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河南 | 河北 | 山东 | 山西 | 广东 | 广西 | 湖南 | 湖北 | 福建 | 浙江 | 四川 | 重庆 | 申请地方频道
人物传记网 ——记录历史  传承文化
感动中国 | 人民公仆 | 人物访谈 | 社会名流 | 企业领袖 | 商界精英 | 地产骄子 | 海外赤子 | 艺苑奇葩
教坛名师 | 巾帼风采 | 律师在线 | 杏林名医 | 创业之星 | 时尚风云 | 明星专栏 | 专家学者 | 个人传记
本站新闻 | 专题报道 | 理事单位 | 作家专栏 | 家族史话 | 国学天空 | 企业文化 | 畅游天下 | 健康保健
  当前位置:人物传记网 ——记录历史 传承文化 > 教坛名师 > 正文
林淑华:窈窕淑女书尽教育风华
来源:中国人物传记网  作者:伍伟娟  2011年05月16日 02:05

    ——访南坛实验小学校长林淑华女士

 

    林淑华女士

    “魅力的双唇,在于亲切友善的语言。可爱的眼睛,善于探寻别人的优点。要想得到苗条的身影,请与饥饿的人分享你的食物,美丽的秀发,在于每天有孩子的手愉快地穿过。优美的姿态,来源于与知识同行而非独行。”
    ——摘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 、欧美著名影星、电影《窈窕淑女》主角饰演者奥黛丽•赫本的一段话。
 

 
    翻开《东江潮讯》中报道林淑华女士的文章,一张端庄秀丽的脸立刻映入我的眼帘:齐耳秀气的短发,慈爱的双眸,温柔娴静的笑靥如一泓清泉,纯净安宁的可鉴人心,仿佛感到一股文明淑女的书卷香气扑鼻而来,好一个有知识有魅力的新女性!未见其人,其优雅的气质已跃然纸上。
    看完报导,我又观其简历,林淑华,女,籍贯汕头,中共党员,1951年出生。1969年初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到惠东当知青,当民师。1975年7月毕业于惠阳地区师范学校。历任中小学教师、数学科组长、校团支书、教导主任以及副校长。1991年起任惠州市重点学校南坛小学校长。2005年,担任南坛小学实验学校校长。多年来,以教学经验丰富、教育成绩显著、管理学校有方而盛名。是惠州市著名教育专家、名校长。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省劳动模范、省职业道德建设“百佳个人”等荣誉,同时,她还是省七届人大代表、是连续三届(15年)当选市人大代表,全市破天荒的第一个,而她的家庭也是区、市、省乃至全国的文明家庭。还未见面,我对这位女校长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拜访她的渴望倍增,我们期待着睹其真颜,闻其真声,感其真情。
    我们终于约到了林淑华校长。那是一个日雨风和的上午,笔者一行赶到她任职的新校——南坛实验小学。
    学校坐落在美地花园城内,按照省一级学校标准建设,占地2万平方米。学校建筑由国内著名的机械设计院深圳分院设计,环境由世界排名第8的澳大利亚柏涛建筑设计公司设计,充满了原创精神和人文气息。清池碧水,绿苗芳草,书声朗朗,好一个学习之场所。”
    正是上课时间,我们看不到孩子们活泼的身影,只听见朗朗读书声。我们走到校长办公室,一位女教师彬彬有礼地告诉我们林校长即刻就到。我们站在走廊上,听到下课铃响了。蓦然回首,只见伊人从教室走出,姗姗来到。
    “您好!抱歉!让你们久等了!”简练却不失热情。
     “哪里!是我们来早了。”笔者急忙解释。
    “哦!我忘记了,是我的手表快了几分钟。”林校长舒心一笑,把我们领入办公室,就座后,我们开始访谈,听她讲述动人的往事。
     1951年的金秋,在汕头市滨江路上一户书香门第的林姓人家,一位小姑娘诞生了,大大的眼睛如黑葡萄一般晶莹透亮,小巧的嘴巴粉粉嫩嫩的,煞是可爱!父亲为她取名:淑华,希望女儿可以成为一位温良贤惠的窈窕淑女。小淑华的家庭是幸福的。父亲出生于中国传统知识份子家庭,从小就在私塾读书。母亲从小就读于外国人开办的学校,在汕头市高小毕业,是一位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兼西方先进思想的知识女性。
    林淑华的家对面是汕头市大广场,是市政府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一些大型的文化活动都会在那里举行;旁边是海军驻地。让小淑华感兴趣的是附近那一片大海。
    一有时间,小淑华便会去海边玩。人们经常看到一个大人牵着一个小女孩的手在海边漫步,大人会坐下来看书看报,小女孩也会坐下来,不过,她看的是蓝天大海。海面上,一只只海鸥在飞翔;天空中,一片片白云在飘荡。小女孩在想:那片云应该是棉花做的吧,不然为什么那么白?海的那头会有童话故事里的城堡吗?小姑娘脑海里画下了一个个问号。父亲总是慈爱地说:“等你长大了就去上学,老师会告诉你答案。”
     “老师真神!难怪院子里的黄老师那么受人尊敬,大家都叫她‘黄老师’,连老爷爷也这样叫她。长大以后,我也要做一个‘黄老师’!”
