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河南 | 河北 | 山东 | 山西 | 广东 | 广西 | 湖南 | 湖北 | 福建 | 浙江 | 四川 | 重庆 | 申请地方频道
人物传记网 ——记录历史  传承文化
感动中国 | 人民公仆 | 人物访谈 | 社会名流 | 企业领袖 | 商界精英 | 地产骄子 | 海外赤子 | 艺苑奇葩
教坛名师 | 巾帼风采 | 律师在线 | 杏林名医 | 创业之星 | 时尚风云 | 明星专栏 | 专家学者 | 个人传记
本站新闻 | 专题报道 | 理事单位 | 作家专栏 | 家族史话 | 国学天空 | 企业文化 | 畅游天下 | 健康保健
  当前位置:人物传记网 ——记录历史 传承文化 > 人民公仆 > 正文
胡锦涛推动中日青少年交流纪事
来源:中国人物传记网  作者:简言之  2011年05月11日 13:19

    中新网5月5日电 据《日本新华侨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日本的“暖春之旅”即将启动,世人关注,而对中日两国民众来说,更是心存亲切,期盼已久。

    这份期望、这款深情,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国家元首10年来首次访日,也不仅仅因为这次是胡锦涛主席今年首次出访,其间更因为胡锦涛浓浓的“中日友好情结”,或者更准确说,就是“中日青年交流的情结”。

    回眸24年前,肩负开创中日世代友好使命的3000名日本青年访华,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全国青联主席的胡锦涛是此次活动的中方总负责人之一。这应该是他从政初期参与的最大最难忘的一次外事活动,倾注了热情、深情和挚情,他那亲和细心之举、平易谦和气质赢得了信任、友谊和赞誉。每谈及中日世代友好,每忆念中日青少年交流,胡锦涛总是特别兴奋。他动情地说“我喜欢和青少年朋友在一起,这不仅是因为我曾经从事过青少年工作,还因为青少年代表着世界的希望和未来。”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胡锦涛从中国共青团的最高领导人成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经历数不清的外交活动,访问了世界五大洲各国,接触了无数个首脑政要和贵宾,但与日本朋友、日本青少年的交流,是他记忆深处鲜亮的底片。


一幅历史照片


    一幅照片,往往是历史长河的一个定格;一幅照片,常常是历史细节的一个留存;一幅照片,更多的时候可以让人听到历史岁月的空谷回音。

    不久前,记者走进北京市千竿胡同5号的百年齐家大宅院,在女主人的盛邀下参观这个家族传承的图片展。从满清到民国,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宅院的主人从事的民办教育,岁月沧桑,时代变迁。但是,当我们驻留在一幅照片前时,话题转到了中日青少年的交流上。

    这幅照片拍摄于1984年9月。照片上一共有6位人物。其中有4位日本人,一位是当年的女翻译王玉梅,一位是当时主持中日青少年大联欢的团中央书记、全国青联主席胡锦涛。

   站在这幅照片前,王玉梅动情地回忆说:“1984年9月3000名日本青年访问中国时,我有幸担任了主团的翻译。那天晚上,中南海向来访的日本青年开放,我们一起在里边散步。突然,大家看到了几天来都在不同场合和日本青年见面的胡锦涛。日本朋友立即通过我向胡锦涛发出邀请,希望能够在一起照一张相。没有想到,胡锦涛一口答应下来。开始,安排照相位置的时候,胡锦涛主席要站在靠边的一侧,可是日本朋友们都不同意,坚持要胡主席站在中间。这样,我们就留下了一幅珍贵的照片。照相合影后,胡主席和日本朋友一一握手,我记得他说:‘相信各位今后都会为中日友好做出贡献。’”

   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中国共青团中央书记、全国青联主席胡锦涛,已经成为中共总书记、中国的国家主席了。那么,这幅照片上的日本友人们有什么变化呢?王玉梅告诉记者:“照片上的日本友人有的已经作古了。但是,站在照片右侧的这位日本人名字叫三上常夫,他一直在从事中日交流工作,现在还担任日中青年研修会理事。有的时候,我还会和三上常夫见面,知道他几乎每年到要到中国来,帮助中国搞绿化工作。他曾经告诉我,自己在家里、公司里接待过一批又一批中国研修生。他有一句话是挂在嘴边上的,他说自己一生都不会忘记1984年的日中青年大联欢。”


