Moscheles ),他那到处都有的弹性速度 ( Tempo Rubato ),也给当时的人有难於容忍的感觉,整个地可以说是充满了颦蹙感.即连白辽士 ( Louis Hector Berlioz, 1803~1869 ) 这麼有地位的音乐家,也误会地说:「萧邦无法照速度来演奏」,这是因为当时的一般音乐家,对萧邦主张自己的钢琴曲之演奏应采Tempo Rubato的新观念,不能理解的缘故.

练习曲
Etude
二十七首
    萧邦共有二十七首练习曲,包括作品10的十二首,作品25的十二首,及没有作品编号的三首新练习曲.据说那三首没有编号的,是萧邦的所有练习曲中,最不好的作品——话虽如此,但也非完全没有趣味的作品,它们都具有自己的特徵.
    练习曲一般指为了磨鍊演奏技巧而作的乐曲.而萧邦的这些作品,除了具有演奏技巧上的练习困难之外,也是为旋律,和声,节奏,以及情绪表现的练习曲.这便是他的练习曲之特异性了.这些乐曲不只是指法的练习,同时也是优异的音乐艺术作品.
    对於萧邦练习曲的内容及价值,尼克斯曾说了如下中肯的话:「不论是从审美的观点,或是技巧观点来看,萧邦的练习曲比起任何作曲家的同类作品,绝无逊色.如果不认为断定它是好作品是坏事的话,那麼这些作品的优异性,对我们来说实在可以用『无比』两个字来形容.若与萧邦的其他作品比较的话,这些作品最显著的特色是,健康新鲜而又强壮.即是像浸浴在梦中所见的哀调之中,萧邦相当多的作品,特别是夜曲,也很难看到软弱无力,疾病呻吟的情绪.在练习曲中出现的特徵是多样性的,有的有显著的美的要素,有的有技巧上的目的,更有少部分是平衡了这两要素.这些乐曲中绝不欠缺什麼,这是萧邦的方法与手段,他的钢琴语汇的结晶.亦即,被拓广的和弦,拉长的琶音,半音阶的进行,对立节奏之同时结合等——实在是不欠缺任何要素.」

圆舞曲
Waltz
十四首
圆舞曲
Waltz
十四首
    萧邦的一生写了二十一首圆舞曲,其中生前出版的有八首[作品18,34之三首,42,64之三首].还有在他死后,以遗作问世的:一部分没有编号的,但是都与生前发表的一般,可以称得上是杰作.这些过半数的圆舞曲之未能在生前出版,原因不在於它的艺术价值,而是被与此有关连的各种私事所耽误.
    萧邦的圆舞曲可分为两大类别:其一为把实际的舞蹈理想化的作品,另一类为借用圆舞曲的形式作成的抒情诗.前者有作品18,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及作品34之1,降A大调「华丽圆舞曲」.后者有作品64之2,升c小调及俗称为「离别圆舞曲」[作品69之1],降A大调等.
    以实际舞蹈曲系统的圆舞曲来说,萧邦的作品要比约翰 史特劳斯的音乐更加优美,高雅,可是却不适於实际的舞蹈.
    当年青时代的萧邦访问维也纳时,正在那儿发表新作的约翰 史特劳斯成为音乐界中的锋头,大家都在谈论他的新作品.但是对萧邦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因此他在致双亲的信上说:「我实在看不到真正称得上维也纳风格的东西,所以我到现在还不会弹奏圆舞曲.」由此推测,在萧邦的性格中还没有当时维也纳风格的圆舞曲要素,因此一直没有创作约翰 史特劳斯那种实际跳舞用的舞会作品.
    属於第二大类的抒情诗,幻想式的圆舞曲中,可以发现到非纯粹的圆舞曲节奏,而且还是近於马厝卡舞曲的节奏.这是由於受到他的国民性影响之故,这里有浓厚的斯拉夫民族特有的忧郁情调.
    圆舞曲,若与萧邦的其他形式作品相比较,演奏上并无多大困难,乐念亦不新奇,所以为一般人所喜爱.克拉克对这些圆舞曲的演奏法提出警告说:「不沉著的演奏家,经常忽视了萧邦的低音.虽然低音对圆舞曲亦具有某种意义,不过也非绝对性的,当然,粗暴的敲打亦无必要.要注意到基础的音,而从属的和声应该弹轻些,圆舞曲的Rubato并不需要像马厝卡舞曲般地强烈.
 
