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河南 | 河北 | 山东 | 山西 | 广东 | 广西 | 湖南 | 湖北 | 福建 | 浙江 | 四川 | 重庆 | 申请地方频道
人物传记网 ——记录历史  传承文化
感动中国 | 人民公仆 | 人物访谈 | 社会名流 | 企业领袖 | 商界精英 | 地产骄子 | 海外赤子 | 艺苑奇葩
教坛名师 | 巾帼风采 | 律师在线 | 杏林名医 | 创业之星 | 时尚风云 | 明星专栏 | 专家学者 | 个人传记
本站新闻 | 专题报道 | 理事单位 | 作家专栏 | 家族史话 | 国学天空 | 企业文化 | 畅游天下 | 健康保健
  当前位置:人物传记网 ——记录历史 传承文化 > 人民公仆 > 正文
朱增泉:将军豪情倾笔端
来源:中国人物传记网  作者:张盛秋  2011年05月11日 12:23

    他是一位将军,他还是一位诗人、散文家。

    硝烟弥漫的战场催生出他诗的灵感,而雄浑大气的诗作与散文则成为他军旅生涯的最好注脚。

    朱增泉一直强调自己首先是一名军人,其次才是作家。

    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在繁忙工作之余熬夜而成——8本诗集、6本散文集,数十年间凝结了多少心血,只有他自己知道。2006年9月,在他的第六本散文集《血色苍茫》出版发行之际,记者有幸采访到这位既善领兵又善执笔的将军作家。


在自学中“发掘自我”


    谁也不会想到,著作颇丰的朱将军在学校里的正规读书生涯只有短暂的六年,此后的不断提高,完全靠他的广泛阅读和勤奋自学。

    朱增泉1939年出生于苏南农村,高小毕业时正赶上轰轰烈烈的农村合作化运动,成绩优异但家庭贫困的他被“命运之神”送回农村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那一年他才14岁周岁。从互助组记工员开始,到18岁参军时,他已是管理着十几个自然村的人民公社生产队队长了。虽然年纪轻轻便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出类拔萃,但没能上更多的学一直是朱增泉最大的遗憾,所以在赴部队之前,他在简单的行李中塞进了一套初中课本。到部队后,朱增泉很快发现单纯学课本远远不够,他到团部图书馆去办了一张借书证,每个星期借一本书来读,把训练之外的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

    那是一段辛苦但快乐的日子,他把借来的书籍杂志狼吞虎咽地读下去,遇到不认识的字便翻字典,当时27军很多人都知道,有个战士因为自学竟然翻破了两本字典。在这一时期,朱增泉阅读了大量鲁迅、茅盾、孙犁、艾芜、周立波、赵树理等人的作品及俄罗斯文学作品,文字水平有了飞速提高,他自己也从普通战士成长为部队干部。“文革”开始后,文学作品是不能读了。当时* 主席号召全党学马列,开列了两份书目,一份是9本,另一份是30本。朱增泉暗自定了一个目标:用四年时间读完* 主席开列的30本马列著作,结果三年多就“啃”完了。他发现这种系统的读书方法比以前毫无目的的泛读效果要好得多,对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鉴于此,他用第二个四年来读中国古典文学,第三个四年来读历史。在年复一年的大量阅读过程中,朱增泉的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和文学修养不断提高,在部队中的职务也一路高升。到80年代中期,他已经成长为27集团军政治部主任。

