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河南 | 河北 | 山东 | 山西 | 广东 | 广西 | 湖南 | 湖北 | 福建 | 浙江 | 四川 | 重庆 | 申请地方频道
人物传记网 ——记录历史  传承文化
感动中国 | 人民公仆 | 人物访谈 | 社会名流 | 企业领袖 | 商界精英 | 地产骄子 | 海外赤子 | 艺苑奇葩
教坛名师 | 巾帼风采 | 律师在线 | 杏林名医 | 创业之星 | 时尚风云 | 明星专栏 | 专家学者 | 个人传记
本站新闻 | 专题报道 | 理事单位 | 作家专栏 | 家族史话 | 国学天空 | 企业文化 | 畅游天下 | 健康保健
  当前位置:人物传记网 ——记录历史 传承文化 > 社会名流 > 正文
王中军:冯小刚的老板
来源:中国人物传记网  作者:管理员  2011年05月13日 08:17

    三年多时间,华谊兄弟成了中国最大的私营电影公司,并在电影市场上演绎着资本化的进程:海外票房分成、多元化、重组、上市……在不知不觉中,它正改变着中国电影人传统的市场观资本化电影:大投入、大制作。

    “我们在电影业内应该是商业成绩最好的公司之一,投资规模也是最大。但很难说自己是第一,这样说会伤害很多同行,我觉得我们起码是最好的,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我相信这个劲头还会继续往前走。”

    华谊兄弟的当家人王中军在向《中国企业家》介绍华谊时言语十分谨慎,这正如他一贯的低调作风。在业内声名显赫的华谊兄弟和王中军本人并不为中国大众所熟知,但只要说起王中军是冯小刚的老板,说起《大腕》、《刺秦》、《一声叹息》、《没完没了》、《刮痧》、《我的1919》等一系列腕级影片,人们就可掂量华谊在圈内的地位了。

    三年多的时间里,王中军拍了十多部电影,电影票房排行榜上连续3年都是冠军。每年,华谊还拍200多集电视剧。

    华谊在电影的投资上喜欢大投入、大制作,用密集的资本来运作电影。个性粗犷、随意甚至有几分浪漫主义的王中军是一个很大气的人,大制作、大手笔加上影视大腕,这是他主要的投资原则。“300-400万的投入制作没有吸引力。”华谊兄弟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演艺队伍,陈道明、王姬、刘威等演员已是华谊太合的签约演员,而“大腕”冯小刚、路学长则是签约导演。“中国娱乐业和电影业人要有前瞻性,投资是投人,要抓住人才优势。”华谊的资金实力和王中军守信、说到做到的性格,吸引着众多大牌明星跟华谊合作。

    “高投入自然就有高回报”。华谊除了高薪聘请大牌明星外,还在电影前期的策划、后期的推广和发行上都下足了功夫,并在影片《大腕》中首次把美国好莱坞八大公司之一的哥伦比亚集团引进投资组合的阵容当中。

    喜欢高投入的华谊把寻求高回报的目光转向了海外。王中军从《卧虎藏龙》一片中看到了合拍机制不合理的弊端,同时深刻体会到海外发行的重要性。《卧虎藏龙》在全球票房达到2亿美元,但在中国市场却亏了400多万元,“像这种中国的大戏仅靠中国市场的份额肯定很难收回成本,你必须参与海外整个市场发行和分成才能真正赢得回报。”

    所以,从《大腕》开始,王中军在中国电影海外发行的机制上第一个吃起了“螃蟹”:首次尝试了在中外合拍片中由中方人员占主导地位的方式,并直接参与全球票房分账。而这将改变中国电影人多年无权参与全球票房分账的市场现状。


广告起家


    2002年元旦前夕,京城一处有名的别墅区里。王中军在自己家里张罗着接待20多位华谊广告的旧部,听着他们唧唧喳喳的议论着自己的一切:新投资拍的电影《大腕》、欧式的2层小楼、油画、各种马的雕塑,甚至那些粗犷挺阔的意大利皮沙发、素铁条和铁筒焊接而成的巨型灯……这位华谊影视的老总心里十分舒坦。无疑,在王中军旧部和周围人的眼中,华谊的成长史也是一部王中军的创业史。

