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原河源县卫生学校校长钟俊人
临危受命树雄心
月凉如水,斜月如钩。秋虫低唱,为这秋夜中的校园更添几分静谧,也添几份秋之凄凉,萧索。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1975年的那个晚上。1975年10月20日。一个恐怕钟俊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日子。
这一天,是他到河源县卫生学校上任的日子。
初秋的夜晚,除去濡暑的燥热,已有些许凉意,正是入梦好时刻。
然而,这一夜钟俊人却无法入睡……
河源县卫生学校创办于1959年9月,整整16个年头过去了,学校几经迁移,迁到原三河公社旧社址办学。在校学生180人,共3个班,其中护士班50人,赤脚医生班130人。
正是这个时候,县委组织部一纸调令,把钟俊人调到了河源县卫生学校任校长!
历史,有时是机缘和巧合! 钟俊人在 河源县卫生学校一干就是21度春秋,直到1996年退休。虽然在来河源县卫生学校之前,他曾经在河源仁济医院、县人民政府卫生院、义合区卫生所、县卫生防疫站、蓝口区卫生所、蓝口公社卫生院等单位从事过护士、医生、副所长、副院长、院长等职务。
是什么让局领导想中这位中年汉子?应该说是他的实干精神,勤奋,踏实,苦干。
钟俊人1934年11月出生于龙川县鹤市镇罗乐大队墩下村一个普通农民家里,他16岁,当了一名护士。22岁时,他已经是河源蓝口卫生院的院长,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不干则已,干就干好”,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要求他的下属的,他更是这样要求自己的。这,应该说是他的风格,也是他取得人生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原因所在,实干,是他全部人生的精髓和要义。
这一次,县卫生局派他到河源县卫生学校当校长,也许,他们看中的正是这一点。
在担任河源县卫生学校校长的21年的时间里,他不仅把当初的诺言变成了现实,以宏大的气魄,力挽狂澜,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从东搬西迁到有了自己的固定教室,从小到大并逐步成为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初具规模的县级卫生学校,生源由原来的每年几十人发展到200多人。1975年他刚上任的第一年,就受惠阳卫校委托,开办了农村赤脚医生两个学习班,学制一年,共招生130人,护士班学制两年共招生50人。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够见彩虹!然而,又有谁人知道,他成功的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力挽狂澜铸名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钟俊人一到任,便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搞课堂教学改革”“向课堂要质量”等诸多改革措施,怎样把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让教育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教给学生的是真本领,学以致用,用有所成,这才是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下定决心要变,就变彻底!他又想到了搬迁学校的念头。
因为,原校是在离县城80多公里的船塘公社。这样,就只有把学校整体搬迁!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1981年5月,在河源县城公园路按计划建好了两栋占地500平方米的平房,从此结束了过去10多年来卫生学校东搬西迁的艰苦办学的局面。
在建校过程中,他和卫生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发扬了以校为家、艰苦创业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冒着严寒酷暑,肩扛手拉车推,挖土运石,经过三年奋战,1983年,三层教学楼宣告竣工。
古人云:愚者逆势而行,智者顺时而动。他一生致力于创办河源卫生学校,从到处东搬西迁到自己和全体教职员工一起齐心合力修建校舍,用实干苦干让河源卫生学校不断壮大发展起来。
1993年10月10日开始动工修建教学楼第二层,到1994年1月17日完工,共建起了解剖室、保管室等450多平方,然而,又有谁知道,这一年中,他跑了多少路,瘦掉了多少斤肉,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呀!
开弓没有回头箭。不但要办,还要办好。这,才是钟俊人的脾气。不服输的个性使他下定决心把这所卫生学校办好,办出成绩,对得起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他还开办了护士班,成人西医班、乡村医生班,学生学成毕业之后,他还前往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帮助学生推荐工作,他的学生遍及广东各地。很多学生都成为当地医院的骨干,有的还当上了院长,走上了领导岗位。
1991年6月钟俊人到北京参加了全国首届培训乡村医生经验交流会。
回来后,他又提出了“抓教学质量,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抓校风、学风、教风“三风”建设,认真实施“关爱学生”工程,深化教改,创造了“适应学生学习”的教学管理模式,编写教材,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目标,变“学生适应教师”为“教师适应学生”,学校创造出一个适应学生学习的良好管理模式。
今天,学校的建筑面积新增加2700多平方米,他们在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卫生医疗方面的人才做出了贡献。
有人说,钟校长最大贡献,是为河源培养了许多医护人才。
硕果累累丰收时
又是一年秋天到!十月。槎城分外妖绕,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层林尽染。
这是1996年的秋天。也是钟俊人在河源市卫生学校辛勤耕耘了21个春秋的硕果累累的秋天。在即将告别校园,从工作岗位上退休的钟校长此时感慨万千,他在绿树成荫的校园内来回走着,恋恋不舍……
天道酬勤。付出,就有收获。 钟俊人,也从一个普通的护士、防疫主管医师、区卫生院长到卫生学校的校长,实现了人一次又一次的升华,用自己对党的教育事业忠诚和热爱,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不愧为知识分子中的优秀代表!一位优秀的校长!
还记得那一幕幕:
静静的夜笼罩着卫生学校,办公楼的一盏灯还亮着,那是钟校长在思考制定“学校工作计划”。窗外规划整齐的校园在夜幕中显得那样寂静,钟校长的笔还在沙沙的作响……
“钟校长平时给我们布置工作都用交心的方式,用商量的口气,问我们有没有困难,有困难还会帮我们解决。他对老师很好,他非常重视人才,我们真得很感动,工作起来更买力,这就是他高超的领导艺术。”“钟校长关心爱护每一位教职工,总是努力为大家排忧解难。在工作中,对教师既精心培养,又大胆使用。他常说,学校要有高质量,首先教师要有高素质。卫生学校要办名校,首先教师要成为名师。”副校长谢震强如是说。
“他精心培育出的精神:永不放弃,永不言败,永远进取,永远拼搏。这种精神已成为校魂、校训,它永远激励着师生。”他的学生如是说。
“钟校长非常重视人才,关心教师,尤其关心家庭有困难的教师,逢年过节都到贫困老师家中走访慰问。”刘老师如是说。
“办学有现在这样水平,离不开钟校长的努力。学校令人瞩目的成绩是他带领教职员工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老师和同事们都是这样评价他的,他确实是值得师生信赖,值得师生骄傲的校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尽管他1996年从校长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但是忙惯了的他闲不下来,1999年他被选为河源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今年已是75岁的钟俊人为河源老年人体育事业作出了贡献,2003年他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荣誉称号,还多次被授予“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工作者”称号。他说:活到老就要工作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