一个生死故事


    穗积一成先生今年刚刚退休。回忆起1984年3000日本青年访华,他给记者讲了这样一段“生死故事”。

    1984年9月,36岁的穗积一成随同3000名日本青年访问了中国。他所在的日中世代青年代表团是从上海入境、经南京前往北京参加国庆之夜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中日青年大联欢的。可是,就在国庆节前夕的一个晚上,由于旅途劳累,穗积一成在南京病倒,胃溃疡引起了胃大出血,失血达3000毫升,昏迷不醒,生命垂危。

    两个星期后,当穗积一成平安地回到东京的家里,方从当时的中国驻日大使宋之光那里得知,在当时的共青团中央书记、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胡锦涛的亲自指挥和安排下,中国医生们把他从死亡的边缘抢救了过来。从那时起,胡锦涛这个名字就深深铭记在穗积一成的心里。

    穗积一成回忆说,自己病倒以后,立即被送到江苏省人民医院急救。当时,根据上级的指示,中方的医护人员特地组成了一个十几人的急救小组。为了慎重起见,抢救过程自始至终都拍成了纪录片。

    在穗积一成接受大手术的第二天,他的妻子在全国青联的安排下来到了他的身边。在10天的病危期间,穗积一成的心脏几次险些停止了跳动。他总共输了3000毫升血。据说,当时南京A型血液库存不足,有关方面特地从上海调运血液。穗积一成说:“若是在日本,当时恐怕也没命啦。”

    穗积一成至今认为,他的血液中有一半来自中国。他幽默地说:“尽管我没有专门学过中文,但我能听懂70%左右的汉语,能用汉语表达30%左右的意思。这也许与在中国接受输血有关。”他说,就在他大病后的第二年9月,他和妻子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为了报答中国人民的救命之恩,他和妻子于1986年带着不满周岁的小女儿,继1981年至1983年之后又一次前往中国从事了3年多的日语教学工作。

    他在胡锦涛访问日本前夕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年胡锦涛为抢救他付出了巨大辛劳,安排之周到、细致,现在回想起来仍让人感动。


一对母女深情


    “现在,每当我在电视新闻里看见胡锦涛主席都会觉得难以置信——他竟然是当年送我礼物的那个人啊。”26岁的伊东亚已女士这样对记者说。
 
    1984年,只有3岁的伊东亚已随3000名日本青年一起访问中国时还在妈妈的怀里,是整个代表团中年纪最小的成员。令伊东母女至今感动不已的是,当时的全国青联主席胡锦涛特意挑选了一件红色中式上装作为礼物送给亚已。“为了将礼物亲手交给孩子,他在我们住的地方一等就是整整45分钟。亚已的母亲、日本著名歌手芹洋子女士激动地告诉记者。

    芹洋子女士还告诉记者,2006年6月她随“中国行”代表团访问中国并且与胡锦涛主席重逢时,“胡主席竟然主动问起亚已的近况。他甚至还清楚地记得亚已当年的样子、身高,我感到他真的是一位非常非常亲切的人。”如今,每当与中国朋友相聚时,芹洋子都会唱起《大海啊,故乡》和《四季歌》。


一世难忘的交往


    今天担任“日本青年馆”理事的板本登是1984年3000日本青年访华的日本组织委员会干事长。

    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板本登拿出保存多年的3000名日本青年访华时中国的报纸。1984年9月30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右上位置消息引题是:《三千日本青年聚集北京,两国青年联欢进入高潮》,主标题是:《我三团体举行盛大欢迎招待会》,板本登的名字出现在副标题中。板本登说,当时的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胡锦涛主持了那次欢迎招待会,中国的各大报纸,在当时都图文并茂地报道了中日青年交流的盛况。他还拿出自己珍藏的照片,上面有天安门前、观礼台上、人民大会堂、故宫、长城、十三陵植树等画面,定格了当年的欢声笑语。