    1985年,王中军从国家机关辞职,做职业的摄影师,拍些挂历、画册,后来又去了一家广告公司当部门经理,不久承包了广告公司,自己做起了总经理,但起色并不大。这一切王中军现在看来只是当时“维持生存”的手段而已。1989年,王中军去了美国,“送外卖,帮助一些小的首饰公司拍照片”,边打工边上学。王中军当时的想法很单纯:出国看看,挣些钱回来开自己的广告公司。1994年2月,王中军带着在美国5年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10万美金回到北京。筹备了3个月后,王中军在北京国际饭店开始运作华谊广告公司,王中军的弟弟也入股了。后来王中军整个买下了华谊,并改名为“华谊兄弟广告公司”。“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早上骑着自行车到地铁口,锁好车,然后坐地铁,到建国门下车,再去公司。”

    华谊当时的经营很艰难,刚开始做的是一本小杂志,刊登一些广告,然后直邮给使馆和三星级以上的高级公寓,每个广告很便宜,只有1-2千人民币。王中军算了算自己的10万美金,如果不赚钱的话,至少可以维持半年的时间。王中军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运气十分好的人。中国银行的出现,无疑给了华谊一个“鲤鱼跳龙门”的机会。中国银行当时在全国各地机构的标识五花八门,王中军说服中行采用统一的标识,实行标准化、网络化管理。“这是太简单的方式,其实国外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中国没有。这不是我创新的,而是我学来别人的方式。”

    中行后来采纳了王中军的建议,华谊接下了中行全国15000多家网点的标准化规范工程,全部采取红标黑字白底的标识。中行这一单,使“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在CI这个领域里非常有名气,而且也赚到了很多钱。”

    后来,王中军又先后接了国家电力、中石化,农行金穗卡、华夏银行的华夏卡等的标准化规范项目。三年后,华谊广告公司进入中国十大广告公司行列。

    依靠广告起家的王中军走上电影之路纯属偶然。1998年的一天,王中军在路上碰见了他出国前在广告公司的同事刘晓玲,一直在电视剧圈里做事的刘晓玲告诉王中军拍电视剧怎么怎么赚钱,王中军有些心动。很快,王中军投资拍了自己的第一部电视剧《心理诊所》,虽然没有拍戏的经验,但王中军利用自己做广告的优势,进行了很好的推广,第一部戏居然盈利百分之百!尝到甜头的王中军一头扎进电影圈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王中军把这一切归功于“信心和运气”,“很多人在创业成功的时候面对媒体说这种那种的想法,其实我在当时没有那么多复杂过程,也没有什么太多经营技巧。”


电影商人


    电影是一个名利场,而成了大腕的王中军毫不隐晦自己对这个“名利场”的喜欢:“中国现在电影市场的竞争不是很强,利润空间很好,又能赚钱,大众又关注,乐趣无限。这是一个名利双收的产业,我非常喜欢。”

    在电影这个“名利场”上,王中军认为自己做事的方式很难判断,作为艺术家的他喜欢按照自己认为比较轻松的方式进行,他很少规划自己今年该做什么,或者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从广告、电影、制药、马会俱乐部到投资公司,莫不如此。

    王中军投资养马俱乐部,是因为他喜欢骑马,每周都要骑;而选择做药,是因为他的一个广告客户想开一家新公司,客户需要资金和有一定经营概念的合伙人,问王中军愿不愿意做合伙人,王中军就做了;而选择与太合合作,是因为他和太合的老板都玩车,一个玩宝马,一个玩法拉利,在一起聊得不错,太合想做影视,于是王中军就和太合出资5000万元成立了华谊兄弟太合影视。“以自己的习惯干自己喜欢的事和明白的事,操作起来赢的机会比较大,自己也比较开心。”王中军哈哈一乐,解释自己在投资上的选择。他希望别人明白自己是以“艺术家的性情”在做选择,而不是商人的角色。

