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河南 | 河北 | 山东 | 山西 | 广东 | 广西 | 湖南 | 湖北 | 福建 | 浙江 | 四川 | 重庆 | 申请地方频道
人物传记网 ——记录历史  传承文化
感动中国 | 人民公仆 | 人物访谈 | 社会名流 | 企业领袖 | 商界精英 | 地产骄子 | 海外赤子 | 艺苑奇葩
教坛名师 | 巾帼风采 | 律师在线 | 杏林名医 | 创业之星 | 时尚风云 | 明星专栏 | 专家学者 | 个人传记
本站新闻 | 专题报道 | 理事单位 | 作家专栏 | 家族史话 | 国学天空 | 企业文化 | 畅游天下 | 健康保健
  当前位置:人物传记网 ——记录历史 传承文化 > 社会名流 > 正文
蔡楚标:剑胆琴心耀东江
来源:中国人物传记网  作者:易碧胜  2011年05月13日 17:25

——记 惠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惠州市潮人文化经济促进会秘书长蔡楚标同志二三事

 


    剑锋利而威猛,琴优雅而多情。有剑而无琴,剑只是一件杀人武器;有琴而无剑,琴便成为一种无奈的感叹。琴与剑这一柔一刚放在一起所形成的张力和内蕴,既耐人寻味又令人神往。
 ——题记
 
    有一种追求,看似平凡渺小,却成就着不平凡的业绩。
    有一种人生,看似朴实无华,却谱写着不一般的辉煌。
    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罗浮山下,在地域广袤、纵横千里的美丽东江河畔,有这样一位矢志不移地固守文化阵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添光彩的东江赤子。
    他,性格豪爽,心胸豁达,广交天下朋友,从政要名人到平民百姓,从国内同胞到海外赤子,都有至交好友;
    他,爱憎分明,侠骨柔肠,鸣不平之事,吐不快之言,对朋友坦诚相待,对承诺尽力尽心,以善为情,乐于助人;
    他,信念坚真,执着追求,在教育岗位上锐意改革,积极进取,抓教改,育桃李,25年如一日。在党史工作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国党史宣传教育立新功。
    他,才情横溢,志趣专注,与笔墨为伍,和诗书相伴,著书立说,名载史册……
    他,就是惠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惠州市潮人文化经济促进会秘书长蔡楚标先生。
    他的人生丰厚,他的感情丰富,他的精神丰实,他的成果丰硕,然而,他的心态十分平静,他的处事十分平稳,他的为人十分平和。
 