    板本登对记者说:“我做了一辈子青年交流工作,包括日本与其他国家青年交流,直到现在就规模而言,人数最多的一次还是日本3000名青年访问中国,最难忘的也正是那一次。我当年作为首届日中友好21世纪委员会代表团成员访华,同时接受邀请的还有几百个日本团体、组织和个人,他们的政治立场、活动领域各不相同,但是同中国青年加深友谊、共同开拓日中两国未来的心情是完全一致的。青年时代的交往,一生一世都难忘。尽管日中两国经历过风雨波折,但日中两国人民友好的基础还是坚实的,1984年访华的3000名日本青年,如今他们已经成为期待和积极推动日中两国友好的中坚力量。只要日中两国政府和民间继续坚持青年交流,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愿望一定会实现。”


胡锦涛的深深记忆


    对于1984年的3000日本青年访华,胡锦涛主席直至今日还常常用“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来表示。

    1998年,身为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访问日本时,曾经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与穗积一成见面。胡锦涛对他说:“每当我们回想起1984年中日青年大联欢的时候,我就常常想到你,心里总惦记着你。听说那以后你身体恢复得很好,家庭很幸福。特别是听说你后来又在中国工作、生活了几年,为中日文化交流,为中日友好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感到非常高兴。”

    胡锦涛还告诉他:“我希望把我们在青年时代结下的友谊继续保持、发展下去,共同为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为面向新世纪中日关系的发展作出努力。”

    2007年6月19日,身为国家主席的胡锦涛亲自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日青年世代友好联谊晚会”。这次晚会的参加者主要是当年3000名日本青年访华活动参加者的代表以及他们的子女。

    胡锦涛在致辞中热情洋溢地表示,23年前,我们举行了中日青年友好联欢活动,这是中日青年交流史上的一次盛会。两国青年欢聚一堂、畅叙友情的感人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岁月可以改变人们的容颜,但改变不了人间的友情。20多年来,大家一直在各自岗位上为增进中日两国人民友谊、推动中日友好事业发挥着积极作用。正是由于中日双方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中日绵延2000多年的友好传统才得以发扬和光大,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缔造的中日友好事业才得以传承和发展。

    2008年5月4日,胡锦涛出访日本之前接受日本16家新闻媒体采访时又一次表示,1984年,我曾经负责接待过3000名日本青年访华。1985年,我率200名中国青年回访日本。1998年,我再次访问日本。我在北京也经常会见来自日本的客人。正因为如此,我结交了许多日本朋友。通过同他们的交往,日本人民的热情友好、勤劳智慧、坚韧不拔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深深感受到,日本人民同中国人民一样,希望中日两国友好相处。我希望在这次访问中会见老朋友、结识更多日本朋友。

    显然,促进中日青少年的友好交流,已经成为胡锦涛内心中一个深深的“情结”。


与日本政要的对话主题

   
    值得继续提及的是,胡锦涛主席与日本政要见面的时候,也总是把推动中日青少年交流作为重要的话题。

    早在2003年7月,身为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由日本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自民党众议员林义郎率领的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代表团时,就鼓励青年投身中日友好事业。他刻意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日双方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加强两国民间友好交往,积极鼓励两国年轻一代包括两国年轻政治家更多地投身到中日友好的伟大事业中来,为两国关系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位期间,曾经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伤害了中华民族的感情,也使中日关系陷入“冰河期”。尽管如此,2003年3月出任中国国家主席的胡锦涛仍然从中日关系的大局出发,在不同场合与时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纯一郎4次见面。2004年11月21日,胡锦涛主席在智利圣地亚哥第三次会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时强调,“应该进一步密切两国文化、教育及青少年交流”。

    2006年3月31日,中日两国关系因为小泉纯一郎5次参拜靖国神社处于最低潮的时刻,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日本日中友好七团体负责人,其中特别强调要“增进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为巩固中日友好的社会基础、发展长期稳定的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作出新的贡献。”

