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建平,一个从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基层干部,在三十多年的工作历程中,留下了一行敬业爱岗、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闪光足迹,谱写了一曲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人生壮歌。特别是任民政局局长十多年来,他默默耕耘“大民政”,处处无私献爱心,被敬老院的孤寡老人视为亲生儿子,被福利院的孤残儿童视为生身父亲,被特困乡亲们视为救命福星,他的一个个动人故事,人民群众争相传颂、有口皆碑。他的感人业迹,也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和嘉奖。他先后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民政信访工作先进个人”,省政府授予“全省勘界工作先进个人”和“全省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先进个人”;连续四年被授予市、区优秀共产党员;连续五年被授予全区党风廉政先进个人;多次被市、区树为“勤廉兼优好公仆”和“人民满意好代表”等称号。榆阳区先后五次获得全国和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县(区)”称号,连续四次获得“全省双拥模范城”称号,其它各项工作也先后80多次受到省、市、区三级党委、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的表彰奖励。 ◆ 一、以身作则,甘为公仆 乔建平同志30多年如一日,总是把生活最困难,情况最特殊,最需要救助的特殊群众作为自己的朋友,牢牢装在心里,处处予以帮助。在工作中,他从不指手划脚,时时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全区24全乡镇、486个村和城区7个街道办事处的村巷院落到处留有他的足迹;救灾现场和五保老人、灾病户的炕角床头,经常出现他的身影。2003年,城区北大街的特困户盛士功病故,其妻子患有精神病,孩子又小,后事无人料理,乔建平亲自带上花圈挽帐和2000元现金上门帮助料理后事,被社区群众称为穷人家的“好孝子”;2002年,青云乡色草湾村曹华英家因土炼油爆炸,造成重大灾害,致使其4个孩子因无学杂费面临辍学,乔局长知道情况后,在积极组织抢救伤者的同时,主动协调教育部门和乡、村学校,解决了上学费用问题,对此,保住性命的曹华英见人就说:“乔局长是我家的救命恩人”。多年来,他只身现场无数次地组织抢险救灾工作。他风里来、雨里去,亲自踏勘了区内所有省、县、乡镇的争议界线。中秋节大团圆这一天,他却和工作人员在争议区内老百姓的家里,以一顿最简单的便饭渡过了这个特殊的节日;2004年秋季的一场洪雹灾害,致使城区鼓楼办一居民区出现险情,下班在家吃饭的他接到灾情报告后,丢下饭碗,只身奔往现场,亲自和办事处的同志们参与救灾抢险,直到午夜12时,险情完全排除后,他才拖着被泥水浸透了的疲备身体离开现场。 他心里时时装着老百姓,唯独没有自己。2005年4月,终因积劳成疾,再也无法支撑病痛的肢体,才不得已住进了医院。即使是在住院的日子里,他仍然没有忘记工作,通过电话和工作人员、部分特困户取得联系,问寒问暖,指挥安排救灾救济工作。 ◆ 二、务实进取,造福于民 为了摆脱穷财政对发展大民政的困扰,他跑上跑下,到处张罗,筹集社会各界捐助和涉外收养收入近千万元,修建了两座三层小楼,办起了集育婴、幼教、游乐、办公、生活为一体的全省唯一的一所高标准县级儿童福利院,先后使百余名曾经遗弃路旁无人问津的婴幼残疾儿童重新回到“母亲”怀胞;对全区五所规模较大的乡镇敬老院进行了普遍改造,对区敬老院的基础设施、生活环境与生活条件进行了重点改造,为老人们建起了浴室、休闲亭、健身房,修了花坛,铺设了草坪,配备了电视、音响和棋牌娱乐等设施,使敬老院成了广大五保老人安度晚年的福乐园。每年重阳节,他总要把农村五保老人亲自接到区敬老院,亲自张罗着给老人们唱大戏,换新装,吃美餐。每逢春节,他总要带领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带上蛋糕、水果和零花钱到敬老院给老人们集体拜年,同老人们一道包饺子、吃年饭、话家常、祝长寿。 榆林城区历史遗留下来的丧事游行过街、当街设祭陋习,严重堵塞交通,污染环境,广大群众深恶痛绝,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历届政府都曾采取措施进行整治,但都未能得以有效解决,为了革除这一陋习,乔建平同志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在外出考察、深入走访群众、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于2002年向区委、区政府呈报了一套兴建公墓、解决乱埋乱葬问题和组织统一出殡相结合的改革方案,得到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于是他紧锣密鼓地组织实施,征墓地,购殡葬车,宣传群众,转变观念。组织民政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做丧主的工作,并要求自己的亲朋同事带头执行。最终,此举得到了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和拥护,改革获得成功,从而结束了多年来那种送葬队伍满街游、交通受拥堵、围城墓堆到处修、火灾经常有的混乱局面。 ◆ 三、廉洁自律,为人楷模 乔建平同志一贯作风民主,他崇尚的是品行端正、作风正派的高尚人格,最见不得那些贪官污吏和势利小人。对机关和工作上的重大问题都要会议研究、民主讨论、共同决策,特别是对救灾粮、款、物的分配,退伍军人安置和维修工程的发包等,从不独断专行和优亲厚友,都是由大家集体研究决定并在政务公开栏上如实公开,他任局长十多年来,无一例人情工程,无一件关系商品;他严以律己、身先士卒,带头不座专车,从不用公款为自己配备通信工具和请客送礼,把有限的资金全部用于解决特困群众生活和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他带头学习“两个条例”,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他立下严格家规:不准妻子及家人接待任何上门陌生客人,更不准接收上门客人的任何礼物。他家的大门经常反锁着,图有“不轨”行为的人很难踏进他家的门槛。“公生明,廉生威”,乔建平同志任民政局长以来,全系统从未发生一起违规违纪案件,区民政局机关和他本人多年来一直被树为全区乃至全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面旗帜。 ◆ 四、扎实工作,践行诺言 乔建平同志从任民政局长的第一天起,就暗自立下誓言,要改革传统民政工作的旧模式,不断创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机制,全面推进全区民政事业整体水平的跨跃式发展。十余年来,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诺言,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自己的诺言,他带领大家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与工作措施。他从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抓起,以严谨、高效、务实的作风赢得了各级领导对民政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从理顺各种关系入手,求得了社会各界的密切配合;以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他不失时机地改革传统民政工作的旧模式,创新构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新体系,实现了大民政、大社会、大联动,有效推动了全区民政事业整体水平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彻底改革了传统的救灾救济工作,建立和完善了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危房改造救助、教育、医疗等专项救助为补充,社会捐助和干部包扶为辅助,村(居)基层组织为依托的四位一体的新型社会保障救助体系,有效解决了民生;二是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依法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真正落实了民权;三是双拥、优抚安置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得到充分落实,“三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切实维护了民利。与此同时,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各项社会行政事务工作保持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自身建设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队伍保证。 一位领导在大会上讲过,榆阳区的民政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由于有一支高效务实、赋有战斗力的民政干部队伍,有一个团结务实、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关键是有一个作风民主、勤政廉洁、开拓进取的好“班长”。这句话一语道破“天机”。乔建平——一个典型的明辩社会主义荣辱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时代骄子、人民公仆。
|
|
|
特别推荐 |
 |
许又岚:鲲鹏展翅九万里 |
|
 |
陈景河:黄金山上撰写黄金人生 |
|
 |
魏伟伟:甜蜜鸟背后的故事 |
|
 |
王子耀:悬壶济世为苍生 |
|
 |
陈爱娟:一棵会开花的树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