铁血丹心写《彭湃》
 

    “故乡人称我‘天蛇’,蛇龙一体。活着,我要为人民利益而战。死了,魂归天国,同样要制造甘霖……”
    这是电视剧《天蛇》中彭湃慷慨就义时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和浩然正气,更是少年蔡楚标面对革命先烈遭受不公平待遇时所发出的豪言壮语:“二十年后,我一定要写彭湃……”
    彭湃,广东海丰人,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海陆丰农民运动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被* 称之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1929年因叛徒出卖被捕而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文革”开始,海丰县的林彪、“四人帮”追随者恶毒攻击彭湃同志,对彭湃烈士亲属屠杀迫害:他儿子彭洪被秘密害死,堂弟被枪杀,就连九十五岁高龄的老母亲也被秘密监禁,备受摧残、折磨。
    1967年,红卫兵大串连运动风靡全国,震惊世界。年仅20岁的蔡楚标也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之中,随着串连队伍来到了彭湃的故乡——海丰县。其时,彭湃的儿子彭洪已被杀害,他母亲被监“护”。因害怕事实真相被披露,丧心病狂的反彭人物及其随从把蔡楚标这些去海丰串连的红卫兵污蔑为彭湃的“翻案狗”,想尽办法要把他们赶出海陆丰。血气方刚的蔡楚标得知彭湃亲属遇害的消息,义愤填膺,他与几位红卫兵一起,凑钱买了些水果、饼干,冒着危险前去看望彭湃的母亲。
    看到革命母亲深陷囫囵,饱受折磨,蔡楚标心酸、心痛之余,不由自主地安慰彭母:“您要相信党,相信上级会还您一个清白,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然而,彭母能够熬到乌云尽散红日东升吗?蔡楚标不知道,彭母更不知道,但历史知道,因为历史是最公正的。
    蔡楚标他们探望彭母的事被那些反彭人物知道了,当晚,他们抄起铁叉,拿起木棍,围攻住在招待所的蔡楚标等广州去的红卫兵。好汉不吃眼前亏,三十六计跑为上计。蔡楚标他们乘黑逃跑,造反派们追,从县城追到野外,跃沟壑,踩稻田,情形十分紧张、危险。蔡楚标他们慌不择路,跑到附近农户的猪圈边。此时,他们又累又困,不管又脏又臭,一个个席地而睡。半夜里,猪圈流出的猪尿将他身上的衣服弄湿,他才醒来。蔡楚标仰望苍天,星暗月冷,阴风徐徐,不觉心中阵阵寒意。但一想到彭湃亲属的遭遇,怯意顿消,豪情骤生:“二十年后,我一定要写彭湃,写彭湃的斗争精神,写彭湃的伟大功绩……”
    一个年仅二十岁的人,说出了二十年后的话,是心血来潮还是奋斗目标?结局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1988年,惠阳地区分为成惠州、河源、东莞、汕尾4个地级市,时任惠阳地区教育处科长的蔡楚标被委派到汕尾市组建教育局。
    这是个“一穷二白”的局长。没有办公室、没有办公设备、没有办公经费,全部“财产”就是市委就给的一枚公章。教育局“穷”,蔡楚标的思想不穷,精神不穷,他有无穷的斗志与满腔的热血,有坚定不移的目标——好好的干一番事业。没有办公室,就与其他单位合租水产部门的房子,一间简陋的“办公室”,挂着三块不同单位的牌子。没有宿舍,拿张铁架床往阳台上一放,就是休憩之地。没有办公经费,就向镇里教办借一点,紧衣缩食:去广州出差,住4元钱一晚的招待所大客房,吃2元钱一餐的街边蒸饺。
    蔡楚标与同事一起,满怀雄心壮志,以苦为乐,励精图治,局面渐渐铺开。
    汕尾地处粤东沿海,东连潮汕平原,西接惠州,北通河源、梅州,南临南海,毗邻港澳。曾隶属汕头地区,后划规惠阳管辖,因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不便,不论划规哪个地区都是鞭长莫及,故那时的汕尾基础设施差、信息闭塞、经济落后、人心散乱、精神缺失、走私猖獗。教育局的工作刚刚步入正轨,面对汕尾地区严峻的社会形势,满怀忧患意识、时刻以天下为己任的蔡楚标昼思夜想:怎样才能振奋干群的精神,同心同德建设新汕尾呢?海陆丰人杰地灵,在革命年代,尽管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却从不乏英雄人物,而在新时期下,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难道干不成大业吗?对,人们缺失一种信仰,缺失一种精神,何不用本地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的事迹来教育大家,激发他们心中的斗志,唤醒人们沉睡的心灵?于是,他决定写一部《彭湃传奇》,因为他是一位英雄,是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他在海陆丰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无人能比。
    一次,蔡楚标到省里开会。他与广州军区政治部《民兵生活》杂志社的负责人刘汉升谈了自己的打算。刘很感兴趣,两人啄磨:一部《彭湃传奇》能振奋人们的精神、能扭转不良的社会气习吗?小说对那些不看书不识字的人来说,无异于送明灯给瞎子。还是拍电视剧好,电视剧的影响力大,不管是有文化还是没有文化的人都能看,都能够受到教育。说干就干,两人终于合作行动了起来。
   

蔡楚标要拍电视剧了!