叙事曲[谭诗]
Ballade
四首
    萧邦一共写了四首叙事曲,完成於一八三一年至一八四二年之间,亦及二十一岁至三十二岁那段充满了活力的青年时代.
    这四首叙事曲可以列入萧邦的杰作,与另外四首诙谐曲同样地,创造了新的曲式与内容.但是,犹如诙谐曲一般地,并无模仿传统的古典形式,却也不是吐露了抽象的,主观的感情,更没有波兰舞曲那种乡土的要素所规定的曲式.
    叙事曲的形式非常地自由.这四首曲都同时采用了三拍子系统而成为唯一共通的地方:第一号g小调用6/4拍子,其他三首均为6/8拍子,除此之外,在形式上可以说没有任何束缚.采用三拍子系统的原因是,在於表现这些曲子内容的态度,想叙述某种「故事」,而这种叙述又以这类拍子最为适合.
    萧邦自己表示,这四首叙事曲的故事是,根据同乡诗人密契维兹的诗.而且经由罗伯特 舒曼确认曾亲自从作曲者那儿听到这话.不过,这些曲子的创作,并不太可能照著密契维兹的诗做写实式的描写.因为第一,标题上没有些微的这种痕迹,而且萧邦音乐的本身,根本不具备这种描写的客观素质.若有可能,便是萧邦读了这些诗时,把主观的情绪吐露在抽象的曲子中,在音乐的推移上,采取了三拍子的叙述笔法.这便是「叙事曲」的特质了.

诙谐曲
Scherzo
四首
    萧邦赋予诙谐曲新的曲式与内容后,曾为了这些曲子的名称而困惑.舒曼也为他而称赞:「如果『戏谑』穿著黑衫出门的话,那麼『认真』该穿什麼好呢 」
诙谐一词意味著戏谑.不过萧邦的这些曲子并没有明显的戏谑感觉,也不是奇想曲 ( Capriccio ).因为这些都在轻快中表示著什麼的缘故.
    萧邦当时真是为了这些曲子之包含著某些嘲笑,侮蔑,挖苦之类的意味,而想取个新的名称.这些都是萧邦从心底赤裸裸吐露出来的作品,其中有忧郁,也有波兰舞曲之类个人的反抗.
    李斯特认识萧邦的练习曲与诙谐曲,最能披沥他自己阴郁的一面.他说:「他的多数练习曲及诙谐曲,都在表明激烈的愤怒及绝望的情绪,时而会有辛辣的讥嘲,顽固的自尊.他的音乐所具有的阴郁的侧面,并不像他那优美的诗一般的曲调那样被人理解,也引不起人们的注意.萧邦个人的性格也因此成为被人误解的最大原因.萧邦为人亲切,有礼正直,才貌双全,内向恬静,经常表现出快活的样子来.」
    诙谐曲本来是贝多芬继承自海顿,莫札特的小步舞曲,再经过发展而成的形式.主要的是用在奏鸣曲及交响曲的第三乐章.从普通舞蹈的轻快节奏,到伟大的德国巨匠们的手写下强壮的,有威力的情绪表现,可以说包罗万象.但是,孟德尔颂却把它改变为奇想曲,投入轻快优雅,幻想式的感情.不过,舒曼的有些曲子倒是更接近於萧邦的型态.
    说来,使这种曲子更为积极化,形式化,而大胆地取名为诙谐曲 ( Scherzo ) 的,便是萧邦.就如同他的Ballade一般,他自己也创作了深刻的音乐,使它能更为普遍.

奏鸣曲
Sonata 三首
奏鸣曲
Sonata
三首
    萧邦著有钢琴独奏用奏鸣曲三首,其中一首写於十八岁,属於作曲的练习曲,c小调,作品第四号,曲中并没有显出他的独创性.虽然萧邦死后被视为遗作而出版,不过到现在尚无演奏家发表过它.其他二曲为萧邦最圆熟期的作品,可以说是他的作品中杰作之杰作.这就是著名的降b小调,作品35号,附有送葬进行曲的奏鸣曲,脍炙人口,另一首是b小调,作品第58号.这两首的作曲时间相隔了五年,却是他在马约卡岛旅行疗养后,回到他的情人女作家乔治 桑的住宅,得到她许多安慰的恋爱生活中的作品.
    而降b小调,作品第35号,是一八三九年马约卡岛旅行之后所作.b小调,作品第58为五年后的一八四四年所作.
    学生时代创作的c小调,作品第四号不说,成熟时代的作品降b小调,作品35号,以及b小调,作品58号,两首奏鸣曲,在发表的当时曾有许多类似「萧邦并没有完全修习奏鸣曲形式」的批评.
    其实,像舒曼对他的降b小调奏鸣曲的批评,也是可以接受的.舒曼说:「把这部作品称之为奏鸣曲的想法,除非是开玩笑,不然准是没有脾气的人,因为萧邦只是把四位没有关系的,乱七八糟的儿子,勉强凑合在非如此即不能进去的地方,他只是用这名意把它们挤在一起罢了.」,把这说法改变语气来说的话是:「这奏鸣曲的四个乐章,相互之间全无连系,不过是很勉强地把他们集在一起罢了,根本就没有奏鸣曲所必备的组织,及有机的要求.」这样的责难并非不能接受,不过舒曼的这些话,或许也是对萧邦的抒情及优异灵感的强调吧!