 

 
    曾经有一位记者问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个企业家略微思索了一下,摘下自己手腕上的表说:“没有什么秘诀,我只不过把手表拨快了10分钟。”这个企业家的名字叫“李嘉诚”!
    林淑华当然知道李嘉诚,因为他是潮汕人的骄傲。但是,林淑华知道第一个把手表调快10分钟的人却不是李嘉诚,而是一个在她心中有着崇高地位的人,那就是她的父亲!
    林父经常对子女们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林淑华对此刻骨铭心,她永远记得,那时她家的钟是不准确的,因为已经被父亲调快了10分钟。在这样严格的教导下,林淑华从小学直至毕业,从未迟到过。在其中有一段时间,林淑华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挣学费,在父母所在单位的抽纱厂做家属工。哪怕在昏暗的油灯下刺绣到很晚,第二天也会非常准时的去上学,甚至比其他人还早到。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这对一个年仅10岁的小女孩来讲,是一种多么可贵的毅力!正是这种勤劳刻苦、诚实守时的精神,让她赢得了当时全校唯一的一张“全勤奖”的奖状。
    可以说父亲的言传身教给了林淑华一生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勤学上进、刻苦守时。在林淑华后来的人生道路上,在她为热爱的教育事业奋斗拼搏之时,一定会有太多的艰难险阻等着她去克服,而父亲赐予的这笔精神财富,足以支撑着她一步步迈向成功!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山的伟岸给了天地一身的正气,水的柔情却让江山平添一份妩媚与多娇,二者如阴阳五行,缺一不可。一个优秀的孩子自是离不开一个健全幸福的家庭,更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家人的教育熏陶。家境的清寒给了林淑华人生的最好磨砺。林淑华是幸运的,她拥有严格勤奋、乐观开朗的父亲,有温柔贤惠、文明善良的母亲,还有那可敬可爱、慈爱无比的外婆。
    在那个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母亲对精神生活追求的热情不亚于父亲,她喜欢看书看报,并且勤做笔记,还非常乐于助人。不仅仅只是物质上的资助,更重要的是从心灵深处去关心人家,她会把自己看书看报得来的知识,深入浅出地讲给没有文化的乡亲朋友听,教他们怎样做人,怎样去面对人生的如意与不如意。经常有人在碰到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请母亲帮他们出主意,母亲总会尽力地去帮助人家,有时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利益,也在所不惜!这样的母亲自然倍受人们尊敬。林淑华看在眼里,记在心头,难怪她在以后的人生路途上总会以助人为乐,以奉献爱心为荣,原来早有了母亲这个光辉榜样。所谓“近朱者赤”也!
    对林淑华影响大的优秀女性,除其母亲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外婆。外婆是最传统的潮汕女性,一生历尽坎坷。14岁出嫁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家相夫教子,勤劳了一辈子,也做了一辈子好事。80岁的时候,还能为家人、邻居缝缝补补,照顾小孩子。她在日本鬼子侵华的时候,曾被鬼子残酷迫害,背部被打成重伤,留下了一生的后遗症。每遇到下雨或天气突变,她的背就疼痛难忍。孝顺的林淑华给外婆捶背,看到外婆背上那一道道令人心寒的伤疤,她问:“外婆,是谁把您打成这样子的?”
    “是万恶的小日本鬼子!如果没有* ,没有共产党把他们打跑了,他们不知还要造多少孽啊!”外婆一提到日本鬼子,布满青筋的双手不由自主地紧握起来,而一说到* 、共产党,她那双快要干枯的眼睛却浸满了感激的泪水。
    当时的小淑华还不是了解“共产党”的在真正含义,但是,在她幼小的心中,却早已把“共产党”三字与天天唱的“红太阳”* 联系了起来,反正,像红太阳的人必然是可以带来光明与温暖的人,“以后长大了,我也一定要做个共产党!”小淑华暗自树立了光辉的信念。而这样的信念一旦开始生根发芽,就必然伴随她整个的人生!