    他的工作更加繁忙了。尽管这时他的文字功底已经很深厚,但这位铁骨铮铮的军人仍然信奉“挤一挤什么都有了,懒一懒什么都完了”,他又一次主动给自己出了个难题:报名参加自学高考,以这种方式对自己之前的自学做一次系统梳理和检验。他给自己定出严格的学习计划——每年考四门,三年考过。前两年半过去了,他的10门课程全部神奇般地按计划通过,最后半年还剩两门课程要收尾的时候,部队接到了开赴老山前线参战的命令。千军万马出征在即,作为集团军政治部主任,朱增泉的工作繁忙程度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放弃最后两门考试那将前功尽弃,显然很可惜,但繁忙的工作又不允许他抽出时间学习。最后,他硬是在临考前挤出两个晚上通宵未眠地把两门课程捋了一遍,便上了考场。由于时间仓促,这次考试他真是心里没底,而且考过后立刻奔赴前线,当时的想法是过不过都没有遗憾了。没想到不久考试通过的消息即传到前线,这消息对朱增泉而言无疑和打个胜仗一样令人兴奋。那一年,他是部队所在地河北省参加自考学生中年龄最大、职务最高的考生,而且门门功课都是一次通过,12门课程平均73分,理所当然被评为当年的先进考生。


在战场上“发现诗歌”


    有人称朱增泉是继郭小川后最好的政治抒情诗人。有的评论家则说他是在用责任感写作。

    对此,朱增泉表示:我的经历和职务在这里摆着,我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国家、民族乃至人类命运前途的思考,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过他同时也强调,诗歌就是诗歌,缺乏真情的诗歌是没有生命力的。

    如果没有上前线的经历,朱增泉或许会因为受鲁迅文字的影响去写些杂文,却不可能与诗歌结缘。是独特的战争环境使他发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诗歌种子。

    1987年,时任27集团军政治部主任的朱增泉随部队奔赴前线参战。作为前线一名政工战线的指挥员,朱增泉目睹年轻的干部战士从和平环境一下子进入战争环境后,直面流血牺牲,每一位年轻官兵都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人人都想找到一种方式来宣泄汹涌而来的报国之志和战斗激情。在深入前沿阵地看望战士时,朱增泉发现战壕边、猫耳洞里,随处都可以看到战士们用小石子镶嵌在炮阵地上,或用小刀刻在堑壕壁上的各式各样既像战斗口号又像诗句的豪迈文字,这令他深受感动。面对战争,他开始深深思索祖国、民族、历史、人生这样一些严肃问题,他内心深处诗歌的种子也由此而开始渐渐萌动。

    1987年1月31日是朱增泉至今记忆清晰的一天。那一天,他与“诗神”不期而遇,于不经意间写出了人生中第一首诗。

    当天傍晚,到前沿各部队转了一天的朱增泉,爬到附近山上准备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当爬上山顶展目四望时,眼前壮观的景象立刻震撼了他——连绵不断的喀斯特地貌上,那一大片圆顶山头,个个都像头戴钢盔的士兵,恰如千军万马列队完毕,静默坚定,整装待发,出征在即。一种从没有过的感动在瞬间冲击了朱增泉从来都理性十足的军人大脑,当晚回到驻地后,从来没写过诗的他忍不住把这种喷涌的感觉付诸笔端,题为《山脉,我的父亲》的处女诗作就这样诞生了。他在这首诗的题注中说:“人说,大地是母亲。我说,山脉是父亲。山脉与战争,有着不解的缘分。我踏着山脊,去约会死神……”喷涌而出的战斗激情在诗句中漫溢。

    当时朱增泉所在部队的指挥所是山坡上的一处木板房,不远便是部队宣传处,当晚他一挥而就写下诗后仍难耐激动,便去念给宣传处的干部们听,他问大家:你们说这是不是诗?真情流露的诗作自然引起大家共鸣,也由此引发了朱增泉隐藏着的汩汩诗情。