即兴曲
Impromptu
四首
    萧邦一共写了四首即兴曲.在这些小曲中我们将可以看出萧邦所发挥的天才.「即兴曲」一词,一般是指作曲家未经事先预备而临时作成的乐曲,也可能是一时灵感的创作.不过,萧邦的情形却非常地自然,相当自由,但也不是无规则的发展,而是有著明显统一性的作品.因此哈聂卡说:「萧邦的即兴曲,是在自由性之中,有著一贯的形式.看起来像是自由,独特,却可以感觉到构成上的严密.」
    萧邦的四首即兴曲以第一首的降A大调与因「幻想」即兴曲而出名的升c小调作品66遗作最为脍炙人口,这两首作品之演奏能被称为是上乘的还不多.因为内容深奥,真正地富於幻想,彻底地具备了即兴要素的是第二首升F大调,这也是萧邦全作品中最优秀的一首.第三首降G大调作品51虽然很少被演奏,却隐著蛊惑的内在美.

前奏曲Prelude 二十五首
前奏曲
Prelude
二十五首
    萧邦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作品28]全由不同性格,形式和性质的二十四首乐曲组成,从C大调到b小调,以相异的二十四个大小调作曲,其排列为五度循环.[如第一至四曲分别为C→a→G→e等调性]每一曲若从全体的构成看来,都保持了相互间调和的关系,而音乐的乐念却不会有长一行短一行的现象.所以虽然每一曲看来都有片段的姿态,其实乐曲的内容却非片段的,未完成的东西,或许应该说它是完全地是完成了的作品,是经过磨鍊的,选择的小品.
    各曲以一个短小的乐念为中心而构成的比较多.但是乐念并不是只做单纯的反复而已,这是依萧邦的感情做惊人的发展,并不做演奏技巧的展开.
    此外,除了作品28的二十四首,萧邦另外单独发表了一首作品45的升c小调前奏曲.萧邦主要是因为除「前奏曲」别无适当的标题,才以此名来发表.事实上,这首曲子比作品28的任何一首都还要像前奏曲.从内容来说,称它是即兴曲也很适当,这是由於此曲有巧妙的转调之故.

协奏曲
Concerto
二首
    萧邦的作品中,只有仅少数的非钢琴独奏曲.他的第一号e小调协奏曲比第二号f小调晚一年完成,在技巧上亦较之灿丽得多.第二号协奏曲较富浪漫的幻想感觉,尤其是第二乐章被称做「爱人的画像」,便是将他所爱的人——康丝坦琪亚的神韵与风姿,巧妙地描绘出来.第一号协奏曲是1830年十月十一日,萧邦在远离波兰前,在华沙举行的告别演奏会上;而第二号则是在1830年的三月十七日,萧邦自维也纳归国后的第一次演奏会上,皆是他亲自弹奏钢首演.

船歌
Barcarolle
    在萧邦的作品中,就仅有这麼一首作品60船歌,这是他1846年的作品,也就是跟乔治 桑分手的前一年,比作品52的Ballade第四号写作时间 ( 1842 ) 迟了三年.等於说是在他的生命已接近最深曾的尽头时,所写下的作品.萧邦长久因肺病缠身,数度陷於病塌而无法提笔作曲,演奏钢琴.根据记载,这首Barcarolle是他在1846年内,所完成的三首著名作品之一,在此之后,便不复有闻名作品传世.在这时他所作的曲中,已经没有与George Sand热恋时轰轰烈烈而奔放的感觉,取而代之的是种更加沉稳,深邃的境界.萧邦虽采用威尼斯船歌特有的节奏,却不以描写方光明媚的义大利及乡土色彩为目的.这是「坐在船上,只知道自己天地的一对恋人,情意绵绵的戏剧性对话」.
    整首Barcarolle中,速度,音型及强弱起伏并不甚大,和弦的使用及变化上亦相当地单纯,几乎可以说,全曲就在相当平静的状态下自开始迄结束.通常,Barcarolle的曲式都是短短四,五分钟,甚至更短的A→B→A→Coda形式小曲,萧邦的这首曲子亦保持了此种特性.只是,它长达八分多钟的时间及所谓异於「风情万种」之风格,使得在音乐的诠释上,愈增添了几分难度.典型的Barcarolle为6/8拍,其强拍在第一拍,弱拍在第四拍,萧邦则变更为12/8拍,把强拍放在第一拍及第七拍,弱拍在第四拍及第十拍,并且延长其旋律线,使之更为流畅.
本曲的演奏必须具备完璧的演奏技巧.流畅不间断的节奏,第一段与中段不甚明确对立的这首乐曲,虽然每个细节都很优美,或许容易听来冗长单调也说不定.这是萧邦全部作品中最要求表现手法及用头脑,用心来演奏的难曲之一.