    有了知识,有了爱,有有了追求人生理想的信念,林淑华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只要做“黄老师”的天真幼稚的小女孩,她像一只插上了翅膀的白天鹅,即将在未知的天空里展翅高飞,去迎接暴风骤雨的洗礼,去创造属于她自己的艳阳天!
 

 
    1969年,18岁的林淑华刚好初中毕业。“18岁的姑娘一朵花”!正值青春,风华正茂的她,为了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毅然离开城市,到惠东县白花镇西田大队插队。
    林淑华读书多,懂一般的医理,既做学习* 著作的宣传员,又担任大队的赤脚医生,为当地老百姓做很多事,自然被推选为同来的其他5个知青的 “头”。
    林淑华虽来自城市,但她从小就养成的勤俭刻苦的习惯。很快,她就适应农村的艰苦环境。老百姓看她外表那么柔弱,以为她只是一个能治病、能读书写字、唱歌跳舞的城市小姐,没想到,她竟然像农民一样干活。她能够砍柴,能够挑着80斤粮食走好几公里路,还可以挑得动120斤的担子。她一年出工达280多个,一点都不逊色于农民。她还利用工余时间,为百姓做好事,帮人看病、剪头发、缝补衣服等等。有人向她借钱,她只要有,就会毫不犹豫地借给人家,不管人家有没有还。她知道这里的人都很穷,能帮多少算多少。助人为乐是她一生最快乐的事!
    这个心灵跟外表一样美、又有文化修养的城里姑娘,赢得了当地百姓的一致赞誉,在老百姓的心中,她就是“下凡的仙女”、“菩萨”一般心肠好的人。林淑华被大家推选为农民代表,参加了“农民代表大会”。在与当地农民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同甘共苦的岁月里,林淑华不但升华了自己的人格魅力,并且与他们建立了非常深刻的感情。
    1972年,大队党支部的信任下,林淑华当上了民办教师。可以说,林淑华事业的第一步从这里开始,只是她当初也没有想到,这一步走下去,就走了一生,也让她奋斗了一生,奉献了一生!
    1973年,林淑华考上惠阳地区师范学校。从此,开始了一边教书一边读书的生涯,对力求事事完美的林淑华而言,这无异于一场“双抢战”,艰辛自不必多言。1975年师范毕业后,她开始申请入党,组织上差不多批准了,可是却因为填表等很多其他原因而被多次耽搁了。遗憾之余,林淑华接到正式分配到惠东大州公社西冲小学附中教初中的通知书。是机遇也是挑战,对自学成材的林淑华来讲,的确有压力,因为她担任的是毕业班的数学和化学两门学科的教学,“怎样把学生教好呢?”责任感使林淑华陷入了沉思,“自己只是一个刚刚转正的年轻老师,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还很不够,领导如此信任我,我怎能辜负领导的希望?我一定要加倍努力,我要笨鸟先飞!”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材的难度,林淑华和学生一起做作业,每一道题先自己动手解答后,再要求学生做,如此教学自然要比一般的老师付出不止双倍的精力与时间,但换来的是累累硕果,毕业班同学的数学与化学成绩遥遥领先。
    当林淑华的事业之花才刚开始绽放的时候,她的爱情之花也修成正果,1976年10月,25岁的林淑华幸福地走入了婚姻的殿堂。事业爱情并蒂开花,自会交相辉映,有了亲密爱人的倾心相助,林淑华的人生更加精彩。
    1977年,林淑华被调入大州公社中学任教,领导不但让她担任班主任,还要她教毕业班的数学。林淑华不负众望,她所任职的班级在统考中名列第一。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让这个教坛才女被人刮目相看,领导非常欣慰,授予林淑华一面“勇攀科学高峰”的锦旗。
    这位从下乡的知青走上讲台的才女,身上多了一份“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责任,多了一份更加积极追求文化与专业知识的渴望,她先后报读了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和数学的函授学习。但是,她对党的信仰与追求、对劳动、对农村土地、对农民大众的热爱却并没有因教学繁忙而减弱半分,相反,在辛勤教书育人、刻苦自学进修之余,她还经常利用有限的休息时间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挖土、挑粪样样都干,为老爷爷老奶奶挑水、扫地。还为农民朋友讲解生产知识;教连名字都不会写的农村妇女识字,组织当地的青年团员排练小潮剧,以及其他一些文艺节目,然后在公社公演。每一次公演,观者如潮,掌声雷动,看到台下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林淑华竟被这样的热情感动得流泪了,感觉自己付出的实在太少,而获得的却太多太多,这种获得就是群众的认可,正是他们的热情与认可,让她有了燃烧青春的激情与奉献的渴望……她就像是农民伯伯的女儿,农民妇女的好姐妹,所有人都喜欢她,期待着她来,欢迎她“回家”,更舍不得她走。逢年过节,这些淳朴的父老乡亲从来不会忘记林淑华,排着队请她吃饭,送年糕糍粑之类的年货给这位可爱的姑娘,林淑华推都推不掉。她就像是大家的女儿,把青春无私奉献给了社会这个大家庭,而大家也把万千宠爱给了这个可爱的人。