    2006年10月8日,刚刚就任日本首相不到半个月的安倍晋三乘专机抵达北京一个半小时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见到了胡锦涛主席。胡锦涛在谈到实现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时提出了4点建议,其中第3点是要扩大人员交往。进一步加强两国政府、议会、政党、团体、文教、青年等方面的往来与合作,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好感情。

    2006年11月18日,胡锦涛主席在越南河内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对中日关系的发展谈了5点意见,其中第二点就是“扩大两国人员往来尤其是青少年交往,加强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培育两国人民的亲近感,不断巩固中日友好的根基。”
 
    2007年2月,胡锦涛与安倍晋三首相达成共识,计划扩大青年交流的规模。

    2007年3月16日,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以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中川秀直和公明党干事长北侧一雄为团长的日本执政党代表团时,表示“要扩大双方文化、教育、科技交流和民间交往,尤其要扩大两国青少年的友好交往,为实现世代友好夯实基础。”

    2007年12月28日,胡锦涛主席在会见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时再次指出“要进一步扩大民间交往,特别是青少年的交流,加深两国人民友好感情,努力构筑和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共同开创中日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的新局面。”

    从这些挂一漏万的叙述中,已经可以看出胡锦涛对日外交的宗旨之一就是促进青少年交流,夯实两国国民感情基础,构筑中日世代友好。


躬身亲力促交流


    胡锦涛主席不但这样说,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他还这样做。

    2007年6月19日,胡锦涛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中日青年世代友好联谊晚会”时,日本访问团中年龄最小的成员横堀由、大木博来到胡锦涛面前,请胡主席为他们签名。胡锦涛高兴地对他们说,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中日友好事业的希望。他将两个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赠送给他们。两位日本少年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在这次晚会上,胡锦涛主席还与当年组织日本3000青年访问团的奥山忠、板本登等日本人交谈叙旧,感谢他们为中日青年和青年组织友好交流作出的积极贡献,希望他们继续影响和带动更多的日本青年投身到中日友好事业中来,使中日友好事业代代相传。

    更让人难忘的是今年3月15日下午,胡锦涛主席暂时离开正在举行的“两会”,突然出现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参加“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开幕活动。

    在世纪馆北厅,二三十名中日青少年正在切磋书法艺术。胡锦涛走到他们中间,兴致勃勃地观看他们挥毫泼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条幅吸引了胡锦涛的目光,他停下脚步,仔细欣赏。

    中日青年学生代表王昊和上田沙弥香在现场同时写下两幅字:“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胡锦涛称赞他们的字写得好,他说:书法艺术是中日两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在两国友好交往史上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今天,看到中日两国青少年用书法表达了对弘扬奥运精神的心愿。

    在中日青少年的邀请下,胡锦涛欣然拿过一枝毛笔,蘸上浓墨,写下10个遒劲大字——“举青春之力,谋世代友好”。胡锦涛对两国青少年、对中日世代友好的殷殷之情,使在场的人们深受感染。

作为两个喜爱饮茶的民族,茶文化在中日两国人民中都有很大影响。中日之间的茶艺和茶道交流,凝结着两国人民的深厚传统友谊。离开世纪馆北厅,胡锦涛又来到中日青少年表演茶艺和茶道的茶室。

茶室一角,几位日本女青年正在演示“里千家茶道”。胡锦涛坐在茶桌前,饶有兴致地观看。一位日本女青年端上沏好的京都特产喜云茶,请胡锦涛品尝。胡锦涛接茶、转碗,细细地品味。茶室的另一角,一位中国男青年舞动长嘴铜壶,表演着“太极茶道”。只见长嘴铜壶上下翻飞,缕缕清茶精准地注入茶碗,赢得大家一片赞叹。胡锦涛接过斟满清茶的茶碗,高兴地品尝起来。

胡锦涛对大家说,刚才,观看了中日青少年茶艺和茶道的表演,我感到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异曲同工,各有特点。希望两国青少年加强茶艺和茶道交流,以茶为缘、以茶会友,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中日睦邻友好。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胡锦涛专门来到中国人民大学百家园,同中日青少年代表一起种植友谊树。