幻想曲
Phantasie
    萧邦曾作过一首幻想曲,而且被承认为他的杰作.乐曲於一八四一年在诺安的乔治 桑住宅完成,当时两人正过著幸福的爱情生活.
    尼克斯说:「萧邦的天才正达到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他在情势可能范围内,发挥了一切威力的光辉期.」又说:「这是萧邦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奏鸣曲,协奏曲之类确定的形式构想,并没有妨碍到他自由发展的乐念,这首作品充满了蛊惑,怪异.怪异是热情与势力,加上幻想而作成,没有比幻想曲的名称更恰当的了.那充满爱情与憧憬的音乐,从耳朵直传到我们的心脏,吐露著某种人类激烈的抑制.谁能从曲中窥视到作曲家虚弱的病身呢 这不是暗示著『巨人鞑靼』吗 」
    乐曲的形态类似於他的叙事曲.不过,叙事曲全部采用的是三拍子节奏,这三拍子本有著不可避免的叙述故事的形式,其结果形式也就具有了叙述性.但是萧邦在这里并不叙述古老的传说或爱情故事,他所谈及的是自己的现实生活,颇有戏剧的重大事件,当然也不像诙谐曲之作者的自我表现,而是记述作者也是事件中的一个重要的角色;并且也不是波兰舞曲的波兰乡土感情,而是一般的感情.
    据说这首曲子是在描绘萧邦与乔治 桑之间吵架与和好经过的情形——
话说有个忧闷天气的日暮傍晚,萧邦正坐在钢琴椅上,心情闷闷的.突然有人打开他的房间,萧邦便说道:「进来吧,进来吧!」
    房门开了,出现的是李斯特,乔治 桑与卡缪 普勒夫人,合著进行曲严肃的节拍,他们走了进来,围绕在萧邦身旁.萧邦表示出不满的情绪,与他争论著的乔治 桑便跪在他的跟前恳求允许..
    李斯特对以上经过,表示是萧邦亲口说出来的,也许他真的是根据这段经过而作曲也说不一定呢!

摇篮曲
Berceuse
    虽然萧邦只写作过一首摇篮曲,这首乐曲却是把钢琴建筑成钢琴独特惊人的音的世界,犹如空中楼阁那麼稀有的产物,不论是和声的,旋律的,以及低音部的节奏,贯穿全曲的是全音音阶,旋律只有一简单的乐念及应对的对位旋律而已.这首乐曲所表现的,便如摇篮轻轻地摇著,用单纯的旋律装饰及变奏架构而成.
    摇篮曲中不变的,不止是节奏,和声组织除了一个地方外,也是不变的.各小节最初的三个拍子为主音的三和弦,其次的三个拍子则维持属七和弦.有变更的是最后的渐弱,下属音的三和弦.乐曲之严格采取以四小节的旋律来处理,不断地令人感觉有韵味.这处理是用了装饰音,花音,颤音,滚奏,以及半音阶的上行与下行.共有十六次的变奏,但不是照乐节的变奏,而是不间断的连续运动,有著抒情的本能.尤其最后自然消失般的终了表现,非常完美,附点二分音符的属七和弦之以主三和弦来解决,可以说是非常绝妙的手法.

五,萧邦的乐曲风格

    萧邦的作品,除两首钢琴协奏曲,四首钢琴与管弦乐作品,少数的室内乐和歌曲外,清一色钢琴独奏曲.
    他的两首钢琴协奏曲,都是二十岁时的作品.但第二号F小调(第二乐章就是「爱人的画像」)较早写作,因较慢出版就变成第二号了.
二十四首「前奏曲」,正像巴哈的「平均律钢琴曲集」般,是由二十四种大小调的小曲串连起来的.第十五号「雨滴」是在马约卡岛静养听著淅沥沥的雨滴声,为排除心底的寂莫而谱成的.
    他还还有二十七首「练习」,其中的「别离曲」,右手只弹琴键的「黑键练习曲」等,都是廿人所热爱的作品.
    二十一首的「夜曲」,是最具萧邦韵味的,旋律都很优美,以第二号最为有名.
圆舞曲共有二十首,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小狗圆舞曲」.此曲是看到乔治桑所养的小狗,追咬自己的尾巴团团转时获得灵感而写成的.
    萧邦擅长擅长即兴演奏,也写下四首「即兴曲」,其中最受喜爱的「幻想即兴曲」.
    此名,他还留下包括「送葬进行曲」的三首钢琴奏鸣曲,四首」诙谐曲和四首叙事曲等.
    萧邦二十岁离开波兰后,一直不曾或忘多难的祖国,也写下许多根据波兰民谣或舞曲节奏与风格作成的「马厝卡舞曲」和十五首「波兰舞曲」.

