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在GMC总裁论坛上表示,未来中国企业要具备国际竞争力,需进行人才国际化、信息技术国际化、理念国际化三方面的建设。
刘胜义指出,目前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渗透到国际市场的各个角落,很多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也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这其中最大的推动力是中国经济的崛起、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这些要素带来的成本优势,它们一度为中国制造创造了强大的竞争力。
但只靠成本竞争是不足以让中国企业持续占据国际市场的。他觉得Made in China和Made by China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后者有着自尊的份量,而前者目前依然在价格优势上进退两难,并且受到各种制约因素的困扰。成本优势日益淡化,中国制造如何继续获得追捧?他认为,这需要凭借国人的睿智,持续不断地挖掘科技和管理的无限潜力,赢回国际市场的尊重。
他说,现在,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已经由成本优势转向是否具备国际化管理能力的优势上,在这其中中国企业可能需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建设:
第一、人才。要思考如何拥有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指的并不只是有留学背景、海外工作经历的人才,或者是专指外国人才,而是有国际化水平、理念和视野的专业人才。在这一方面,腾讯的做法更多的是培养,而非单纯引进。
第二、信息技术。是否具备与国际接轨的信息化建设。“世界是平的”,中国企业制造的商品在全球范围内,与更多的品牌进行竞争,同时也渗透到全球各地的区域市场。而让世界变得扁平的就是互联网和信息科技。在当前竞争环境下,如果能更加系统和充分地运用到网络提供的便捷,及信息科技带来的改变,中国制造型企业在面对全球市场时,一定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第三、理念。是否具备国际水平的管理理念。
这些努力将帮助中国制造企业在国际市场赢得更开阔的空间。