    他想标新立异。他想出风头。各种冷嘲热讽、流言蜚语纷至沓来。这之前,有很多部门曾相继到海陆丰准备拍摄关于彭湃的电视剧,但都无果而终,现在蔡楚标也要拍电视剧,行吗?此事引起了市委书记陈远睦和市长彭禹贤的高度重视,在陈书记的亲自主持下,召开了市委常委、市长联席会议,专门听取蔡楚标的发言。蔡楚标从拍彭湃电视剧的目的意义到剧情安排、主要人物及经费预算……讲了整整一个半小时,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静静地听了一个半小时。最后,领导一致拍板:“很好,你就大胆干吧。筹集到的经费,就放到民政局老区办,至于如何使用,就由你老蔡去安排。”
    “请领导们放心,我保证把电视剧拍好。否则,唯我是问。”蔡楚标在领导面前立下了“军令状”。
    于是,修改剧本,筹集资金,聘请摄制组……
    万事具备,蔡楚标投入了紧张而有序的拍摄之中。
    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为了早日真实而生动地再现革命先烈的英雄形象和光辉业迹,蔡楚标与摄制组人员一起,披星戴月努力工作,一个多月下来,堂堂的一个教育局长,竟然像建筑工地上的一名打工仔,皮肤晒得黑黑的,身上掉下十多斤肉。在拍摄的过程中,蔡楚标作为编剧,不仅担任策划,创作主题歌曲,担任配角,还时时协助导演,动员、挑选、组织好群众演员。有一次导演在拍摄一个镜头时不慎扭伤了脚。为了不影响整个拍摄工作,蔡楚标与其他两位同事,轮流背着导演去拍片……
    皇天不负苦心人。一项浩大的精神工程——六集电视连续剧《彭湃怒潮》终于如期完工。那时,重大革命题材的影视片都必须经中央审查批准。影片在北京审查时,审查组的主要领导因故迟到,待她到来时,已经放完了第一集,她就从第二集开始看。她看完第二集后说:“很好,就从第二集开始行了。”于是,六集电视剧因而变成了五集,第一集胎死腹中。其实,第一集是拍得最好,也是花费最多的一集,它反映的是彭湃在日本留学时,带领同学痛打卖国贼章宗祥的情况,再现他手写血书“毋忘国耻”的爱国情操和民族精神。
    《彭湃怒潮》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播放,在当地社会产生了强烈反响。在《彭湃怒潮》成功的基础上,    1994年,蔡楚标继续与刘汉升合作,将彭湃在上海一带斗争的故事,创作成上、下两集电视剧《天蛇》,由著名导演张今标执导,潇湘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地电视台播出,不仅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好评,而且又一次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二十年前,蔡楚标豪气干云——“我一定要写彭湃”。
    二十年后,《彭湃怒潮》、《天蛇》,就像两颗炸弹、两盏明灯,不仅震撼了人们的心灵,更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
    这是天意还是巧合?我们不知道,因为连蔡楚标自己也不清楚,他在写《彭湃怒潮》剧本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20年前所说过的一些话。周恩来总理曾为彭湃等人的牺牲在《红旗日报》上发表一篇文章,写道:“革命领袖的牺牲,有他不可磨灭的战绩,照耀在千万群众的心中,熔成为大革命的推动之力,燃烧着每一个被压迫群众热情,一齐奔向革命的火原……”无疑,蔡楚标的《彭湃怒潮》、《天蛇》这两部作品在传承周恩来思想的同时,把革命斗争精神推向了新的境界,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侠骨柔肠平冤案


蔡楚标先生与本文作者易碧胜(左)
 