六,乐曲欣赏

一 别离曲练习曲

    在一八三三年出版的第一集「练习曲」中,以这首俗称「别离曲」的E大调第三号最为著名.此曲是一八三零年在华沙时的作品,技巧虽然艰深,但曲调优美非凡.萧邦在十九岁时,爱上一位华沙音乐院的女同学康丝丹奇亚葛拉德柯芙柯丝卡.她是一位亭亭玉立,有声乐天才的姑娘∶萧邦因为生性羞怯,始终不敢向她倾吐爱意.当他决定远离祖国,前往巴黎时,在康丝丹奇亚的面前,弹奏了这首缠绵幽怨的钢琴曲,向这位日夜思慕的美丽少女告别了.曲中那充满爱慕,悲戚而且非常美丽的主题,萧邦自己也曾说∶「像这样优美的旋律,以前我从有写作过.」他的弟子古特曼在弹奏此曲之后,不禁握住老师的手叫道∶「啊!我的祖国!」
    这是萧邦的钢琴曲中,最为人熟知的名曲之一.尤以第一段主旋律最为优美.常编写成独唱曲广被演唱.钢琴的演奏,第一段常被人误认为相当单纯,其实适得其反.要把砍谣般细腻的韵味表现出来,非杰出的钢琴家是办不到的,普通人很难表达出其优美的境界.而且中段裏上行的和弦,也是出人意料的艰难.这首练习曲「别离曲」,真是优美得使人为之神迷.从技巧上看,也是最精鍊的杰作.此曲也常用小提琴编曲演奏.

二 革命练习曲

    第一集「练习曲」中最后热情澎湃的C小调第十二号,就是著名的「革命练习曲」.一八三零年,波兰反抗帝俄的革命思潮日益高涨的时,华沙音乐院的受友们,送给萧邦一只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在欢呼革命的雄伟歌声中,萧邦离开了波兰.这出国之后,萧邦就不再能重还他的祖国.次年萧邦在前往巴黎的旋途中,经过德国斯图加特时听到华沙因革命而沦入帝俄之手的消息.他怀著亡国的哀思写作了这首著名的练习曲,并在日记上写道∶「我向钢琴流泪痛哭,上帝啊,请掀开这大地,吞噬这世纪的人类吧!」
    此曲用三段式作成,有著名石破天惊般的气势.一开始便是不协和和弦,表示动洫的革命风云.接著左手奏出一连串失望和悲愤的音响(谱例『3』),然后,右手快速的乐句在键盘上疾速奔驰,愤昂的激情有如汹涌怒涛.谱例『4』是此曲中的主要旋律.

三 告别圆舞曲

    这首以「告别圆舞曲」闻名的乐曲,有过一段缠绵的轶事∶一八三五年夏天,萧邦从巴黎前往德国卡斯巴特,去探望在那里疗病的双亲.归途经德勒斯登,曾拜访父执沃金斯基伯爵.伯爵有一位名叫玛丽亚的掌上名珠,她因流著意大利血统,有乌黑发亮的秀发和大眼睛,双唇流露著热情的性格.萧邦一见倾心,两情相投,很快坠入情网.他们的缱绻柔情持续了一个月,而两的爱情进展到互订鸳盟的地步,在分别时不胜依依,萧邦特地写下这首绛A大调圆舞曲赠给她.此后玛丽亚就叫它作「告别圆舞曲」,宠爱逾恒.萧邦在世时,为萦怀这件温馨的往事,就把这曲谱深藏在书桌中,不曾想到拿出去刊印.

四 军队波兰舞曲

    这首钢琴曲因具有豪壮的主题,故有「军队波兰舞曲」之称.这首乐曲,跟萧邦以「革命」 「英雄」为题的作品一样,均是表现爱国情操的音乐,萧邦藉著这些音乐,悲叹祖国被强权所奴役,回忆昔日鼎盛的波兰王国,为华沙革命的失败而悲愤,并悼念因抗暴丧生的同胞.继韦伯之后,将这种舞曲发扬光大,就是钢琴诗人萧邦.他一生共留下十五首波兰舞曲的作品,其中以这首「军队」最为著名.

    此曲用A大调,3/4拍子的混合三段式作成.主部A是具有「军队」般哀壮的部分,由反覆著短小动机,与进行转调的部分构成,其节奏颇富特色.中间B的部分,相当於进行曲的「中段」,这里旋律风的乐句,跟节奏风的第一主题相互辉映成趣.乐曲在反覆主部A之后结束.这首挑战似的,傲岸的,必胜的波兰舞曲,和如梦似幻的夜曲,或优美轻快的圆舞曲,曲趣彼此迥异.曲中彷佛可以听到号角与马蹄的声音,又似乎可以看到波兰勇猛的武士前进的情景.