    1978年8月1日,林淑华喜得千金。10月,刚刚做母亲的林淑华因教育业绩显著,被调往惠州市第七小学附中担任数学科组长、团总支部书记、政工员以及教导处副主任等重要职务。尽管刚为人母,女儿和整个家都非常需要她,但是林淑华一上任,就以工作为重,快马加鞭地开始了工作计划,给自己定下了很高的目标,督促自己为工作鞠躬尽瘁,不得有半点怠慢。正当这只教育界的海燕想展翅高飞,一展拳脚的时候,暴风骤雨没有一丝预警就疯狂地向她扑来。
    “如果没有对人生坚强的信念、没有对党的坚定的信仰,我不可能撑到今天!” 林淑华在为我们讲述这一段难忘往事的时候,百感交集,泪光盈盈。
    1978年10月14日,是林淑华永远难忘的日子。当时林淑华刚刚走马上任,她顾不上家中嗷嗷待哺的女儿,坚持给学生上课,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回家给孩子喂奶。那天中午,林淑华给孩子喂完奶后,骑着自行车急急忙忙往学校赶,途中为了避一辆急驰而过的卡车,由于产后身体虚弱,体力不支而摔成重伤,造成了终身性的骨折,住进了医院。为了早点康复回去教书,不耽误孩子们的功课,住院期间,林淑华像张海迪一样的坚强,忍住刻骨的疼痛,坚持用板凳学走路,哪怕痛得黄豆大的汗珠不停滚落,也不放弃,当场感动了医生和护士!就是凭着这股英雄气,她闯了过来,仅用了1个月的时间就站了起来,尽管腰椎还是疼痛,但是,硬骨头的林淑华只要可以站起来,就恨不得马上回到学生的身边,哪顾得上痊愈不痊愈,她又回去上课了。
    然而祸不单行,林淑华回学校没几天,又接到了父母病重的电报。尽管她自己身体还没有痊愈,甚至连抱孩子的力气都没有,但是孝顺的她一听到这个消息,马上请一个小姑帮忙抱孩子,拖着病体风风火火地赶回去看父母。看到父母情况有好转,心中一直挂念着学生的林淑华呆了几天,就回校了。可是,这一回去,却造成了林淑华一生的遗憾。因为她回校不久,又接到了父母亲病危的紧急电报,父母亲相继在一个月去世,永远离开了林淑华,从此天人永难重聚。这个有着巾帼英雄之气的女子,在自己倒下的时候,没有落泪;在自己忍受病痛折磨的时候,也没有落泪;但是,在痛失双亲这样的打击下,她仿如一个8岁的孩子,泪如雨下。为了自己的事业,她放弃了太多本可以属于家人的时间,“我本来可以多陪陪他们的,可是,就连在他们最后的日子,最需要我的时候,我都没有好好尽一个女儿应尽的责任。”林淑华的悲痛溢于言表。
    当林淑华快要被身心的巨痛打倒的时候,她的丈夫用全部的爱来安抚妻子受伤的心,同时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还未痊愈并有着后遗症的病体。丈夫的爱给林淑华带来了力量与温暖,于是忍住悲伤与身体的疼痛,没有要求休假,而是直接走上了讲台。她要化悲痛为力量,把自己的事业做得更好。同时,她义无返顾地再一次递交入党申请书,希望投入到党的怀抱,请党组织考验她,接受她这个忠诚的信仰者。这样坚强、这样坚定、这样忠诚的好同志,党怎会不接受?1982年6月29日,林淑华正式被批准入党。入党后的林淑华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无论是处理家庭生活,还是教育工作,她的表现都堪称典范。她的家是人人羡慕的“五好文明家庭”,而她本人也是80年代少有的“计划生育先进个人”。
    经历过那么多风雨洗礼的林淑华,已经从一位教坛新秀成长为赫赫有名的教坛女将。1986年8月,林淑华被“请将”去新开的南坛小学任教导处副主任。当时正处于开发阶段的南坛小学,百事待兴,条件自是艰苦,林淑华备足了做“拓荒牛”的勇气。而学校领导也正是看上了她这份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气与魄力,百分百相信她一定可以做好,而事实也证明伯乐慧眼相中的是千里马,南坛小学在这样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一日千里,后来居上,开始在惠州教育界小有名气。任职教导处副主任的林淑华自是有立下汗马功劳的能力。是金子怎会被埋没?林淑华独特的教育以及管理才华已经如钻石般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她成为教育的领头羊,已是众望所归。
    1990年,林淑华升职为南坛小学副校长,同年,增选为省第七届人大代表。
    1991年,林淑华正式 “挂帅”——任职南坛小学校长一职,至2005年,在她管理下的南坛小学,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拼搏发展,已成为惠州市小学教育的一面鲜艳的旗帜,闻名遐迩。