    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 集团为了篡党夺权,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残酷迫害,制造了大批冤假错案。1977年12月,在胡耀邦主持下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打开了在全国范围内的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的局面。全党遵循“有反必肃、有错必究”的原则,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细致的复查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对被冤枉的同志落实政策。
    1979年,紫金县教育局成立落实政策办公室,开始着手为一些含冤含屈的老同志老干部落实政策。然沉疴难治,积习难改,紫金县教育系统内需要落实政策的有好几百人,想彻底澄清冤假错案绝非朝夕之功。到1984年蔡楚标担任紫金县教育局长时,紫金县教育系统还有近200位老同志的个案尚待核实。而且这批个案都是难度比较大的。在革命战争年代,在新中国建设初期,他们中许多老同志、老干部为了共和国的振兴富强呕心沥血、夙夜忧思,他们撑起了共和国的天空。然而,他们在历次运动中中却被错打为* 、坏分子,受尽了折磨,吃尽了苦头,甚至连累了他们的家属、亲人。蔡楚标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恨不得在一天之内就能还他们于清白,使他们拥有应该得到的地位与幸福。但现实却是这样的严峻:落实政策办公室仅有四、五名工作人员,办公经费更是捉襟见肘,而这项工作政策性强,关系错综复杂,牵涉到方方面面的人和事。落实一个人至少需要三两个月的时间,如果一个一个的去调查,去落实,光靠办公室的几个人去干,那又要拖到什么时候?那些老同志的不白之冤还要延续多久?工作人员可以等,但那些老同志们还能等吗?等得起吗?难道还要让他们带着冤屈离开人世?
    “不行!这件事不能再拖了。”蔡楚标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想办法,尽快完成落实政策的任务。”
 经过深思,他果断地做出决定:卖掉办公用的面包车,把全用作落实政策的经费,司机(曾参加自卫还击战的党员)安排到落实政策办公室,充实力量。与此同时,在各乡镇教办成立落实政策小组,将小组成员集中到县里培训,让他们掌握落实政策的方针、政策与需要的手续和材料,以及必须注意相关事项。培训之后再回乡镇开展工作。由教育局落实办的干部巡回指导。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团体的力量是无限的。蔡楚标登高望远,以创新的思维组建和引领团队的力量,使之得到最好的发挥,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即1986年6月,他离开紫金县到惠阳地区担任教育处科长前,就落实了近200名老同志、老干部的政策,使他们都能够安享晚年,紫金县教育系统的落实政策工作也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蔡楚标在紫金县的工作也划上了一圆满的句号,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当时地委委员兼组织部长林德在海丰召开全地区落实政策工作会议上,通报表扬了紫金县教育局在落实政策工作中所作出的贡献。
    侠骨柔肠扫冤屈,拨开云雾感恩情。含冤受屈数十年,今朝一旦平反昭雪,老同志老干部们感恩戴德,纷纷跑到蔡楚标家里,喜极而泣。看到这种场面,蔡楚标的眼睛湿润了。心酸、感动之余,蔡楚标对他们说:“你们被冤枉了那么多年,这些事情早就应该做的,现在党有这样好的政策,是因为我的工作没有做好,所以才拖到现在,所以你们不用感谢我……”言真意切,一位中国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一名社会主义教育工作者的真挚情怀,在蔡楚标身上得以充分体现。
 
 
传承党史天下先
 
    1995年1月,因工作需要,蔡楚标从汕尾教育局调入惠州市党史办公室,负责党史宣传教育。
    做好党史宣传教育,是新时期党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实现资政育人的重要途径。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如何进一步发挥党史工作的重要作用,大力弘扬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杰出风范?如何把党史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是党史宣传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事过24年教育工作的蔡楚标首先想到的就是青少年。新时期的青少年不懂过去的历史,不懂得革命史,他们都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甜水”里。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物质追求较多,精神追求较少,他们缺少艰苦奋斗的作风,党史教育离不开青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这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的名言。
    思想决定行动。蔡楚标从学校着手。1999年春节期间,他跑到刚上任七中校长的陈可辉家里,与他商量如何在学校里开展党史教育。同年9月,第一个“党史教育实验基地”在惠州市第七中学正式成立。在学校开展党史宣传教育工作中,蔡楚标屡创新意,实行“三个结合”,并请一些革命老同志担任辅导员,给学们讲革命故事,讲革命传统。因为讲的都是他们亲身经历的事迹,有血有肉,可信度高,能真正打动人、激励人,使广大青少年接受入脑入耳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校正了立身做人的人生坐标,进一步树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学生中入党入团人数与日俱增,学风校风明显好转。
    军营,承载祖国的安全和亿万同胞的安危。做好军营的党史宣传教育,意义十分重大。在党史宣传教育走进学校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蔡楚标又把党史宣传教育带进军营,在镇隆工兵团建立党史教育联系点,将党史知识送进军营,陪同老游击战士给他们讲课,不仅使军人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更增进了军民感情。
 有了成功的经验,在党史研究室洪汉文主任的支持下,蔡楚标大胆地干了起来,让党史宣传教育走进大中小学,走进农村、走进街道,走进医院、走进民营企业……自1999年建立第一个“党史教育实验基地”至今,已经发展到20多个,如龙湖学校、百丘田村、惠环办事处、173医院、商盾律师事务所等等。
    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蔡楚标与时任科长零建州(现任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两人,在东北考察学习回家途中,专程在北京呆了一天,一起到中央党史研究室,向谷安林等领导汇报惠州市的党史宣传教育工作,提出把党史研究的成果普及到社会中去,让党史宣传教育进工厂进学校进农村。这是党史工作的创新,是党史宣传教育史上的伟大创举。十六大后,党中央明确提出:党史宣传教育要进工厂进部队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等。于是,全省、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纷纷前来惠州召开现场会议,党史部门因此而让社会各界刮目相看。
    “我喜欢改革、创新,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敢做别人不敢做、没有做的事情。”这就是蔡楚标。史以人传,人以史载。他那敢为天下之先的创新精神也将随着党史宣传教育而载入史册。
 