    这首诗在战地小报《胜利报》副刊发表后,朱增泉很快又写下了《钢盔》和《迷彩服》这两首成名作。这两首诗被到前线采风的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辑刘立云带回发表后,很快引起强烈反响,朱增泉的诗歌创作就此一发而不可收。此后他在前线陆续写成了《猫耳洞奇想》系列长诗,均以当时那场战争为背景,带有浓郁的丛林战斗气息。战争的激情加之理性思考,使朱增泉的诗歌很快在全国“热”起来。不久,他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奇想》,此后数年间,《国风》、《黑色的辉煌》、《世纪的玫瑰》、《前夜》、《世纪风暴》、《地球是一只泪眼》等诗集相继出版,迄今为止已经有八本诗集问世。其中,诗集《地球是一只泪眼》先后获得中国诗人奖和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朱增泉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充满对国家、民族、人类前途命运的思考。《前夜》是朱增泉的一部重要作品,这是一首两千多行的政治抒情诗,写于世纪之交。这首长诗将一位将军诗人深沉的良知和对即将步入21世纪动荡不安世界的种种忧虑与期冀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呈现一种拥有思辨力度的冷峻色彩,同时又不乏热切期待和奋斗之志。


在散文领空“独辟佳境”


    2006年9月,朱增泉的散文集《血色苍茫》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已经是他的第六本散文集。朱增泉的诗歌具有较强的叙事风格,因而他将创作重心逐渐过渡到散文是个非常自然的过程。一如其诗歌的大气磅礴,他的散文同样以气势恢弘、挥洒自如为鲜明特点。但与诗歌略有不同的是,朱增泉的散文在依旧紧贴军事题材的同时,更多地把视角转向历史的天空。

    面对复杂敏感的重大历史题材,朱增泉敢进敢出收放自如:“秦皇驰道遗迹仅存约一公里,缰绳一抖,我的思路冲出秦皇驰道,跑到大秦帝国的万里原野上去了。”——这篇被置于《血色苍茫》一书篇首的文章是朱增泉的散文代表作之一,其雄浑气势与洒脱文笔可见一斑。

    朱增泉的散文很讲究韬略,《渥巴锡东归》在这方面最具有代表性。渥巴锡举族万里东归,本是一个具有史诗规模的复杂而重大的历史事件,需要一部长篇民族史诗才能够梳理清楚,但朱增泉在不到三万字的篇幅里就声情并茂地展示了出来。他从依稀可辨的征尘中打捞起西蒙古土尔扈特部落血浪翻滚的涛声,随后又从断壁残垣中扬鞭催马,穿越她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五月的新疆,读者在他笔端的指引下沿着悠悠天山游历,一转眼已经把读者带入了古老的西蒙古土尔扈特部落,先是跟着和鄂尔勒克一起率领土尔扈特部落五万人马西征,后又随着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落十几万人马万里东归,一忽儿是中国天山,一忽儿是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文章的结尾,则然停在作者所游历的天山深处的巴音布鲁克的天鹅湖畔。

    有评论家论及朱增泉散文特点时指出:其作品之所以能居高临下,对历史题材驾轻就熟,关键在于作者对兵家韬略理解之深邃,这是他散文的独特魅力所在。

    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作品,朱增泉始终紧贴军事题材。实际上,要想理解像朱增泉这样一位经历从士兵到将军全过程历练并长期担任领导职务的军人作家,体味他寄寓于作品中的军人情怀和英雄情结,真的需要深入其作品中细细体味。

    除了对历史题材的青睐,朱增泉也不断把笔触伸向彭德怀、朱可夫等这样一些功勋显著经历坎坷的军中人物。朱增泉毫不讳言自己对朱可夫的崇敬:“他有摧不垮的钢铁意志,他有洞察战场复杂形势的深邃目光和敏锐感觉,他有将战场险境、绝境化为胜利的铁腕和奇谋,他是一位真正的战神。”而对于彭德怀这位出身寒微但德高望重的前辈,朱增泉则将其视为自己最崇敬的中国军事家,他既佩服这位疆场猛士的刚正不阿,又为这位军事奇才的悲惨命运而心痛不已。他为这些真正男儿所作的最好注解是:战争中英雄同情苦难人民;和平岁月,人民同情并缅怀落难的战争英雄。

    从士兵到将军,从野战军到科研部队,风雪山林,戈壁高原,多年来金戈铁马的兵营生活锻炼出朱增泉的铮铮铁骨,同时也成就了他与众不同的文学之路。他先以军旅诗步入文坛,后转向散文,虽身居高层,但多年来一直笔耕不辍,硕果累累。

