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河南 | 河北 | 山东 | 山西 | 广东 | 广西 | 湖南 | 湖北 | 福建 | 浙江 | 四川 | 重庆 | 申请地方频道
人物传记网 ——记录历史  传承文化
感动中国 | 人民公仆 | 人物访谈 | 社会名流 | 企业领袖 | 商界精英 | 地产骄子 | 海外赤子 | 艺苑奇葩
教坛名师 | 巾帼风采 | 律师在线 | 杏林名医 | 创业之星 | 时尚风云 | 明星专栏 | 专家学者 | 个人传记
本站新闻 | 专题报道 | 理事单位 | 作家专栏 | 家族史话 | 国学天空 | 企业文化 | 畅游天下 | 健康保健
  当前位置:人物传记网 ——记录历史 传承文化 > 社会名流 > 正文
叶笃正:呼风唤雨,气象之侠
来源:中国人物传记网  作者:维鹰  2011年05月13日 09:02

   

    叶笃正,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6年1月,叶笃正以他“呼风唤雨”的不凡成就,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呼风唤雨”这个词,多用于形容那些行走于江湖、出没于山林、身手不凡的“侠行客”,金庸小说中不乏这样的人物,一腔热血,满身武艺,铁骨柔肠。

    “呼风唤雨”也常被引来形容气象学家。气象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中,气象预报已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观天象,识云气,寻规律,定行止,这就是气象学家干的活。自古至今,气象研究者的目标,似乎就是要把自然的天气现象掌控在自己手中。“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侠”之兴味,正在其中。获得2005年度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气象学家叶笃正,就是这样一位“侠”。

    巧得很,治学严谨的“大侠”叶笃正,在业余时间恰恰喜欢阅读武侠小说,金庸和梁羽生是他的最爱。欣赏武侠小说,领略侠者风范,抛开科学家的身份,把自己置身于离奇惊险的侠客处境中,一路刀光剑影、九死一生,“一来可以松懈一下脑子,二来也受启发。我特别欣赏武侠小说里头的某些侠客,比如,你以为他已经死了,却忽然一下子又出来了,真是绝处逢生。做科研工作也常常如此,想了半天,觉得不行了,却又柳暗花明,冒出灵感的火花。”

    至于为什么会喜欢武侠小说,叶笃正也有观点:“脑子必须用,否则会生锈,如果绷得太紧了,弦就要断,因此要张弛有度”。瞧,一张一弛,又是侠之风骨。

    “侠”者的思维,往往上天入地,出入自如。叶笃正研究青藏高原气象,指出围绕青藏高原的南支急流、北支急流及由它们汇合而成的北半球最强大的急流,严重地影响着东亚的天气和气候,并首先指出青藏高原在夏季是大气的一个巨大热源。后又通过对夏季青藏高原热源及其对东亚大气环流影响的分析,爆出“冷门”观点:青藏高原在冬季是冷源。凭着这一热一冷之说,他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

    侠客擅智,智的深邃在于能集各门派之所长,兼容并包。叶笃正创立的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即是如此,不仅为现代大气长波的预报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阻塞高压天气系统的生成、维持和移动提供了一种动力学解释,为气象学的研究开辟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叶笃正的侠智“秘笈”还有:于上世纪60年代创立了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他与陶诗言等气象学家发现东亚和北美环流在过渡季节(6月和10月)有急剧变化的现象。他们还证明了阻塞高压在持续异常天气预报中的重要性。这些发现和理论为中国的天气预报奠定了重要基础。

    侠之能者,呼风唤雨;侠之杰者,古道热肠。金庸在他的小说中所标榜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叶笃正便是一位爱国侠者。

    1949年,在美国结束学业之时,他因为成果卓著,博士论文引起美国气象界的关注而得到一份年薪4300美元,在当时已属高薪的职位,但是他选择了回国。他对导师罗斯贝说,“我觉得新中国是有希望的,我想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事。”罗斯贝被他炽烈的爱国之心所感动,答应帮他拿到签证。1950年,在新中国欢度第一个国庆日时,叶笃正与妻子冯慧登上了开往香港的轮船。

    回国后,叶笃正的科研条件远没有在美国那样优越。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工作地点是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整个气象室十多位成员,却没有一张像样的天气图。“没有图,我们自己画,第一张图画出来,是五百毫巴地面图,相当于五公里左右高度的天气图,实验室所有的人专门做了庆贺。”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提起当初白手起家的经历,叶笃正似乎不觉得苦,而是沉浸在当时踌躇满志的情绪中。

    侠者之所以行侠,往往是因为对世俗乱象疾恶如仇。叶笃正忘不了青年时代所见到的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欺压,忘不了张伯苓校长带他进行社会调查时所见到的民族悲剧,忘不了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在芝加哥遭到白人蔑视的境况。这些都催生着一个侠者科学家的意气风发。“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外国人尤其是日本人踩得我们喘不过气来,现在我们站起来了,这两种感觉可不一样。我们这个年纪的人都是从过去过来的,对于国家这个概念有很深感受,我要为国家做事。你们现在要把这个概念树立起来,为什么要创新,这是在为国家创新,为什么要执著地把科技搞上去,是为国家做事。”建国初期,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气象组,叶笃正与顾震潮、陶诗言、杨鉴初合称为“四大金刚”,又与曾经是芝加哥学派中坚力量的郭晓岚、谢义炳一同被称为气象界“三绝”,他们的探索与努力使得“文革”之前的中国气象学在东亚遥遥领先。