    但实际上,作为商人的王中军有自己的眼光,他一方面搭建着自己的华谊兄弟体系:华谊兄弟广告、华谊兄弟太合文化经纪、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另一方面涉足多元化的资本投资。王中军在不知不觉中使自己由一个“电影人”的身份走向了多元化,多元化的结果使他不得不考虑资本层面的运作。“这两年我一直在寻求新的合作伙伴,私募、转让股权、议价转股各种方式都可以,这是势在必行的。一个公司继续往前走,总需要资本量越来越大,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强。”王中军更长远的目标是把华谊上市。

    王中军说到这里似乎有些兴奋,他环视了一下摆着各种各样雕塑和道具的办公室,起身从角落里拿起一把道具剑,抽出来比划了一下,“过段时间我准备举行一个拍卖会,把姜文他们用过的道具给拍卖掉。”商人本色的王中军自言自语道,“毕竟,在这些道具上的投资还是很大的。”

    这是典型的王氏作风:一边追求大投入,一边死抠细节上的开销。据说,王中军对制片计划的要求细到了每一分钱,是圈子里典型的“抠门”。王中军并不在乎这样的评价,“中国电影总是出现超支现象,问题就是出在细节上面。”

 

 

 
   更多相关
    郑强:将浙大办成世界一流大学就
    媒体盘点中央领导人后代 李小琳
    容柏生:在攀登新高度中成就卓尔
    A股公司独董牛人榜
    林绍良:从油店学徒到华人首富
    李敖:快乐的反叛者
    罗征启: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风水
    维珍创始人:商业本质应是为人类
    莫道明:我是一个“自恋狂”
    双雄:两个黄冈书生的巅峰之旅
   特别推荐
许又岚:鲲鹏展翅九万里
许又岚:鲲鹏展翅九万里
陈景河:黄金山上撰写黄金人生
陈景河:黄金山上撰写黄金人生
魏伟伟:甜蜜鸟背后的故事
魏伟伟:甜蜜鸟背后的故事
王子耀:悬壶济世为苍生
王子耀:悬壶济世为苍生
陈爱娟:一棵会开花的树
陈爱娟:一棵会开花的树
   特别策划·专题报道
· 华为的秘密:为何整个世界都怕它?
· 在商学院里到底学什么?
· 禹晋永: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生存“忽
· 解密“淘宝式”经典骗局:以假乱真 会
· 苏芩:33岁剩女十年悲催相亲史
· 环球时报:反制日本“购岛”应立即行动
· A股上市家族企业TOP100:新希望三一比
· 神秘富豪张志熔发家史:国企高管带来巨
· 十年来那些被资本“逼宫”挤走的企业创
· 罗援:只要是中共在执政 美国就不会放
   热点人物
· 方润华:滋润大地兴中华
· 李元发:走进京郊“台湾农场”
· 刘宇新:已是宇内换新天
· 曾宪梓: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 郑传烈:工业报国为己任 艺德双馨成世
· 韩洪亮:传承东方文化 建设文化东方
· 许远明:冲破国企脱困冰河
· 李嘉诚:华人首富一生的前前后后
· 陈丽华:企业家的仁爱风范和生命本色
· 施永青:无为而治 成就霸业
   推荐人物
· 林春蓝:解读天下第一经卷
· 李国平:飞翔的光电神鹰
· 王 石:打造千亿万科背后的取舍之道
· 郭广昌:实践中的梦想家
· 硬汉李幼斌的“另一半” ——史兰芽
· 杨钊:做慈善要让人知道
· 林峰:从电视转战电影是眼前的高峰
· 熊乃瑾:女人的媚是让人幻想的
· 俏江南失色:家族餐饮企业的困境
· 钟庆明:冠军心 力臻美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本站文章或资料,敬请注明:来源中国人物传记网,并署上文章作者的名字!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资料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其他合法者所有。如内容涉及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本站,将尽快处理!
本站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关于本站 | 分支机构 | 投稿须知 | 代写文章 | 加盟合作 | 书籍出版 |
联系电话:015102060385 投诉:013802424218  电子邮箱:chinarwzj@126.com QQ:865676504
中国人物传记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5 Chinarwz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2031299号 技术支持:广州市源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