五 雨滴前奏曲

    萧邦的二十四首前奏曲,都是一八三八年后,到马约卡岛养病时完成的,当时萧邦二十八岁.他的情人乔治桑(法国女文学家)也随著同往,她像慈母一般,照顾体弱的萧邦.在马约卡岛上,萧邦的肺病末见起色,仍旧每天发烧;可是他还是继绩写作新的纲琴曲,这首「雨滴前奏曲」,也是这时候的作品.
    据说有一天下午,乔治桑独自出外购物,不一会儿,突然下起一阵滂沱大雨,萧邦在家里坐立不安,担心乔治桑会不会被淋湿或遇到意外.听到雨点有韵律地打在屋顶上,萧邦的心中倍感寂寞,於是走到纲琴前,弹琴解闷.他的双手随著雨滴从屋檐上滴落的浙沥声,即弹出这首诗情的乐曲.他全心全意灌注在令人遐思的琴韵上,因此并没注意到豪雨过后,乔治桑已安然归来,无限关怀地贴在他身后.这一段轶事,虽不一定真实,但由后人附加「雨滴」两字的这首第十五号降D大调前奏曲,自始至终,真像是在表现雨天的屋檐下,雨滴淅沥淅沥地落下时的情景.
    此曲为三段体曲式.第一段为降D大调4/4拍子,由优美的旋律开始.低音部固执的降A音非常美丽而目印象深刻,就是这个音(中段为升A音)象徵旧雨滴的声音.中段为升C小调,从第一段连续过来的降A音更为瞩目,成为烦闷的曲思.在中段裏,这持续音由高音部弹奏,旋律在低音部出现.第三段反覆第一段的旋律,但被精缩了.在中段升C调处,使人听了好像被恶梦所袭,阴森森地,音调极为怆凉.全曲进入第三段后,像是把可怕的恶魔驱逐了,重见自然界的微笑,新鲜得像一湖秋水.

六 小狗圆舞曲

    著名的「小狗圆舞曲」,因为非常简短,只要一分钟就可弹完,所以又称「一分钟圆舞曲」.当萧邦和乔治桑一起住在马约卡岛时,他们粪了一只小狗.某日黄昏,萧邦看见那只淘气的小狗在追咬著自己的尾巴,在地上团团转个不停.他看了非常开心,急忙叫乔治桑也出来看.因情人乔治桑的灵机一动,请求萧邦以小狗这滑稽有趣的动作写作一曲,於是萧邦就即兴写下这首轻巧可爱的圆舞曲.

七,萧邦的轶事二则

   【第一则】从孩童时代起,萧邦的弹奏已引人入胜.有一次他父亲不在学校,孩子们趁势大闹.萧邦跑来先请求他们安静,再用钢琴讲故事给他们听,於是孩子们静了下来.萧邦一面弹琴,一面说「强盗的故事」----强盗们拿著刀剑,想爬进一座堡垒,但突被一种声音吓住了,故立即逃走,跑了很久,人疲马倦,强盗们躺下来睡觉.这时,音乐愈弹愈轻柔和幽静,强盗们都沉入了酣睡,甚至连听故事的小顽童也睡著了.
   【第二则】一次,德国音乐家梅亚贝尔为一件小事和妻子争吵起来,两个人谁也不理谁.梅亚贝尔想和妻子和解,又不愿意开口.他烦恼地坐在钢琴前弹起了友人萧邦送来的名曲〈夜曲〉.优美的旋律使人忘掉了不快,消除了怒气.梅亚贝的妻子被这美妙的音乐感染了,她忽然激动地抱住丈夫,热烈地亲吻起来.后来,梅亚贝尔和他的妻于写信给萧邦,感谢萧邦〈夜曲〉帮助他们夫妇重归於好.