    2005年,南坛实验小学新校成立,习惯了被请去挂帅打头阵的林淑华又一次身负重任,担任新校校长。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南坛实验小学创造出足以让整个惠州市瞩目,乃至整个广东省关注的优秀成绩:
    参加第四届全国师生优秀美术作品评选活动,被评为“先进艺教单位”,这是由中国教育报刊社颁发的,全国仅3个;
    成为惠州市“e作家培养基地”;
    成为全国“中华经典古诗语文诵读实验学校”;
    惠城区2006年“美地•花园城杯”六一文艺大赛一等奖、优秀组织奖等等。
    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界的一个神话,而林淑华理所当然就是那个书写这个神话的带头人。
    纵观林淑华这个杰出的潮汕女性不平凡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她既继承和发扬了潮汕女性的勤劳、质朴、善良,又在不断地自我学习过程获得了智慧、胆量与经验。我们更加相信:她想要创造且能创造的神话远远不止这些,她将带给我们,带给孩子们,带给整个教育界更多更美好的神话!我们相信她能做到!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相关
    朱汉民:周敦颐是湖湘文化的奠基
    杨柱才:周敦颐的江西情结
    朱雪芳:宋明理学的耕耘者
    倪浩俊:树师德风范 求业务精湛
    吴辰:为了这方神圣的天地
    李继硕:生命之火为祖国燃烧
    黄松生:立足三尺讲台 演绎非凡
    谢可滔:青春与白云一起飞扬
    赵黎明:播撒人类最圣洁的情感
    吕静: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特别推荐
许又岚:鲲鹏展翅九万里
许又岚:鲲鹏展翅九万里
陈景河:黄金山上撰写黄金人生
陈景河:黄金山上撰写黄金人生
魏伟伟:甜蜜鸟背后的故事
魏伟伟:甜蜜鸟背后的故事
王子耀:悬壶济世为苍生
王子耀:悬壶济世为苍生
陈爱娟:一棵会开花的树
陈爱娟:一棵会开花的树
   特别策划·专题报道
· 华为的秘密:为何整个世界都怕它?
· 在商学院里到底学什么?
· 禹晋永: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生存“忽
· 解密“淘宝式”经典骗局:以假乱真 会
· 苏芩:33岁剩女十年悲催相亲史
· 环球时报:反制日本“购岛”应立即行动
· A股上市家族企业TOP100:新希望三一比
· 神秘富豪张志熔发家史:国企高管带来巨
· 十年来那些被资本“逼宫”挤走的企业创
· 罗援:只要是中共在执政 美国就不会放
   热点人物
· 吴辰:为了这方神圣的天地
· 黄松生:立足三尺讲台 演绎非凡人生
· 吕静: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 俞敏洪:新东方的教书匠
· 林炳豪:“一个都不能少”
· “麻辣教授”易中天的“超级故事”
· 许智宏:我做北大校长的九年
· 金正才:忘不了那些年那些事(一)
· 赵克文:海南科学事业开拓者之一
· 金正才:忘不了那些年那些事(三)
   推荐人物
· 林春蓝:解读天下第一经卷
· 李国平:飞翔的光电神鹰
· 王 石:打造千亿万科背后的取舍之道
· 郭广昌:实践中的梦想家
· 硬汉李幼斌的“另一半” ——史兰芽
· 杨钊:做慈善要让人知道
· 林峰:从电视转战电影是眼前的高峰
· 熊乃瑾:女人的媚是让人幻想的
· 俏江南失色:家族餐饮企业的困境
· 钟庆明:冠军心 力臻美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本站文章或资料,敬请注明:来源中国人物传记网,并署上文章作者的名字!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资料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其他合法者所有。如内容涉及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本站,将尽快处理!
本站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关于本站 | 分支机构 | 投稿须知 | 代写文章 | 加盟合作 | 书籍出版 |
联系电话:015102060385 投诉:013802424218  电子邮箱:chinarwzj@126.com QQ:865676504
中国人物传记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5 Chinarwz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2031299号 技术支持:广州市源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