矢志教育育栋梁
 
    1975年7月,蔡楚标从龙窝中学团总支书记调任紫金县教育局教育股副股长。当时,国家正遭受“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面对着山区落后的教育现状:教育经费极其困难,教师队伍严重不足,教育质量十分低下,普及教育相当缓慢。如何改变这种落后状况?蔡楚标与另一位副股长魏开琼商量后,决定步行到南部龙窝、洋头、苏区、苏区四个公社的小学进行实地调查。新学年开学后,他俩头顶烈日,爬山越岭,深入到各个大队。每到一个小学,除了考察学校办学条件外,还与当地干部及校长、老师座谈。要是天黑了,就在学校住宿。20多天里,他俩考察了20多间学校,掌握了农村普及教育的第一手材料。回县后,他俩迅速整理材料,并提出了尽快摘掉小学附设初中班的帽子,集中力量分期分批办好初级中学的建议。在当时,这可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因为“四人帮”在全国推行“县办大学、公社办高中、大队办初中、小学办到家门口”的口号,这无疑是对着干。所幸,他们的建议得到具有改革精神的局领导的采纳和支持。随着方案的逐步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全县普及教育的发展。
    1984年,蔡楚标出任紫金县教育局长后,更是大刀阔斧地进行教育改革。他根据* 关于教育“三个面向”的指示精神,在考察紫金县23个乡镇状况后,亲自起草了《紫金县教育改革方案》,并在他主持的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宣布实施。这个方案,受到惠阳地区专署文教科的赞赏,转发给全区12个县市。
    1986年,蔡楚标调到惠阳地区教育处教育科任科长。为了尽快了解整个地区的教育情况,他往返海陆丰,奔走紫金、惠东,赶赴龙川、河源……山区、沿海、平原,惠阳大地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一路行走一路思考,一边调研一边收集意见。走的地方多了,看的东西多了,听的意见多了,凸显出来的弊端也就越来越多:整个教育投入明显不足,师资队伍、教育经费、管教育的领导干部严重欠缺。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如何办好教育?回到办公室后,蔡楚标奋笔疾书,先后起草了三份文件:《关于办好重点中学的意见》、《关于办好中心小学的意见》、《关于办好职业中学的意见》,建议集中力量,分期分批办好学校,办好一批,带动一批,以点带面。
    这又是一个创新,虽不说全国是否有这样的先例,但在当时的广东,却是绝无仅有。时任教育处处长丘石金同志高度重视,迅速签发各县(市)教育局。
    关于这三份文件,还有一段小小的插曲:后来广东省教育厅有关领导下来调研时,看到了这三个文件,觉得很好,想要带走。蔡楚标立即请示丘处长,丘处长告诉他:“我们尚在探索之中,还需要总结完善,不必急于对外宣传。”他停了一下又对蔡楚标说:“你告诉他们,说我们已经把这些材料寄到省教育厅去了。”
 没有人知道,为了这三份文件,蔡楚标做了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跑了多少路程,费了多少心思;更没有人知道,这三份文件,造福了多少学子,培养了多少社会栋梁。
     * 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报告指明了新时期教育工作的路线、方针、方向与目标。数年前,蔡楚标就在行走这条路线。他积极探索,不断开拓创新,为教育改革与创新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988年至1994年,蔡楚标在汕尾市担任教育局长期间,看到许多优秀的初中生都去报考中师、中专,他十分痛惜。那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师、中专毕业后都有指标,可以由国家分配工作。许多成绩十分的初中生为了早日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放弃上高中考大学的机会。这于国家、于个人都是一个损失,因为他们都是读大学的料子,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于是,蔡楚标与市人事局商量后,一起出台一个政策,鼓励和动员优秀生读高中考大学。在新的政策鼓励和动员下,大部份优秀生都考上了大学。也有些人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在考试的时候,却出现失误,没有考上。市里就将这部分学生组织起来,到进修学校去读一年教育学与心理学及教学教法,然后用民转公的指标,招用他们,以此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此举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自那一年开始,汕尾地区考大学的人增加了很多,为国家培养了不少的优秀人才。
    有人说:医者父母心。我说,像蔡楚标这样的教育工作者们才是真正的父母心。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所作所为,无不是为了国家的百年大计,为了天下芸芸学子的前途。这里,谨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著书立说树丰碑