八,傅聪,诗情萧邦

    傅聪在一九五五年参加萧邦国际钢琴大赛,并获得第三名与「最佳马祖卡演奏奖」,之后「有波兰性格的中国人」,「中国籍的波兰人」成为西方乐界对傅聪的第一印象,很自然的,他的演奏事业与萧邦也产生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傅聪的观念里,萧邦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不但前无古人,后也无来者,没有萧邦,浪漫乐派就不够完整.
    对於萧邦而言,其祖国波兰的历史,就像是一部列强入侵史,因此萧邦从年轻时期就被迫流亡到法国,终其一生都无法再踏上波兰的土地,只能靠著音乐表现民族的灵魂与思乡的感情.傅聪的经历和萧邦多少有点相似,或许是经历过同样远走祖国的伤痛,让傅聪对萧邦的作品有了认同感.因此,当傅聪接受《时代周刊》访问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萧邦的作品就像我自己一样.波兰文中有一个字zal,意思是流放的乡愁,追悔,心碎与盼望.而这是我自中国长期流亡以来,体验最多的事.」
    一九五四年八月,傅聪离开中国前往波兰准备参加萧邦大赛,年方二十岁的傅聪万万没有想到,从此他与父母间的联系几乎只能靠一封又一封的家书,即使中间他曾经回到北京,却没能赴上海探望父母.一九五九年,傅聪自波兰出走英国伦敦的举动,虽然让自己免於被调回乡村劳动,避开在反右运动中,面临父子互相斗争揭发的场面,却也害苦了留在中国的父母与弟弟傅敏.傅雷与妻子朱梅馥上吊自杀,在北京的傅敏求生不能,求死不成后,又面临更严重的批斗.父母自杀后两个月,傅聪才从法国的朋友那里得知这个消息.一九七九年,傅聪才终於再度踏上中国的土地,参加父母的追悼会.
    「萧邦很自我,个人的痛苦与喜乐都非常重要,他在音乐中把(这些情感)夸张到最大」,傅聪这麼说.不过,「萧邦的灵魂非常热情而且有深沉的哀痛,但是没有一点感伤或是无病呻吟的味道」,所以聆听傅聪的萧邦,会讶於其明净无瑕,华美又细腻,柔和且富有诗意的的诠释手法.
    至於诠释的深度上,不能不提父亲傅雷的教育.近年接受媒体访问时,傅聪曾经说过:「我现在的年龄已经超过我父亲了(注:傅雷在五十八岁自杀).我以一个老年人来看我父亲几十年前的东西,我感到仍没过时……虽然表面上有些人的艺术追求有些变化,但骨子没有变.比如,我受父亲影响最深的就是做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有了文化修养,弹琴就有了一定的品味.」由此可知,傅雷对於傅聪的艺术成就有决定性影响,也是傅聪最重要的老师.
    由於傅雷是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上海艺术大学教授,往来的友人都是文艺界人士,例如:作曲家丁善德,画家刘海粟与黄宾虹……等等.在傅聪三,四岁的时候,傅雷就让他聆听古典音乐,七岁半拜师傅雷的老友雷垣学习钢琴.为了培养傅聪,傅家的长辈可谓倾注全部的心血.朱梅馥把嫁妆卖掉,为傅聪添购了一部钢琴,傅雷则亲自以工整的字迹为傅聪抄谱.甚至为了让儿子专心学琴,傅雷不再让傅聪到小学念书,亲自以自己的教学方法来培育傅聪,为他未来从事音乐工作所必需要的文化素养奠定扎实的基础.傅雷聘请老师专门教育傅聪在英文与数学方面的知识,自己则亲自抄写古文,要求傅聪背诵诗词,学习孔孟与先秦诸子,史记,汉书……灌注了坚实的古典哲理基础,也直接影响到日后傅聪的艺术表现.傅雷曾经很骄傲的在家书中写著:「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哪个人教育一个年轻的艺术学生,除了艺术以外,再加上这麼多的道德呢 我完全信任你,我多少年来播的种子,必有一日在你的身上开花结果—我指的是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宁要烂草地,不要漂亮的水泥地.」傅雷这句名言正是告诉了傅聪,生命力在艺术中有多麼重要,而父亲的教诲在傅聪身上起了深刻的作用.在傅聪的想法里,熟读李后主的词,就能抓到萧邦作品的基本精神,因为,这就是萧邦的精神.萧邦的音乐最主要的就是故国之情与深沉无奈的悲哀与怀念!「自我流放」,「有国难归」,不正是萧邦,李后主与傅聪的共同点 透过钢琴,傅聪巧妙的把三个属於不同时间,空间的人物串连在一起.
    除了对国家的思慕,萧邦的一生受尽了情字的折磨,而傅聪多舛的爱情历程似乎为他带来诠释萧邦作品的另一种灵感.傅聪少年时期曾经有一段初恋,对象是青梅竹马的女孩,但是前往波兰学琴后,两人被迫离别.一九五三年赴罗马尼亚参赛前,多情的傅聪在北京与一名作曲家的年轻妻子相恋,造成对方夫妻分手.
    出走英国以前,傅聪曾经爱上一名波兰女孩,据说,傅聪就是在这名女孩的帮助下出走.住在伦敦期间,傅聪认识了小提琴家曼纽因(Yehudi Menuhin)与前妻的长女弥拉(Zawira Menuhin),两人在一九六○年底结婚,并且在岳父的帮助下,迅速在欧美乐坛窜起.虽然傅聪与弥拉育有一子凌宵,但是两人在结婚九年后,因为经常性的争吵而分手.
    一九七三年,傅聪与南韩驻摩洛哥大使的女儿玄禧晶结婚,但是,「我们结婚三个月就无法共同生活.」而引起玄禧晶嫉妒,进而造成两人的婚姻在短短三个月内破裂的,正是女钢琴家阿格丽希(Martha Argerich).
    虽然阿格丽希已经与指挥杜托瓦(Charles Dutoit)结婚,与傅聪间的情感却一直藕断丝连.这时,南韩小提琴家郑京和的出现,也在傅聪的内心造成涟漪,但是郑京和却另有不明的意中人,不愿意接受傅聪的情感.杜托瓦与阿格丽希夫妇於一九七四年赴东京巡回时,两人因故争吵,阿格丽希负气飞回瑞士,这时傅聪才发现,郑京和的意中人正是杜托瓦,而阿格丽希也有了新情人,也就是钢琴家柯瓦谢维契(Stephen Kovacevich).同时面临妻子与情人双双弃他而去,不过,在鲁普(Radu Lupu)的介绍下,傅聪结识了在香港长大的钢琴家卓一龙,两人婚后生了一个男孩凌云.
    早年承袭严谨的中国道统教育,长年的自我流放,却是标准西式的飘泊与潇洒,若说傅指下有著比一般钢琴家深隧纠缠的情思,确是其来有自.(为SONY音乐出版的「傅聪,诗情萧邦」专辑而写)