    可以这样说:作为一名合格军人,他当之无愧;而作为一名优秀作家,他同样不枉此名。

 

采访札记

    沉寂于悠远的展望/沉寂于永恒不灭的期待/这才是极有分量的存在啊/比如:山。

    这是朱增泉将军上世纪90年代一首诗作《安静的山》的结尾部分。在他的众多诗作中,这并不是很有名的作品,但在我记忆里,这首诗却清晰异常,因为我曾在十多年前把它摘抄到笔记本上反复翻阅。

    当时我一定没想到日后能有机会见到这首诗的作者,并听他讲述当年的创作过程,更没想到的是,这位作者会是曾上过战场的将军。

    朱增泉给人的第一感觉其实更像儒雅学者——梳理得一丝不苟的银发、银边眼镜、谦和的笑容,一切一切都与勇武军人形象相去甚远。但随着谈话的展开,其缜密的思维、果断的言语及谈起战事时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凌厉目光,才令我恍然于将军就是将军。

    毕竟行伍出身,虽然博览群书,虽然极欣赏鲁迅先生的辛辣文风,但朱增泉最喜欢的书仍然是《孙子兵法》。而他目前正在阅读的,也依然是中外战争史一类的书籍。都说文如其人,了解了朱增泉其人,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他的作品风格如此磅礴大气豪气冲天,又为何他一直钟情军事及历史题材了。

 
   更多相关
    吴强忠:病魔压不垮的共产党员
    何炳荣:创新嘉善精神凝聚合力创
    柳传志:朱镕基当年把许多经济问
    李克强:本届政府要过紧日子
    习近平:中国人共享人生出彩梦想
    李克强:“万事民为先”
    习近平:“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源
    郭庆伟:创办商会 服务赣商
    张高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特别推荐
许又岚:鲲鹏展翅九万里
许又岚:鲲鹏展翅九万里
陈景河:黄金山上撰写黄金人生
陈景河:黄金山上撰写黄金人生
魏伟伟:甜蜜鸟背后的故事
魏伟伟:甜蜜鸟背后的故事
王子耀:悬壶济世为苍生
王子耀:悬壶济世为苍生
陈爱娟:一棵会开花的树
陈爱娟:一棵会开花的树
   特别策划·专题报道
· 华为的秘密:为何整个世界都怕它?
· 在商学院里到底学什么?
· 禹晋永: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生存“忽
· 解密“淘宝式”经典骗局:以假乱真 会
· 苏芩:33岁剩女十年悲催相亲史
· 环球时报:反制日本“购岛”应立即行动
· A股上市家族企业TOP100:新希望三一比
· 神秘富豪张志熔发家史:国企高管带来巨
· 十年来那些被资本“逼宫”挤走的企业创
· 罗援:只要是中共在执政 美国就不会放
   热点人物
   推荐人物
· 林春蓝:解读天下第一经卷
· 李国平:飞翔的光电神鹰
· 王 石:打造千亿万科背后的取舍之道
· 郭广昌:实践中的梦想家
· 硬汉李幼斌的“另一半” ——史兰芽
· 杨钊:做慈善要让人知道
· 林峰:从电视转战电影是眼前的高峰
· 熊乃瑾:女人的媚是让人幻想的
· 俏江南失色:家族餐饮企业的困境
· 钟庆明:冠军心 力臻美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本站文章或资料,敬请注明:来源中国人物传记网,并署上文章作者的名字!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资料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其他合法者所有。如内容涉及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本站,将尽快处理!
本站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关于本站 | 分支机构 | 投稿须知 | 代写文章 | 加盟合作 | 书籍出版 |
联系电话:015102060385 投诉:013802424218  电子邮箱:chinarwzj@126.com QQ:865676504
中国人物传记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5 Chinarwz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2031299号 技术支持:广州市源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