 
    蔡楚标不仅是教育工作战线中的先行官,更是固守文学阵地的辛勤园丁:曾任《汕尾教育》杂志社社长、汕尾市文联副主席兼市作家协会主席(首任);曾创办汕尾市文艺学会,担任会长及该会《红海潮》报主编,曾创办汕尾市诗词学会,任会长兼《汕尾诗词》主编;曾创办《东江潮》杂志并任主编、惠州市《经济纵横》、《时代纵横》杂志主编、广东省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其著作甚丰:诗文集《山水漫步》、《红地海方湾诗潮》、《梦系香江》、《七彩人生》(合著)、《蔡楚标短诗选》、《岁月新声》、《粤港澳散文诗拔萃》(合编)等;报告文学集《烛光集》(合著)、《小蜜蜂》(合编)、《丹心铸警魂》(合著)等;电视文学剧本《血沃粤东》、《港九短枪队》、《彭湃》(合著)、《天蛇》(合著)等;章回小说《铁骨丹心》(合著)等共26部。此外,还编写电视专题片《历史不会忘记》(合作)、《惠州市党史巡礼》、《红流——从第一枪到第一个苏维埃》3部;国家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汕尾卷》一书中,蔡楚标执笔撰写的《旅游业》一章,经全体专家评审,荣获二等奖(该书一等奖空缺)……他的许多诗歌、散文、古典诗词、文学评论、故事、报告文学等,或多次获奖,或被国内外40多种书籍、专著收录,1993年11月,在新华通讯社北京分社等单位主办的第一届中国文学新闻创作年会上,他的作品《新加坡印象》荣获大赛二等奖;同年3月,在中国散文诗学会主办的“回答人生”全国散文诗大赛中,他的作品《请到中国来》荣获二等奖,作品由作曲家程恺谱曲后,由歌唱家杜学丽、江胜明男女声二重唱,由西南军政文工团表演,同年5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文艺晚会上,作为压场节目演出,受到热烈的欢迎,随后被中央电视台进行了报道;与同事何焕昌、零建州合作编撰的《中共东江地方史》,于2007年4月荣获惠州市首届政府奖一等奖;《从峥嵘岁月走向辉煌时代》荣获政府三等奖;蔡楚标的艺术传略,被编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科学中国人》、《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第二卷)、《当代诗词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职业技术教育名人大观》、《中国名人志》等书中。在《陕西名人写真》一书中,除陕西省之外,全国其他各省市中,唯独写了一篇《蔡楚标的诗意人生》……
    一篇篇作品,一个个荣誉,就是一块块丰碑,记载辉煌的人生,记载永远的历史。