白玉兰花纯洁清香、朵朵向上,深受中国民众喜爱;樱花质朴淡雅、开满枝头,深受日本国民喜爱。植树现场,一棵白玉兰树和一棵樱树被分别放置在两个植树坛中。胡锦涛拿起系着红绸的铁锹,和大家一起依次为两棵树挥锹培土、提桶浇水。

树种好后,胡锦涛高兴地说:我们把这两棵树种在一起,用她们来象征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

此后,从中国返回日本不久的横手城南高中二年级女生石乡冈诗织,在家乡秋田手持刊有自己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并肩一起植树照片的《人民日报》向媒体表示:能和胡主席一起植树很光荣。

微风拂面,暖处之旅。5月6日,胡锦涛启程前往日本。据悉,胡锦涛将在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发表讲演,主题内容之一就是促进中日青少年的交流。还有消息说,胡锦涛将与日本的“瓷娃娃”福原爱挥拍打乒乓,有论者因此评说这是中国“乒乓外交”的继续。其实,这种理解尽管不无道理,但若从胡锦涛对中日青年交流的推动来看,应该还是通过与年轻可爱的福原爱的对拍,展现出对一代年轻人的殷切期望。

今天,可以相信的是,胡锦涛的日本之旅,势必将中日青年交流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其历史意义或许犹如1984年日本3000青年壮行访华,在10年、20年后方能彰显出来。

中日的未来,在青年!全力推动中日青年交流,就是在高瞻远瞩地开拓中日两国关系的未来。

 
   更多相关
    吴强忠:病魔压不垮的共产党员
    何炳荣:创新嘉善精神凝聚合力创
    柳传志:朱镕基当年把许多经济问
    李克强:本届政府要过紧日子
    习近平:中国人共享人生出彩梦想
    李克强:“万事民为先”
    习近平:“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源
    郭庆伟:创办商会 服务赣商
    张高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特别推荐
许又岚:鲲鹏展翅九万里
许又岚:鲲鹏展翅九万里
陈景河:黄金山上撰写黄金人生
陈景河:黄金山上撰写黄金人生
魏伟伟:甜蜜鸟背后的故事
魏伟伟:甜蜜鸟背后的故事
王子耀:悬壶济世为苍生
王子耀:悬壶济世为苍生
陈爱娟:一棵会开花的树
陈爱娟:一棵会开花的树
   特别策划·专题报道
· 华为的秘密:为何整个世界都怕它?
· 在商学院里到底学什么?
· 禹晋永: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生存“忽
· 解密“淘宝式”经典骗局:以假乱真 会
· 苏芩:33岁剩女十年悲催相亲史
· 环球时报:反制日本“购岛”应立即行动
· A股上市家族企业TOP100:新希望三一比
· 神秘富豪张志熔发家史:国企高管带来巨
· 十年来那些被资本“逼宫”挤走的企业创
· 罗援:只要是中共在执政 美国就不会放
   热点人物
   推荐人物
· 林春蓝:解读天下第一经卷
· 李国平:飞翔的光电神鹰
· 王 石:打造千亿万科背后的取舍之道
· 郭广昌:实践中的梦想家
· 硬汉李幼斌的“另一半” ——史兰芽
· 杨钊:做慈善要让人知道
· 林峰:从电视转战电影是眼前的高峰
· 熊乃瑾:女人的媚是让人幻想的
· 俏江南失色:家族餐饮企业的困境
· 钟庆明:冠军心 力臻美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本站文章或资料,敬请注明:来源中国人物传记网,并署上文章作者的名字!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资料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其他合法者所有。如内容涉及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本站,将尽快处理!
本站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关于本站 | 分支机构 | 投稿须知 | 代写文章 | 加盟合作 | 书籍出版 |
联系电话:015102060385 投诉:013802424218  电子邮箱:chinarwzj@126.com QQ:865676504
中国人物传记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5 Chinarwz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2031299号 技术支持:广州市源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