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用艾青的这句诗来形容河源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叶绿野美术馆馆长刘伟德对家乡的深情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在他的水彩、国画作品中,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深厚的笔墨功底将其对河源的那片土地的热爱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体现出一种浓厚的故乡情结和田园风情诗般的浪漫情怀。
刘伟德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长期的美术专业教育实践和绘画积累给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作品中,可以看出画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充满灵性的感悟。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也许,我们踏破铁鞋也攀不上艺术的顶峰,但我们却在崎岖的山路上尽情的领略美丽的风景;也许,我们竭尽全力也到不了艺术的彼岸,但做一个艺海泛舟、搏浪扬帆的弄潮儿也不枉度此生;也许,我们终其一生也成不了名家大师,但艺术女神无穷的魅力却时刻召唤着我们前行。”他用艺术家的眼光凝视家乡山山水水的自然状态,关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芸芸众生,他用神奇的画笔酣畅淋漓地抒写田园风情文化的深刻内涵,并赋予了更多的人文关怀与热爱。他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 “田园风情画风”对这一题材的创作发展产生着引导性的意义。
他具有典型的文人气质。他才华横溢而又澹泊名利,侠肝义胆而又傲骨柔肠。他的书画创作自然地表露出这些特质。读画如读人,赏书如赏神,他的读者常常是通过作品来了解其人,由他的品格观照其作品,两相互映,意趣自生。他的作品风格写实、笔法抒情,用水用色酣畅淋漓,取景构图雅俗共赏,许多作品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良好的影响。如水彩画《梦回故乡》、《曲径通幽》、《晚霞》、《出峡》、《轻舟已过万重山》,油画《多思年华》,水墨画《路漫漫》、《补天裂》、《民意》等等,都有意营造自然景色的淳朴大美,画中乡村风景的诗意造型,都给人一种静谧、祥和、清新、和谐的艺术感受和深刻的思想启迪,在描绘物像具体细节上赋予了更为充实的生活内涵。层次清晰、布局巧妙、灵性生动的气氛营造还应归结于他独特的生活体验。他从小在粤北连平县的农村生活环境中长大,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以及淳朴的乡间景色和民俗风情对他耳濡目染,他深深的热爱着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在他心目中 那是他生命中的圣土、创作的源泉, 正是对乡村的真挚热爱唤起了他对生活经历的回忆,从而触动其艺术语境和情感的自然宣泄,他的作品就有了一种内在精神意义的象征与外在自然物像的有机结合,提升了这一题材的品质,实现了作品的美感语境。他能够突显出鲜明的艺术个性和个人风格,不但突破了传统山水画主观因素和概念化的局限,而且将写意性浓彩相结合,熔抒情的笔墨语言境界和绚丽色彩的视觉效果于一体,显现出清新优雅的格调和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崭新面貌,展现出他充沛的鲜明地域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他始终保持艺术家的本色及平常心,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比水静,而仁比智高。”他在追求“得意时泰然,失意时淡然,一切都坦然”的处世态度和荣辱不惊、去留无意的人生大境界。他常说: “艺术家以作品讲话,以人品立身。” 其国画《高山仰止》,浓墨淡彩、大刀阔斧、气势逼人,将西画的光影效果融入国画创作,将对艺术高峰的敬仰和追求寓于自然景观之中,表现了作者广阔的胸怀和勇攀艺术高峰的决心和信心。
他博览群书、多才多艺。他的书法大气磅礴、大刀阔斧,有如行云流水、舒展自如、不拘一格、不落俗套;他的散文、杂文文笔犀利、文风泼辣、潇洒自如、流畅自然;他的评论客观公正、说理透彻、言之有物、品之有味。他为人正直,说话公道,富有正义感,路见不平一声吼是他一身正气的体现,挥毫泼墨直抒胸臆是他超凡脱俗的气质和风采自然流露。作为政协常委,他同情民间疾苦、反映群众呼声,把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写成提案,他在政协会上的即席发言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针砭时弊、语惊四座,引起与会委员的强烈共鸣和市领导的高度重视。
他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出众的表达能力让人佩服。他那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的主持风格,他那脱口而出、抑扬顿挫的诗词朗诵,让你不得不叹服他的多才多艺。他在二十年的教学生涯,许多中小学美术教师都出在其门下,可谓桃李满河源。许多他教过的学生都说:“刘老师是我们心中的偶像。”
他还是一个充满爱心和悲悯情怀的艺术家。刘伟德和另外四位河源画家的作品在省美术馆拍卖所得17万元,其中刘伟德的国画《卧薪尝胆》拍得五万元,全部捐给慈善机构,这也是河源本土画家的作品第一次在省级拍卖会上成功拍卖。
他在《艺 品 漫 谈》一文中写道:艺品即人品,文格即人格。“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这是超脱的境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是悲悯的情怀。艺术需要胆识,要有直面人生、针贬时弊的勇气,懦弱冷漠者做不了艺术家;艺术需要真诚,要有平等博爱、悲天悯人的情怀,虚伪做作者做不了艺术家;艺术需要博学,要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见识,夜郎自大者做不了艺术家;艺术需要灵感,要有佳作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悟性,麻木迟钝者做不了艺术家;艺术需要心境,要有经得住冷遇、耐得住寂寞的淡定,急功近利者做不了艺术家;艺术需要激情,要有狂放不羁、天马行空的思维,墨守成规者做不了艺术家;艺术需要个性,要有独辟蹊径、特立独行的胆魄,人云亦云者做不了艺术家。我们怀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带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著,在艰难曲折却精彩纷呈的艺术之路上一路走来,虽然步履维艰但却无怨无悔。
他把自身最质朴最真实的美感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存在状态融为一体,创作出感动自我又愉悦他人的言简意赅、雅正养眼的田园抒情诗般的作品,给欣赏者带来无限的美感享受。站在画前,身心已驰骋于画外,仿佛身临画中之境。让欣赏者产生一种到画中所描绘的环境感受那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淳朴的民风民俗的迫切渴望。他的作品中显然关照了内心深 处对生活体验的感悟,这些真情的流露有别于传统山水画风格,给予了更多的情感投注和语意表述。把关照自我和乡土的感受重组后又赋予了作品新的解读。对生活和乡村的关注,对田园与土地深沉的敬意与热爱,持久的保持着他纯净的田园风光特色,他找到了一个真正属于自我的艺术方向,以真诚平和的心态和灵秀美的风格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
中华五千年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浩如烟海的善本典籍,让刘伟德叹为观止。祖国传统的书画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刘伟德陶醉其中,追寻先贤的足迹,点亮心中智慧的火花,叩开一座座艺术之门。
近年来,步入艺术殿堂的刘伟德,情难自禁,创作热情高涨,成就斐然,一发不可收,不断有佳作问世。在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取得了令人称叹的成绩。
几度风雨见彩虹,真情感动百花开。三十年多年的艺术岁月,刘伟德以他特有的方式,践行着一个文学艺术家豪迈的誓言,展现着一位艺术家特有的气质和风采。笔墨含情,字秀画香。人们期待,这只历经风雨的雄鹰,必将飞得更高,飞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