 
忠肝义胆为潮人
 
    提起惠州市潮人文化经济促进会,不知道的人恐怕很少,知道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由衷的说一声好。就是为了这一声“好”,秘书长蔡楚标付出了不少的心血和汗水。
    2004年秋的某一天,蔡楚标与朋友聚会,言谈中,党史研究室洪汉文主任及四十二军一位老领导透露:希望能成立一个潮人的社团组织。之前,他们专门为此事开过几次会议,想成立潮人会,后因多方原因没有成功。这次又旧话重提。言者有心,听者更有意。与会者还有李启光、黄贤明等潮汕精英。当时蔡楚标问:“大家有没有信心?想参加的人有多少?”待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开始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并亲自向成立时间较早的惠州市客家文化经济促进会请教。相关事项全部了解清楚之后,他们再次到年年丰山庄聚会,成立筹备小组,李启光当即表示拿出二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而秘书长的职务,很自然就落到了蔡楚标身上,各种报表、章程等都由他一手弄起来。
    如果说会长是促进会的家长,那么秘书长则是他的总管,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职务,不仅要管好这个“家”,还要协调各方关系,关心和帮助每一位“家庭”成员。无论是哪一方面,只要稍有差错,就会引来责骂与非难。况且,人的理解与思想是千差万别的,不管你做得再好,也会有人有意见。为了管好这个“家”,蔡楚标没日没夜的操劳:看望慰问伤病会员,帮助会员办事,为会员排忧解难,起草各种文件,出席各种会议,联络和协调各方关系等。“能帮会员做的,就要努力的积极的去做。”这是蔡楚标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去年有一位客家企业与会员企业有矛盾,差点打起来。蔡楚标知道后,第一时间跑到他们的工地去看。看了之后,立即向双方企业老总提出建议和看法,矛盾因此得到妥善解决,并且相互之间建立友谊。一次,会员学校有一位老师在外招生被人殴打,蔡楚标闻讯后,当即交代学校报告当地派出所,并带秘书处的人去了解情况……学校领导感动地说:“你们的行动比XXX还快。”这就是蔡楚标的日常工作,对会员企业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他爱人经常对他说:“老蔡,你在家里做事都没有这么拚命,为潮人会却这么拚命,你到底图的是什么?”
    是啊!到底图的是什么?
    “我前两年退休后,曾有人出四五千元钱一个月请我去做校长。当时我想,退休后我的生活还过得去,没必要为挣钱而劳累。一个人不做点事也不行,不做事,思想与精神就没有寄托,但做事也要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做有意义的、力所能及的事,这样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家庭,对得起社会。”很简单,这就是蔡楚标所要图的——为社会多做些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事情。

 

 
   更多相关
    郑强:将浙大办成世界一流大学就
    媒体盘点中央领导人后代 李小琳
    容柏生:在攀登新高度中成就卓尔
    A股公司独董牛人榜
    林绍良:从油店学徒到华人首富
    李敖:快乐的反叛者
    罗征启: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风水
    维珍创始人:商业本质应是为人类
    莫道明:我是一个“自恋狂”
    双雄:两个黄冈书生的巅峰之旅
   特别推荐
许又岚:鲲鹏展翅九万里
许又岚:鲲鹏展翅九万里
陈景河:黄金山上撰写黄金人生
陈景河:黄金山上撰写黄金人生
魏伟伟:甜蜜鸟背后的故事
魏伟伟:甜蜜鸟背后的故事
王子耀:悬壶济世为苍生
王子耀:悬壶济世为苍生
陈爱娟:一棵会开花的树
陈爱娟:一棵会开花的树
   特别策划·专题报道
· 华为的秘密:为何整个世界都怕它?
· 在商学院里到底学什么?
· 禹晋永: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生存“忽
· 解密“淘宝式”经典骗局:以假乱真 会
· 苏芩:33岁剩女十年悲催相亲史
· 环球时报:反制日本“购岛”应立即行动
· A股上市家族企业TOP100:新希望三一比
· 神秘富豪张志熔发家史:国企高管带来巨
· 十年来那些被资本“逼宫”挤走的企业创
· 罗援:只要是中共在执政 美国就不会放
   热点人物
· 方润华:滋润大地兴中华
· 李元发:走进京郊“台湾农场”
· 刘宇新:已是宇内换新天
· 曾宪梓: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 郑传烈:工业报国为己任 艺德双馨成世
· 韩洪亮:传承东方文化 建设文化东方
· 许远明:冲破国企脱困冰河
· 李嘉诚:华人首富一生的前前后后
· 陈丽华:企业家的仁爱风范和生命本色
· 施永青:无为而治 成就霸业
   推荐人物
· 林春蓝:解读天下第一经卷
· 李国平:飞翔的光电神鹰
· 王 石:打造千亿万科背后的取舍之道
· 郭广昌:实践中的梦想家
· 硬汉李幼斌的“另一半” ——史兰芽
· 杨钊:做慈善要让人知道
· 林峰:从电视转战电影是眼前的高峰
· 熊乃瑾:女人的媚是让人幻想的
· 俏江南失色:家族餐饮企业的困境
· 钟庆明:冠军心 力臻美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本站文章或资料,敬请注明:来源中国人物传记网,并署上文章作者的名字!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资料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其他合法者所有。如内容涉及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本站,将尽快处理!
本站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关于本站 | 分支机构 | 投稿须知 | 代写文章 | 加盟合作 | 书籍出版 |
联系电话:015102060385 投诉:013802424218  电子邮箱:chinarwzj@126.com QQ:865676504
中国人物传记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5 Chinarwz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2031299号 技术支持:广州市源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