九,参考资料

1.【经典音乐家列传 8 萧邦】 光复书局 (1997年1月)
2.萧邦萧邦八卦看板http://netcity2.web.hinet.net/UserData/miaou001/chopin05.htm
3. 钢琴诗人~~萧邦 http://www.chopin.com.hk.ro/
4. 萧邦 http://www.geocities.com/Yosemite/Geyser/9707/sam_mp17.htm
5. 傅聪,诗情萧邦http://www.allmusic-mag.net/musicscape/people/2003/20030704.htm
6. 萧邦http://www.prtmusic.com.tw/activity/topic/Classic_famous/98/may_intro.html
7. 萧邦 http://www3.ouk.edu.tw/wester/composer/composer011.htm
8. 财团法人中华萧邦音乐基金会 http://www.chopintaipei.org.tw/200303/Chopin.htm 

 

 
   更多相关
    传记作家易碧胜新作《爱在天地间
    传播美育:一场艺术、休闲、健康
    杨音:赋设计予生命 让空间有价
    欧小松:借助高校平台 焕发女书
    张建利:探索新的摄影表达方式
    胡 欣:女书传承亟需规范
    邹武生:承古开今写春秋
    柏成松:墨竹墨虾人人夸
    刘双全:九疑山上白云飞
    李璜之:从湖南走向世界的艺术家
   特别推荐
许又岚:鲲鹏展翅九万里
许又岚:鲲鹏展翅九万里
陈景河:黄金山上撰写黄金人生
陈景河:黄金山上撰写黄金人生
魏伟伟:甜蜜鸟背后的故事
魏伟伟:甜蜜鸟背后的故事
王子耀:悬壶济世为苍生
王子耀:悬壶济世为苍生
陈爱娟:一棵会开花的树
陈爱娟:一棵会开花的树
   特别策划·专题报道
· 华为的秘密:为何整个世界都怕它?
· 在商学院里到底学什么?
· 禹晋永: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生存“忽
· 解密“淘宝式”经典骗局:以假乱真 会
· 苏芩:33岁剩女十年悲催相亲史
· 环球时报:反制日本“购岛”应立即行动
· A股上市家族企业TOP100:新希望三一比
· 神秘富豪张志熔发家史:国企高管带来巨
· 十年来那些被资本“逼宫”挤走的企业创
· 罗援:只要是中共在执政 美国就不会放
   热点人物
· 范曾:狂傲拔尘、大爱无疆的绘画大师
· 黄 江:中国油画 大芬黄江
· 刘永刚:站立的文字,永恒的“爱拥”
· 秦国人:记张艺谋
· 张国荣:永远的怀恋!
· 唐兹成: 翰墨真情写爱心
· 王海: 著名农民诗人的传奇人生
· 黄红英: 生命,在音符中跳跃
· 画家李相生:一垄翰墨伴平生
· 赵本山的十年创业路
   推荐人物
· 林春蓝:解读天下第一经卷
· 李国平:飞翔的光电神鹰
· 王 石:打造千亿万科背后的取舍之道
· 郭广昌:实践中的梦想家
· 硬汉李幼斌的“另一半” ——史兰芽
· 杨钊:做慈善要让人知道
· 林峰:从电视转战电影是眼前的高峰
· 熊乃瑾:女人的媚是让人幻想的
· 俏江南失色:家族餐饮企业的困境
· 钟庆明:冠军心 力臻美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本站文章或资料,敬请注明:来源中国人物传记网,并署上文章作者的名字!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资料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其他合法者所有。如内容涉及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本站,将尽快处理!
本站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关于本站 | 分支机构 | 投稿须知 | 代写文章 | 加盟合作 | 书籍出版 |
联系电话:015102060385 投诉:013802424218  电子邮箱:chinarwzj@126.com QQ:865676504
中国人物传记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5 Chinarwz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2031299号 技术支持:广州市源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