    众所周知,气象学的研究往往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消耗成年累月的时间和精力,所得到的却只是抽象的数据。经由这些数据得出的结论,又不知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被证实。也许一个宏观的气象理论的提出和证实,对人类群体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但对于每一个个体的人来说,却又似乎毫不相干。然而,叶老却一生都在默默地为我国气象学、大气科学和气象业务殚精竭虑,以一个气象学家的独到眼光关注着我国的经济与民生,关注台风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计算自然灾害后的保险索赔,研究可以量化的未来,让人不能不叹服和尊奉他为科学领域的侠之大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改革开放,使进入古稀之年的叶笃正将气象研究的眼光,从祖国,从一国的经济,一国的民生,一国的环境发展超脱出来,放眼全球,放眼全人类,将侠者的境界提升到了极致。1984年,几位美国气象学家专程来到中国,寻求叶笃正的支持,使他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如今说起“全球变化”,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也对温室效应、全球变暖这些概念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不只是普通人还意识不到人类的活动可以导致气候变化,就连一些气象专家也说,“什么全球变化不全球变化的,关我们什么事,它要变就让它变去好了”。叶笃正顶住了不被认可的压力,将这一气象研究事业推行到底。

    由此看来,大侠之所以有大智,是因为他有更为博大的胸襟,更加宽宏的气度。叶笃正自己也说,研究全球气象对全人类的影响,是自己做出的最大贡献。

    正是因为有这样大侠大智的胸襟,2003年,叶笃正又首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人类无节制的活动可以导致气候变化,而气候变化又牵制了人类的活动,这种彼此的交叉互动,会把人类带入一个无法返回的困境,人类必须限制自己的行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至此,叶笃正将中国的气象研究扩充为一个更大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等方方面面。

    叶笃正以他毕生的侠行,刷新了人们的传统侠义观。为中国人民,也为全人类,笃行忠正,此真乃新时代侠者之榜样!

 
 

 
   更多相关
    郑强:将浙大办成世界一流大学就
    媒体盘点中央领导人后代 李小琳
    容柏生:在攀登新高度中成就卓尔
    A股公司独董牛人榜
    林绍良:从油店学徒到华人首富
    李敖:快乐的反叛者
    罗征启: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风水
    维珍创始人:商业本质应是为人类
    莫道明:我是一个“自恋狂”
    双雄:两个黄冈书生的巅峰之旅
   特别推荐
许又岚:鲲鹏展翅九万里
许又岚:鲲鹏展翅九万里
陈景河:黄金山上撰写黄金人生
陈景河:黄金山上撰写黄金人生
魏伟伟:甜蜜鸟背后的故事
魏伟伟:甜蜜鸟背后的故事
王子耀:悬壶济世为苍生
王子耀:悬壶济世为苍生
陈爱娟:一棵会开花的树
陈爱娟:一棵会开花的树
   特别策划·专题报道
· 华为的秘密:为何整个世界都怕它?
· 在商学院里到底学什么?
· 禹晋永: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生存“忽
· 解密“淘宝式”经典骗局:以假乱真 会
· 苏芩:33岁剩女十年悲催相亲史
· 环球时报:反制日本“购岛”应立即行动
· A股上市家族企业TOP100:新希望三一比
· 神秘富豪张志熔发家史:国企高管带来巨
· 十年来那些被资本“逼宫”挤走的企业创
· 罗援:只要是中共在执政 美国就不会放
   热点人物
· 方润华:滋润大地兴中华
· 李元发:走进京郊“台湾农场”
· 刘宇新:已是宇内换新天
· 曾宪梓: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 郑传烈:工业报国为己任 艺德双馨成世
· 韩洪亮:传承东方文化 建设文化东方
· 许远明:冲破国企脱困冰河
· 李嘉诚:华人首富一生的前前后后
· 陈丽华:企业家的仁爱风范和生命本色
· 施永青:无为而治 成就霸业
   推荐人物
· 林春蓝:解读天下第一经卷
· 李国平:飞翔的光电神鹰
· 王 石:打造千亿万科背后的取舍之道
· 郭广昌:实践中的梦想家
· 硬汉李幼斌的“另一半” ——史兰芽
· 杨钊:做慈善要让人知道
· 林峰:从电视转战电影是眼前的高峰
· 熊乃瑾:女人的媚是让人幻想的
· 俏江南失色:家族餐饮企业的困境
· 钟庆明:冠军心 力臻美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本站文章或资料,敬请注明:来源中国人物传记网,并署上文章作者的名字!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资料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其他合法者所有。如内容涉及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本站,将尽快处理!
本站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关于本站 | 分支机构 | 投稿须知 | 代写文章 | 加盟合作 | 书籍出版 |
联系电话:015102060385 投诉:013802424218  电子邮箱:chinarwzj@126.com QQ:865676504
中国人物传记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5 Chinarwz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2031299号 技术支持:广州市源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