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岁初永州书法艺术随想
中国人不知道永州是孤陋寡闻的事情。世界不知道永州尚可情有可原。世界之大,却又世界之小:在世界地球的版图上,永州小的不能再小,再小就肉眼看不见了。永州孕育了中国著名的书法艺术家怀素和何绍基。前者怀素为醉僧,字藏真,湖南零陵郡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卒于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因他出家为僧,书史上称他“零陵僧”或“释长沙”。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后者何绍基(1799~1873),乃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永州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通经史,尤精小学,工书法,以颜真卿为基础,又杂以上古篆籀、隶等风格,骏发雄强,独具面貌,亦善篆刻。怀素和何绍基都是中国文化里程碑式的人物,不朽传奇,名垂千古。怀素的身后有个伟大的知音,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毛泽东主席。毛泽东的书法源自怀素的草体,可见怀素在毛泽东心中的地位和分量。
永州书法艺术魅力之博大精深,为当下越来越多的永州文化人为之传承,他们用艺术的激情来诠释激情的艺术,前仆后继,排山倒海,涌现出一个个艺术的传奇,他们是:罗峰林﹑王田葵﹑蒋贤哲﹑李南蛮﹑海天﹑黎笃田﹑唐朝晖﹑唐幼铎﹑魏湘江﹑欧阳维忠﹑宋运清﹑曹兰芳﹑邹武生﹑月浪﹑张国权﹑张凸頭﹑张又清,等等等等。这些现代的艺术家们,就是写一天一夜还写不完姓名,可见永州这块热土,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文化品位日新月异。是什么导致了今日文化永州的热烈局面?是永州本土的深厚文化底蕴,亦是永州文化人自身的追求﹑传承和发展的结果。二零一二年岁末,李南蛮先生电话约我参加一个主题为《怀素何绍基书法艺术沙龙》的聚会,那时候正是严寒时节,雪花飘飘,连天气都带着诗情画意。永州的书法艺人,济济一堂,在一个酒楼的二楼,畅所欲言,共话永州书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我是最后一个发言的,感叹永州的书法艺术不乏大家,永州的书艺应该要走出去,山的凤凰不能老是呆在深山老林里鸣叫,飞出去,让湖南﹑让中国,乃至让全世界,欣赏到永州的书法艺术,绘画亦是如此,书画同源,永州的书画艺术亦不乏大家。值得借鉴的是,深圳的观澜有版画村,大浪有服装村,大芬有油画村,龙华有国际贸易村,我们永州地杰人灵,何不来个书画艺术村?我们并不缺少国际贸易的人才,我们并不缺少国际贸易的客户资源,我们并不缺少对外交流的经验,天时地利人和,是该好好考虑未来永州书画艺术的发展道路,文化强市,书画强市,打造一个崭新的永州城市,让我们的永州屹立在潇湘,屹立在中国,屹立在世界。如果有一天,翻开世界版图,中外的地图册上,特别标注永州这个文化城市的时候,作为古老永州的子民,我们感到是多么的骄傲和自豪啊!这是一次其乐融融的文化沙龙,这是一次让人难以忘怀的书法沙龙,这是一次让人充满期待的艺术沙龙,这是一次做梦的永州沙龙。
真的是在做梦吗?这不是在做梁上美梦,而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梦,是一个切切实实的梦,是一个真实的梦,是一个指日可待的梦。为了梦想的实现,我们第一次鼓起勇气,把永州的书画艺术,通过网络发给我们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瑞士﹑荷兰﹑澳大利亚等海外的艺术家和专业的艺术机构,我们耐心的等待,等待国际文化友人的回复,等待国际艺人的批判。消息传来,英国的大艺术凯罗琳(Caroline),荷兰的采购商泰斯(Thijs),澳大利亚的艺术家曼达(Manda)等等等等,他们对永州的书艺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对永州的艺术热情给予了最为强烈的回应:“你们的梦想,并不遥远,地球就是我们的家,相隔万里不是万里,唯有艺术可以构建我们共同的精神圣地……”多么令人鼓舞啊,多么令人怀想啊。永州的艺术,离梦想还远吗?
二零一三年四月二十日,第二次怀素何绍基书法沙龙在永州市芝山区珠山镇举行,又是济济一堂,又是畅所欲言,又是现场书法才艺展示,多么的热烈,多么的气场,多么的令人难以忘怀。那天,天空下着小雨,李南蛮说:那不是小雨,那是怀素的漏痕,那是何绍基的挥洒,那是一种诗情画意。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把永州的诗情画意,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把永州的书画艺术带到世界的天涯海角,连南极洲和北极洲都要见证:永州这块热土,不仅仅城市规划发展得很热,永州的绿化生态和一脉相承的书画艺术一起热起来啦!
书法是激情的艺术,永州是激情的城市,永州的书画文人更是激情地跳着春天的芭蕾,向世界宣告:我们来了,我们不是悄悄地来了,我们带着斗笠,我们穿着蓑衣,我们脸上涂着锅黑,露着洁白的牙齿,露着黑色的眼睛,露着黄色的皮肤,露着激动的出气的鼻孔,和世界热爱艺术的人们,跳着传统的民族舞蹈,在艺术的舞台上,请欣赏永州现代的天鹅湖吧。
2013年岁初写于永州龙门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